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论文_刘丽英

基于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论文_刘丽英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桑园镇实验小学,河北 保定 0714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始终充满动力。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乐趣;数学知识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氛围营造法、多媒体技术、赏识性评价等方法,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其都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一、借助游戏,感受数学乐趣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表现也会十分活跃。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游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当前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游戏,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数学游戏中。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师需要指定教室内的一点为火车的起点,教师要充当火车头。在A站,有五名学生上车,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手搭在前一名学生的肩膀上。之后,教师要询问学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会回答:五人。在B站,有三名学生下车,六名学生上车;这时教师要询问学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会回答:5-3+6=8个人。

二、创设情境,勾起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的情境有很多种,在此主要研究两种较为经典的情境教学模式。

第一,问题情境。教师需要借助验证、猜测、问题等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去探究未知的数学世界,发散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的过程中就是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展并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导致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可以激活学生探究和了解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己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第二,故事情境。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数学与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能应用于生活。这也是数学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小学时期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借助故事、动画中的人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三、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趣味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和严谨性,且较为枯燥和乏味,学生难以真正理解[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去,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较为单一的,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能够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多媒体能够将动画、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良好融合在一起,这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勾住学生的眼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这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有关厘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上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猫和老鼠》:汤姆猫一直在追着杰瑞(老鼠),杰瑞在汤姆的驱赶下跑进了老鼠洞,汤姆就在洞口用自己的胡须测量洞口的宽度,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进入洞内。进过测量,汤姆发现这个洞口比自己的身体要宽,然后汤姆就钻进洞里继续追逐杰瑞。当播放完动画后,教师要接着引入该节课的知识点,为学生讲解厘米这一概念。动画片能够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趣的画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心,这才能够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准确掌握数学知识。

四、营造氛围,点燃学习热情

当学生能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时,其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2]。有些教师仍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使得其在教学时仍旧运用权威的教学方式,而这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限制。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体现出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维性和灵活性,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在上课前,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所学知识,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在上课时,由学生先上台给大家讲解该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在一旁认真听讲,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需要准确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进行点评,也要鼓励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等。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也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赏识评价,增强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评价,这也是引导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3]。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赏识评价的运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多肯定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始终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每周记性评选,设置“数学之星”,以此奖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进步之星”,以此奖励进步最大的学生;设置“积极之星”,以此奖励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和积极的学生。借助各种各样的奖励,能够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重,性格较为活泼,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其个人能力、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能够真正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吴木根,张美霞.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学周刊,2019(22):83.

[2]李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周瑞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决策探索(下),2019(06):51-52.

论文作者:刘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基于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论文_刘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