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探析论文

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探析

王绍玉1周有斌2

(1.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2.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 古城亳州街道名称中蕴藏着丰富的古今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挖掘、研究。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调查统计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街道的专名用字、通名用字以及街道名称结构类型、命名方式等方面,对亳州城区348条街道名称进行了穷尽性考察,运用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理论探析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认为亳州城区街道命名主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表意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文明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关键词: 亳州;街道;名称;认知;原则

一座城市的街道名称,不仅是具有标识作用和定位作用的语言符号,也是该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映射。亳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其城区街道名称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积淀。综览有关城市街道名称研究文献,鲜有探讨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者,考察亳州街道名称用语的历史与现状、挖掘地方文化内涵,这对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实现文化强市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图中探测器质心为p,惯性坐标系下rd为小行星质心o到地球质心O的距离矢量,rp为探测器质心p到地球质心O的距离矢量,rc为探测器与小行星两者质心的距离矢量,有rc=rp-rd,根据惯性方程式[4]

qRT-PCR的结果显示螺内酯处理SK-N-SH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Bcl-2 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Bax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2。

1 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特点

亳州市地处安徽西北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三皇五帝时代,帝喾代颛顼,都于亳,汤灭夏建商,周初,神农氏后裔被封于亳,置焦国。春秋时期,陈于亳建焦城,楚灭陈改称谯城,秦灭楚后改称谯县。秦汉以降,随着朝代更迭,地名和隶属都有变化,民国元年改称亳县,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亳州市,下辖利辛、涡阳、蒙城三县和谯城区。目前,亳州市谯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0万。

本文考察的街道名称只限于亳州市谯城区。街道名称的依据,一是《1981年亳县人民政府关于街、路、巷、胡同更名命名报告的批复》,“批复”中的街道视为老城区街道,凡141条;二是《亳州市民政局公布的城区道路名称通告》视为新城区街道,凡207条。

1.1 通名用字特点

街道名称用字对文明性要求很高,满足不同性别、年龄、场合、地位、身份、文化程度、欣赏能力以及生活品味要求,要求字符健康、高雅。亳州现有街道名称348个,677个汉字,出现1116次,其中,次常用字7个,如“枫、菊、纬”等,非常用字10个,如“黉、蒙、绅”等,用字上充分体现了文明性、习用性和大众化特点,其中方位词出现东、南、西、北、前、后6个,44次,如州东街、州西街、涡河南路、涡河北路、京九东路、京九西路;“一”和“二”两个数字,出现7次,如西二环路、北二环路、纬一路(现名百合路)、纬二路(现名槐花路)等,方位词和数字的使用体现街道命名的序列性原则、关联性原则,需要说明的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有时指某路的一段,而不是平行的两条路,如新华南路和新华北路分别指新华路的南北两段。常用字符反复使用符合大众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348条街道,680个实义字符没有出现一例冷僻字或粗俗字。汉语常用字、文雅字数量多,冷僻字、粗俗字数量少也为街道命名实现文明性提供可能性。

表1 亳州街道通名用字分布情况

亳州城区街道通名用字有“路、街、巷(口)、道、胡同、市、坑”7种类型,9个汉字字符,标识323条街道,另有直接使用地名作街道名称的状况,计25条。《说文·足部》解释为“路,道也。从足从各。”“路”与车关系密切,“路”通“辂”。《说文·行部》解释“街,四通道也,从行,圭声。”有步行之意,从“彳”从“亍”,两字都有行走义。“巷,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于宫中为近。”“巷”主要指连接街道的狭窄通道。“直者为街,曲者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许填昌、马先红,2014)大街小巷的确能够体现它们在规模上的区别,但是,二者在功能上的区别也不应当忽视,“街”侧重于商业功能,如“纸坊街”“白布大街”分别以经营纸张和白布为主。“巷”侧重于行人便捷的通行功能,如“白家巷”“高家巷”等。《说文·辵部》说“道,所行道也。”《周礼·地官·遂人》云:“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道”与人行走有关,“道不容车,故曰步道。”“路”和“道”现代汉语意义相近,“道”通常用作书面语,“路”通常用作口语。“大”只与“街”和“道”组合,不与其他通名组合,说明“道”和“街”在建筑规模上大于“巷”“市”“胡同”。亳州现有13条“道”全部位于新城区。“胡同”,“元朝时汉语从蒙古语中借来,蒙古语原来的意思为水井,即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家,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胡同一词。”(赵媛媛,2015)亳州以“胡同”“市”“坑”作通名的街道分别为8条、6条、5条。亳州无通名街道现有25条,即直接借用某地名为街道名称。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通过本专业学习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具体描述,是对学生培养的产出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成果导向的作用[2,3]。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12个方面[4]。

1.2 专名用字一音节特点

准确切取并称取5份相同的厚度和相同质量的紫菜置于相同器皿中,控制室内温度为常温,设定微波功率为500 W,分别设置微波时间为6,9,12,15,18 min进行微波干燥,测定其水分含量和感官特征。

