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颗炸弹一颗星”到一艘载人飞船_载人航天论文

从“两颗炸弹一颗星”到一艘载人飞船_载人航天论文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弹论文,飞船论文,载人航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千年梦圆今朝,一箭飞冲九霄。2003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船载着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胜利返回!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伟大壮举,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全世界为之瞩目,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自豪。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崛起发展的奋斗历史,更创造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其实际影响和表征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大检阅,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强盛、蒸蒸日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英明决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成功,全面反映了我们国家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所达到的水平,直接而充分地展示了我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

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5%的高增长率,2001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六位,2002年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位列第25位。到2002年底,我国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前五名,并成为世界上当年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钢铁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装备制造业跃居全球第4位,在卫星、火箭、发射、应用等诸多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正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跃升、综合国力的空前增强,为我国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科技事业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使我国有能力向“太空文明”的目标坚实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折射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大好形势,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突飞猛进的科技实力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急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863”计划、“97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获得国家登记的科技成果就有14万多项,授予专利权52万件。正是这些年来我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高,才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内占有了一席之地。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胜利完成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来就是实力有地位,弱国无外交。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第三代领导集体就充分认识到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下决心搞载人航天。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仅用十余年时间,就取得了载人飞天的骄人成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对此,国际舆论高度赞扬,各国政要热烈祝贺,世界同行积极评价,海外侨胞欢欣鼓舞,我国的大国形象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巩固。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表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与时俱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吸取时代精神的精华,赋予时代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物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全国上下一盘棋,各族人民一条心,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奇迹,培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今天的中国航天人,作为民族精神韵传承者和创造者,在“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又煅造出载人航天精神。

勇攀高峰、自主创新的精神。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尖端技术,依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是我们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在攀登世界航天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广大航天工作者,紧紧盯住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坚持在自主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实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戚发轫指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一船多用,一步到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造”。科技部长徐冠华院士指出:“从飞船研制、发射到太空飞行、测控、通讯、航天员工作生活保障直至飞船安全返回等重要环节中的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都是我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成果,表明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近些年有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举国一致、密切协作的精神。与传统科技活动相比,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系统性和群体性。当年举世闻名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到1972年12月结束,前后历时11年,耗资达255亿美元。在计划执行的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一项科技尖端项目,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7大系统,涉及到众多科技领域和众多部门。要完成这样一项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工程,需要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快办事的优越性和举国一致、团结协作的精神,动员和集结了难以计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仅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全国就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的数万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其中。可见,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晶,是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的结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满了风险与挑战。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的结构十分复杂,零部件多达数万个,一个零部件不合格或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事故。在载人航天的历史中,航天员们曾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感人的乐章。40多年来,已先后有22名航天员在人类探索与征服宇宙的道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祖国的利益和神圣的科技事业,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创造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时代凯歌。作为独上九霄、造访太空的中国第一人——杨利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名字将永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

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到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科技强军”思想,承载着中国领导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中国人民强烈的科技意识。这种科学精神,体现在求实与创新的统一,追赶与跨越的统一,投入少和效益高的统一。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虚假和马虎。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到2003年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把求真务实和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只用了11年时间,使用资金约为180亿元人民币,依靠科学和实干,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中国航天之路。

三、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是对我国发展机遇的一次大展现,预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防和军事实力的提高,空间广阔、前景美好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党的十六大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既是抓住机遇求发展的结果,也为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载人航天飞行事业的圆满成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卫星通讯到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乃至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说,按照保守估计,我国空间工业的投产比是1:8。原国家计委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预计,到2005年,仅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000亿元。可以预见,“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和中国一系列宏伟太空研究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必将为中国经济催生众多新兴产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民用化进程的加快,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也将极大地促进全民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军事作为对科学技术需求最强烈、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始终是各国科技水平和实力角力的竞技场。而航天技术作为提升一个国家国防和军事实力的关键技术,无疑已成为各主要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竞争的主战场。美国和俄罗斯之所以在航天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航天技术的军事战略价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探索和利用外空技术,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中国一向主张太空的非武器化,认为防止在太空进行军备竞赛符合世界各国利益。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太空军备竞赛。但在衡量和计算一国战略性工具的尺度已不再仅是拥有航母或热核武器的数量,而是拥有各种航天和太空载具的数量与质量的新形势下,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标志着我国在面向未来的大战略竞争和科技竞争中已取得不容忽视的有利地位,在当代各科技大国争夺未来制天权的竞争中取得了自身的立足点,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有利的斗争砝码。

从原子弹、氢弹、火箭、卫星到航天载人飞船,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人间奇迹,引起世界的瞩目。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历史壮举,为我国的发展和壮大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展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  ;  ;  ;  ;  ;  ;  ;  

从“两颗炸弹一颗星”到一艘载人飞船_载人航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