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活水、送渠水清澈论文_王小贤

引源头活水、送渠水清澈论文_王小贤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页,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它是树立教师形象的一剂良药,只有有源头活水的汇聚,才有涓涓溪流的清澈。教育需要等待与从容,要在我们的期待中精心雕琢每个孩子的成长,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才能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爱 和谐 宽容 源头活水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教育是育人的伟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不可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和谐的画卷,让这画卷绵延不断,岁月留香。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众所周知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院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就好比是故事中育人子弟的老禅师,而那些平日里犯错的学生就好比是违反寺规的小和尚,老禅师这无声的教育包含着爱、宽容、尊重和等待,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正是我们需要的源头活水。

一、让爱成为师生关系中最温情的基石

“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因违反寺规翻墙出入而被发现的小和尚害怕担心,老禅师的爱让他感受到了真心关怀,有了认错的机会和改错的勇气。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美的语言。师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如今我们老师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得到了很多的爱,那更多的是疼爱和溺爱,使得学生为人处世任性自我但无助,学习做事积极大胆但粗糙,成长的问题更为突出和明显。而教师的爱更无私、更广阔,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及时走出困境,当他们遇到疑惑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寻求解决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在他们的心灵撒播阳光的种子,让不利于成长和健康的因素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消失,让美丽的花朵开得更艳,也更芬芳。特别是每个班级的学习后进生和纪律后进生,更要多一份耐心,不断鞭策,不断激励,严爱相结合,让这些开花慢一点的孩子把附在他们身上的毛病会慢慢地改掉。在教育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温情的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产生“神奇的教育力量”,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和谐相处,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宽容和风细雨地滋润学生心灵

老禅师没有用厉声的训斥,用平静的心绪让犯错的小和尚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动,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战国时期,将军廉颇一直对比自己地位高的蔺相如很是不服,处处刁难,蔺相如为了不使两人之间再有恩怨,不使敌国乘虚而入,总是处处忍让,宽容。尤其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更是从中有所体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年人来说,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那些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就更是情有可原的了。学生犯错误是常事,有时候在课堂上“打官司,断案子”就能用去半节课的时间,这样的时候屡见不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个学生,而是厉声斥责,或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宽容”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它是教师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通行证”。只要教师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让等待呼唤学生的成功

面对犯了错的小和尚,老禅师没有批评指正,没有严厉处罚,他在等待,他相信小和尚一定不会再犯错。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指望一次谈话、一次活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一种好品质的形成,一种不良习惯的矫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育是慢的艺术,简单的一个字却融进了我们在育人工作中教育智慧的真谛,真的很有道理,往往我们都懂这个道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便会不自觉的急躁,所以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颗安静的心,有着良好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成长,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细节处观察一个最真实的孩子,最恰当地指导一个孩子。如果教育充斥着浮躁、充斥着不安、充斥着急功近利,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孩子的心里有着自己成长的思考和想法,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大人的思维来取代,而是走进他们,慢慢的与孩子同行。请记住,细水长流,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与从容,要在我们的期待中精心雕琢每个孩子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页,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它是树立教师形象的一剂良药,只有有源头活水的汇聚,才有涓涓溪流的清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才能产生温馨、感人的师生情意,营造愉悦的教育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论文作者:王小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引源头活水、送渠水清澈论文_王小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