2 亳州城区街道命名方式

亳州城区街道命名方式可以通过表2直观显示。

表2 亳州街道命名方式及分布

“健全普法责任制”是党政机关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主要目的。在建立和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责任的主体和权责。其次,要扩大责任主体,不断提高法制责任制的主体结构。换句话说,这里的“国家机关”除了宪法规定的五个机关外,还应该包括党政机关和政府授权或政府委托的所有组织。实施国家机关“谁执法”是执法责任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和完善大普法模式实现由行政部门单独普法到“全社会普法”的宏伟目标。鉴于此,在大普法模式下更容易界定“执法者执法责任”的责任主体。

3 亳州城区街道命名原则

通过对尾矿的无害化处置,使尾矿堆积体达到稳定状态,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尾砂对环境的污染,并以尾矿堆积体换取矿物或土地资源,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

从理论上讲,街道名称只是一个代号,只要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和区别作用即可,事实上,街道名称用字有其自身规律,受到以下原则影响和制约。

3.1 明晰性原则

亳州城区街道用字表意性体现在:通名用字意在显示街道主要用途及规模大小。如“街、市”主要用于商业经营;“胡同、巷(口)”主要用于市民居住和行人通行;“路、(大)道”主要用于现代交通。专名用字的表意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外观描绘,如辘轳弯、下坡街、老砖街等9条街道专名大致反映该街道的地形地貌、走势、建筑材料等特征,符合汉人追求名实一致的思维方式和形象化思维方式;纸坊街、白布大街、筛子市路、姜麻市、羊市等23条街道专名反映该街道经营类型和范围。第二,纪念意义,如汤陵北路、问礼巷、木兰路、雪枫路等7条街道专名记载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第三,宣传意义,以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命名的49条街道着意于宣传地方历史文化;以中草药名称命名的105条街道名集中反映亳州中草药种植与交易规模和经济地位,具有很强的对外宣传效应。第四,寄托意义,如振谯路、菁华路、养生大道等街道专名寄托市民美好愿望。第五,传承意义,街道名称是城市文化载体,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街道名称代代相传,永不磨灭,如汤王大道、老子大道、三曹路、建安路等。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告诉我们,人类语言与其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对应关系,同时,符合关联理论真实性原则。

3.2 地域性原则

以上原则在街道命名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均衡,表意最为重要,具有明确的区分作用,并蕴含象征意义,如文中考察的348条街道除标识、定位功能以外,每一条街道至少还具有上文所分析的一项功能。5音节街道名,超出“黄金语格”,全平、全仄现象,影响韵律美,最终屈从于表义性要求。

3.3 文明性原则

街道名称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专名指能够确定其地理位置,具有指别作用的部分;通名指附于专名后,具有街道分类作用的部分。因此,有“专名定位,通名定类”的说法。表1直观体现亳州城区街道名称通名用字分布状况。

3.4 时代性原则

亳州街道用字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老城区和新城区街道名称的组合类型、命名方式和字符选用三个方面。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的组合类型,上文已作较为详实的分析。命名方式,老城区以村庄姓氏名称命名的街道28条,出现姓氏名称20个,新城区没有出现,说明随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家族观念”有新的认识;老城区以祈愿用字命名的街道10条,体现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如“大有街”“金定路”等;新城区以祈愿用字命名的街道15条,突出对科学文化的追求,如“振谯路”“尚学路”“菁华路”等,说明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亳州街道字符选用也体现鲜明的时代色彩,前文“通名用字的语言特点”对通名用字的时代性已作简要比较;专名用字的时代色彩也很鲜明,如老城区带“神”的街道6条,带“庙”的街道5条,带“寺”的街道3条,带“龙”的街道2条,带“观”、“庵”的街道各一条,这些专名用字在新城区街道命名中没有出现,说明人类对神灵的崇拜让位于对科学的追求。

亳州街道用字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在:街道名称用字展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三曹路、曹冲路、子建路等8条,凸显曹魏文化;三清大道、老君大道、太清路等9条,凸显道家文化;养生大道、五禽戏路2条,凸显亳州养生文化。药都路、药王路、亳芍路、亳菊路等105条街道凸显中药材产地、交易集散地。古井大道、酒城大道凸显古井贡白酒经济贡献。从认知的角度看,人类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感知性显著的实体,符合典型性理论原则,周边城市街道用字不见中药材名称以及三曹称号。风土民情生活习惯等地域性在街道用字上也有反映,老城区以“庙、寺、庵、观、神、龙”等字符命名的街道15条,体现先民对鬼神的崇拜;以村庄和姓氏名称命名的街道19条,凸显豪门富户的影响力。老城区街道专名形象化、直观化特征明显。新城区街道名称用字注重弘扬历史文化,传递正能量,服务地方经济。

亳州城区街道专名用字以双音节形式为主,占总量的93.24%,如“高家巷、三义街”等;单音节专名的街道2条,如“新街、羊市”,占总量0.57%;三音节专名街道26条,如“筛子市路、组神庙街”等,占总量的4.47%;四音节专名街道6条,如“香港步行街、财神阁子街”等,占总量1.72%,音节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双音节专名因表义明确、重名率低、承载文化内涵较为丰富,也是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具体体现,被称作“黄金语格”。单音节专名多义性强,独立性弱,承载的语言信息量较少,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专名不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可见,街道名称以3音节形式为主,这是因为专名用字以双音节为主,通名用字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专名后加单音节通名为亳州街道名称的主要结构形式。

