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论文_刘辉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论文_刘辉

刘辉

(绵竹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 CT是确定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突出程度、方向、椎间盘的变性、钙化、“真空”征、骨化情况、相应椎体的增生改变,同时也能观察到硬膜外脂肪及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移位情况,显示黄韧带的肥厚后有无侧隐窝狭窄及程度等[1]。本文对经CT诊断的椎间盘突出200例作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93-02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31例,30岁以下28例,平均年龄43岁。病史最长20余年,最短半年,经手术证实有127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荷兰菲利普SCT3000型高分辨率全身CY扫描机,扫描参数120KV、375MAS,层厚0.5cm,间隔0.5cm,矩阵512×512,扫描孔径12.5cm。

1.3 椎间盘突出

CT表现:在本组200例椎间盘突出中,发生在腰3~4椎间盘的有21例,腰4~5有127例,腰5~骶1有107例;单节段86例,双节段25例。现将椎间盘突出的CT现分述如下。

(1)椎间盘膨出:本组共见62例(占31%),其CT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椎体后缘对称性的、并且能够保持均匀的轻度弧形向后的软组织密度阴影,并且其具有光滑的边缘,硬膜囊中没有明显的受压变形现象;

(2)表现出椎间盘突出现象:本组共见82例(41%),通过CT影响检查发现,其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具有光滑的边缘,其纤维后缘是与突出缘呈钝角相交,如果存在椎间盘向后突出的现象,那么就能够发现其存在硬膜外脂肪受压及移位现象, 甚至消失,硬脊膜囊前缘受压内凹,明显突出时,可使硬脊膜囊变扁,本组见30例(占15%)。

(3)椎间盘脱出:本组见26个(13%),若患者的髓核能够突破后纵韧带与纤维环也就是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椎间盘脱出,并且其脱出缘表现出模糊不清的现象, 椎间盘脱出亦可压迫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及脊膜囊,导致脊膜囊变形,神经根移位。

(4)碎块,本组见34例(17%),其主要表现为突入椎管中的髓核所形成的游离碎片,碎片密度较高,往往位于相应椎间盘上或下几个层面的椎内,压迫该部位的硬脊膜囊及神经根。

(5)钙化:椎间盘变性及突出时往往出现钙化。钙化常是脱出髓核的一部分。本组共见钙化28例(14%),其中规则线状钙化9例,斑点状钙化19例。

(6)侧隐窝增大:游离碎块或增粗的神经根填塞时一侧侧隐窝可受压扩大,本组见22例(11%),其前后径在7~8mm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伴随的其它异常CT表现

在椎间盘突出的CT图像上,还能见到可能与患者临床症状有关的其它异常改变,常见的有:(1)椎体骨质增生:共见145例(72.5%),增生的骨赘可于一侧椎体,也可于椎体周边,呈花边状;有后骨赘表现28例(14%),15例靠近椎间孔,可压迫神经根管造成和椎间盘突出相似的腰腿痛症状。(2)骨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在8~11mm之间有22例,占11%。(3)黄韧带肥厚,黄韧带厚度6~8mm有26例(占13%)。(4)“空泡征”:为椎间盘内含气的低密影,常伴发生椎间盘退变,共见12例(占6%)。

2.讨论

2.1 腰骶椎CT检查的注意点

(1)腰骶椎结构复查,且位居于躯干的最厚部位[2],用12.5cm小孔作脊柱的区域扫描,在CT图和腰骶椎实际大小达到(1:1)~(1:1.5)比例时,仍能保持512×512矩阵;较小孔径区域扫描便于观察椎管及椎管内微细结构;另外,采用高毫安值,可有效地提高图象分辨率。(2)扫描厚度以5mm为宜,因椎孔高度约10~12mm,椎孔的上1/3为椎神经根发出处,下1/3为椎间盘位置,5mm层厚连续或5mm间隔扫描,适合于观察髓核和神经根的关系。

2.2 鉴别诊断

椎间盘突出多有典型临床表现,CT扫描图像上可见到突出椎体后方的圆形椎间盘结构,相应硬膜外脂肪、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诊断可确立。不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应与以下鉴别:(1)肿瘤:常见的肿瘤类型有:转移瘤、淋巴瘤、脊索瘤、硬膜外间隙、神经纤维瘤等,临床检查发现,这些肿瘤能够形成与椎间盘突出相类似的肿块,但是与突出的椎间盘相比,其密度是比较低的,在为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一旦注入造影剂,能够看到明显的病灶增强现象,尤其是在开展CT检查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存在椎体小关节或者是椎体的骨质受到破坏的现象,在区分肿瘤与椎体突出的过程中要应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局势椎间孔扩大[3]。(2)椎管内静脉:在高分辨率CT图象上呈网织状,贴附于椎体后缘,不压迫脊膜囊,注射造影后强化明显。(3)椎管内神经节:发生率约4%,也可误认为肿块,逐层观察神经根径路,可提示此小结节影为神经根的延续。(4)感染:椎间盘及骨髓炎可使硬膜外间隙组织密度增高,特别是特征骨质破坏及硬化助于鉴别。(5)先天性椎弓裂:先天性椎弓裂可使椎间盘变性。CT往往显示椎间盘后缘膨隆,若先天性椎弓裂确诊,而且患者伴有脊柱侧弯或不良体位,则一般不会误诊为椎间盘突出。(6)硬膜外疤痕:有手术史,疤痕多位于硬膜囊与手术部位之间,硬膜囊可向手术一侧移位,疤痕组织CT值低于80Hu,而椎间盘高于此值,增强后疤痕组织往往较椎间盘增强明显。

2.3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CT扫描的优点和限度

CT扫描是非侵入性检查,无合并症后遗症,安全度好,现已基本代替做椎管造影或腰穿有困难的病例,准确率高,手术符合率达91%,但在严重脊柱畸形、椎管狭窄、椎管内脂肪过少等,CT诊断髓核脱出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MR等综合影像的检查技术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牛广明,苏秉亮主编.临床比较影像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崔志潭,严加和主编.X线解剖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

[3]谷铣之主编.现代肿瘤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4]杨金城等.CT诊断下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南京:金陵医院院刊.1998.

论文作者: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论文_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