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高考政治的独特秘籍_政治论文

“照顾好”高考政治的独特秘籍_政治论文

“搞掂”高考政治的独门秘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搞掂论文,独门论文,秘籍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9年高考政治特点

1.考核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考试以考生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全面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选考点多属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基本上做到不偏不怪,以全国卷为例。选择题中有12道选择题覆盖了12个重点和热点。其中,经济常识五道题:第24题和25题是经济知识的应用和计算;26题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7题是经济知识应用计算,考查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和运用;35题通过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知识,考查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四道题:28题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29题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灾难和进步的关系;30题就小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1题就三农问题的解决来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常识三道题:分别是32题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对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的应用;33题通过抗震救灾考查国家的立法工作,对国家主席地位和职位的理解;34题考查多党合作制。

2.全面反映目标要求,凸显能力性

考试在注重考查“双基”的基础上,体现了能力立意为主线的思想。(如2009年海南政治卷第24题第一问)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8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对2007年大城市网络购物人群调查显示,上海的网络购物人群占上网总人数的50.4%。上海的网络购物金额达到118亿元,而全部连锁商业的零售总额是1362亿。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11分)

(2)对消费者和企业而言,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络购物有何优势和局限性?(12分)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注意从“公民”的角度入手,回答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道理。思维过程如下:首先要思考一个一般性问题—“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然后思考—“公民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对“公民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这一般性问题,可以从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原则的角度,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国家集体个人得益相结合等角度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公民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对策。第(2)问要注意分别从“消费者”和“企业”的角度入手,既要回答出网络购物的优越性,也要回答出局限性。要注意角度的全面。

3.联系社会热点,反映时代性

命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有的试题直接从现实经济生活中选材,试卷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不回避热点,大多以经济、社会、生活热点为背景材料,并且对热点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2009年天津卷第1题)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解析]本题以2009年初“两会”前的热点及焦点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分配制度、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等交叉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我国政府推出的新医改方案其目标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目的就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选C项。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故A项不选,其目的也不是在于调节过高收入,故B项不选,该题容易选D项,但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其目的并不在于体现优势互补,而应该是对于城乡尤其是农村有利的举措。

4.试题贴近新课程,追求探究性

试卷处处渗透着新课改的精神,较好体现了“关注生活”的这一理念,试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随着新课改的铺开,高考与课改的衔接会越来越紧密,体现课改精神必然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基本特色。如(2009年安徽卷第28题)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网络经济

国家工商、物价、卫生、农林等部门通过网络与遍布全国各地的检测点相连,及时掌握信息,对大宗物资储备、工农业产品价格波动、疾病防治等实施监控。众多企业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建立了技术研发、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体系。当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服务、刷卡消费等已经走进百姓生活。据统计,2009年“五一”三天假里,某地居民跨行刷卡消费额达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搜集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谈谈你的认识。(8分)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你结合“信息二”予以说明。(12分)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探究类型的题目,此类型题目的特点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政治学科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近几年新课改地区如: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区市)已经多次考查这样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模块限定为《经济生活》,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属于认识类型的题目,而“信息一”行为主体有三个:政府、企业、(百姓)消费者,所以要以行为主体作为线索组织答案;(2)模块限定《政治生活》,本题属于阐明理由,要结合教材和“信息二”组织答案;(3)关键搞清楚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哪几块: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并逐个分析。

5.关注区域特色,体现地方性

2009年,山东、广东、福建等11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这些地区的高考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考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是新高考的一大特色,目的是引导考生关注本地发展。如(山东卷29题)以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08年制订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背景出题考查。福建卷选择题第26题对“福建省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进行考查,28题考查“闽宁协作创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机制”、31~32题考查《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信封的发行等。江苏卷第19、21、34题也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不仅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事件,提高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增进考生对家乡建设的了解,激发考生的爱乡之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二、对2010年高考复习的建议

1.基础知识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

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的根基。分析一下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原因:基本概念不清,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表述不完整、不准确仍是最主要的原因。为此,在复习中,考生要学会梳理知识,加工整合考点,科学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树”。如在复习“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时,可依据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这主要是把教材的内容根据不同类别所做的不同划分,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

2.关注热点的人文性、时代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重大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内容为背景材料设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文综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具体复习方法是:(1)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组合,达到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2)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反复加以思考。(3)要通过国内国际发生的政治事件、经济活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等多种渠道来搜集挖掘材料。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问题、知识经济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对于这些体现人类社会两大主题的专题问题,在考前必须充分准备,认真梳理。(4)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说明社会热点问题,以热点为线索重构知识体系,努力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5)需要提醒的是,过去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国内和国际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而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往往重视不够,因而部分同学认为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热点不热”,而这恰恰是近年来高考试题对社会热点采取了“微观”的考查形式,这些情景材料切入口小。

高考政治试题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关注社会发展变迁,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010年高考可能考查的热点主要有: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如和谐社会、朝核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能源问题、金融风暴等重大热点问题。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资、消费与出口)、推进农村改革、灾后重建、海峡两岸关系、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普及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食品安全)等。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如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榜样的力量、倡导社会责任感、网络文明、和谐文化、科学消费等。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流转、生态文明、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财产性收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上海世博会等。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业问题、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主创新、人口流动、能源问题、重点工程建设等。

对每个热点问题掌握的程度,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次去了解它、把握它,重点在怎么样这个层次上,也就是说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有关原理或观点去分析。例如在复习热点专题“国家宏观调控与确保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可以这样做:(1)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目前遇到了哪些国内和国际阻力?(2)确保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为什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3)怎么样才能确保国民经济较快发展?这是这个专题的重点把握对象。可以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角度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国民经济较快发展,这就是热点与教材关联点。

3.通过训练,培养在新材料、新情况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的四种能力考核目标实质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2009年高考可以看出,不少考生由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导致审题不准或审题不清,材料读不懂;由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差,因此答题无从下手,或盲目乱答;由于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差,导致答题思路不清、逻辑不严、语言不通,或专业术语有问题。因此,在注重知识系统整合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目标。

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可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训练:(1)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2)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3)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4)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5)训练答题速度,合理安排不同题型答案的文字量,尽可能以最少的文字获得最多的分数,切记只追求正确率而忽视速度;(6)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4.关注课改,重视“探究”“研究性学习”新题型

随着新课程考试的推广,新课改理念也在文科综合试题中有所体现。近年来在一些试题中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型学习的基本特征,重视引导考生在实际情景中思考和探究问题,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必然成为新高考的一大关注点。从先行课改省份的高考命题来看,许多命题专家在多种场合表示“非常欣赏新课改的探究题”。因此,对这类课改新题型应引起考生重视,在复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加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是必要的。不仅要研究探究题的形式,如提出课题、选择探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成果形式等,还应重点研究探究问题选择的科学性,做出适当的假设并为此搜集足够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科学的结论、探究思维与知识运用等较深层次的问题。

5.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效利用时间的起码要求就是要有计划性,“时间感”就是计划性。结合文科考生的复习要求和政治学科的知识特点,提出以下复习教学“时间表”仅供复习参考。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这个阶段考生应当依据“教材”夯实基础,充分练习,扫除知识盲点;第二阶段,2010年3月至2010年4月,考生应依据“考纲”落实重点,关注时政焦点;第三阶段,2010年5月,考生应梳理体系,聚焦热点。

标签:;  ;  ;  ;  

“照顾好”高考政治的独特秘籍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