表中“以其它方式命名”是指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证其文化意义的街道名,如“哑巴巷”“坛咀子”等,或者可以理解其义,但是难于归类的街道名,如“人民路”“新华路”等。数据显示,亳州城区以中草药名称命名的街道占街道比重最大。亳州是我国最大的17个中药集散地之一,亳州盛产的“亳芍”“亳菊”为名贵中药材进入《药典》。1981年之后公布的207条街道,以中草药名称命名的街道105条,占总数的50.72%,足见亳州近年来中药行业迅猛发展。以地理方位和古建筑名称命名的街道51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49条,二者之和占街道总数的28.73%。与曹魏文化有关的街道8条,与道家文化有关的街道9条,表明亳州街道命名注重对历史文化开发利用。古井贡白酒是亳州两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以白酒命名的街道仅有2条。原因是亳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南北向街道主要以历史文化命名,东西向街道主要以中药材名称命名;企业兴衰、停产、转产等不可控因素可能对街道名称长久使用产生不利影响,不主张以企业名称为街道命名。

地域性原则在街道命名中的作用和地位高于文明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客观因素决定主观因素,从认知的角度看,典型事物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最容易激活其它相关特征和相关联想,便于识解、记忆和传播。街道名称无疑打上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印记,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程度从街道名称用字中体现出来。

4 结 论

综上所述,亳州城区街道通名用字、专名用字、组合类型以及命名方式等相关内容,充分表现城市街道命名规律性。表现在:字符选用、组合方式凸显当地地形地貌及市民的心理诉求;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城市街道命名受以上四条基本原则制约,受语言学原理制约。看似杂乱无章的街道名称却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幅多彩的城市画卷,街道名称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街道名称刻录着城市的发展历程,表现城市发展水平,是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的平台,是城市宝贵的无形资源和竞争软实力,因此,地名学、语言学、经济学、广告学等相关学科应当一同关注城市街道命名业的健康发展,为新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注释:

文章中街道名称来源于市民政局:

①《亳县人民政府关于街、路、巷、胡同更名命名报告的批复》,亳政<1981>332号。文中简称“批复”。反映老城区街道命名特点。

②“亳州市第一批道路名称统计表”,“第二批道路名称统计表”,“关于第三批城区道路名称的通告”,“关于第四批城区道路名称的通告”。文中简称“统计表及通告”。反映新城区街道命名特点。

参考文献:

[1]金文钦.地名不是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J].中国地名,2016(9):102-104.

[2]李琴美.地铁站名的罗马化转写规范探析——以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 ,2016(2):160-165.

[3]路沥云.郑州市街道名称调查报告[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85-188.

[4]潘峰.店名语用的三个原则——以高校附近的店名为例[J].语言应用研究,2011(3):128-132.

[5]孙利.关联理论视阈下的口译认知过程与口译教学探究[J].外语界,2013(1):132-135.

[6]汤浩.北京胡同的历史与未来[J].城市住宅,2009(7):21-24.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8):126-127.

[8]许镇昌,马先红.宁波市区街道名称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语言应用研究,2014(9):128-130.

[9]赵媛媛.安阳市街道名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5:28-31.

[10]郑梦娟.当代商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06(3)37-41.

[11]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178-179.

[12]周有斌.制约音译外来词形式选择的原则[J].语言研究,2009(7):103-105.

[13][美]罗纳德·W.兰艾克著.认知语法导论[M].黄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322-323.

On the Nam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treets in Bozhou City Proper

WANG Shao-yu,ZHOU You-bin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Bozhou Institute,Bozhou,Anhui 236800;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Anhui 235000)

Abstract: The street names of the ancient Bozhou city proper deserve in-depth digging and study because they are alive with a lot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related cultur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oes an exhaustive study of 348 street names in Bozhou City proper from the proper words and the common words for the street names,and their types of structure, naming methods, etc., using the methods of sociolinguistical survey and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anwhile,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al culture and other theories are used to summarize and reveal the naming principles of Bozhou urban streets. During the naming of Bozhou urban streets,the following four principles are mainly embodied: expressiveness, territoriality, civilization,contemporaneity.

Key words: Bozhou; street; names; cogni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 H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717(2019)09-0058-05

收稿日期: 2019-04-14

基金项目: 亳州方言中汉语词汇的叙实性话语标记功能研究(SK2016A0615);亳州方言词汇与民俗文化研究(SK2017A0754);亳州社科规划课题(A201805);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亳州方言熟语研究(SK2018A0857);语言方言文化调查·安徽亳州(YB1824A0137);亳州学院语言文字工作的创新与实践(2017jyxm0605)资助。本文写作过程深得导师周有斌教授及审稿专家的悉心指导,深表谢忱。

作者简介: 王绍玉 (1971-),男,安徽泗县人,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周有斌(1965-),男,安徽天长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标签:;  ;  ;  ;  ;  ;  ;  

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