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杨天本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杨天本

杨天本

陆丰市农业局甲 广东 陆丰 516500

【摘 要】农产品是我国粮食储备的最主要的来源,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与发展的必需品。在农产品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食品的质量与品质关系着人们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是其实现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关键保障。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农产品的安全发展不利。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成就进行总结,并通过其问题现状分析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产品质检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点项目,是维系着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农产品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相应市场的规模与水平,同时对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起着不可缺少的影响作用[1-2]。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质检体系的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对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着积极作用。但在质检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影响农产品质检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充分调查与认识,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成就

1.1农产品质检技术取得一定成就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需要以专业的检验技术为依托,只有在科学、专业、严谨的检验基础上,才能真正保证农产品质检工作的有效性。在过去的的之间体系发展过程中,我国充分研发或引进了包括液质联用仪器、气质联用仪器、液相色谱仪器以及气象色谱仪器等在内的专业度较高的分析设备,并在各省、市及地方的质检工作中充分应用了以此类高端设备为依托的质检技术;在此基础上,各级别的质检单位还组织了农产品的的化学种植物质的成分检验工作,如对农产品农药使用以及残留成分的检测、对兽药使用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检测以及土壤与农产品的重金属物质成分检测等。可见,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规模上,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检技术的研发与普及已经颇具成效。

1.2健全的质检体系与专业的质检队伍

在质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以健全的质检体系以及专业质检队伍为依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且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率,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另外,随着我国农业质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量具有专业检验水平的人才壮大了农产品质检队伍,为质检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据有关资料可知,目前我国农业系统中包括各省、市一级地区的质检机构已经达到了2000多个;质检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包括专业硕士、博士等,可见,质检队伍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保障。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运行得到具体落实

在较为健全的农产品质检体系以及颇具规模的质检队伍基础上,质检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也取得一定成效。以我国标准的农产品质检体系要求为准,目前各级质检例行工作以每年4次的频率有序开展,在提高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与水平的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3-4]。另外,农产品质检工作落实到每种产品分类中,包括畜禽、蔬菜、水产品等,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仍然存在的缺陷分析

2.1农产品质检设备与质检的实际需求契合度有待提高

从上文可知,我国农产品质检设备与相应技术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从包括我国各层次区域在内的农产品质检需求上看,质检设备与技术并没有在基层质检机构与工作中普及,与质检的实际需求契合度较低。另外,农产品质检要求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公平性以及全面性;而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未能真正实现农产品质检的日常要求,在质检的实际成效上仍有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农产品质检资源的有效配置水平较低

农产品质检资源包括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我国总体的农产品质检发展具有瞩目成就,但在质检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首先,各地区均具有大同小异的农产品质检需求,但质检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却存在较大差异;基层质检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水平不足将直接影响农产品质检工作的有效性。其次,不同地区的之间技术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具有较大出入,高端设备无法普及到基层质检机构中,对农产品的安全具有不良影响。另外,各地区对农产品质检工作的经济投入不同,导致其质检工作的总体效率与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总之,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各方面影响这农产品质检工作的社会效益。

2.3农产品质检的规章制度的严谨性与执行性仍待考究

在农产品质检工作的体系与执行现状上看,目前现存的质检体系虽然已经形成固定、合理的模式,但在不断发展的之间工作中,仍然存在细节上的漏洞,影响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虽然已经具有相对健全的农产品质检体系,但各地区的之间工作执行度并非完全符合其要求,对质检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可见,要提高农产品质检水平与效益,必须在坚持完善农产品质检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执行的严谨性与强制性,为农产品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之策

3.1提高农产品质检资源的有效配置水平

实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途径是提升其质检的专业度以及严谨度,而在此工作需求前,必须首先解决农产品质检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问题。从经济资源上看,质检的研发费用、劳动力成本以及技术与管理成本均需要以足够的预算来源为依托;因此,应首先提高对质检工作的经费投入比例,并以各地区的之间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经济资源分配,以保证其经济投入的公平性,同时提高各质检机构的工作有效性。从技术资源上看,各地区间应尽可能建立并且形成质检技术交流网络,通过技术资源的互通有无获得地区间的共赢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充分优化农产品质检资源配置,才能为质检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2引进质检专业人才,加强农产品质检研发力度

在农产品的质检研发以及执行工作中,质检人才是维持并促进质检工作有效性的核心。因此,要加强农产品质检工作的科学性,以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进质检专业人才。首先,各层级的质检机构可取得与相关技术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推进人才合作项目提高质检研发与执行的专业水平。另外,质检机构应定期对质检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不断发展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质检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总而言之,只有实现人才战略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质检的专业发展效益。

3.3加大农产品质检工作的经济投入

实现农产品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提高质检人员专业水平的相关工作均需要国家对质检领域以足够的经济关注与投入。因此,可根据农产品质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区别、有目的地提高质检工作的经济投入。经济投入的领域不仅包括对各地区的经济数额划分,同时也应对不同职能的质检领域制定针对性的投入计划,例如农产品质检人才培育计划、农产品质检科研计划以及设备引进投入计划等。此外,还应以时间段为基础进行不同时期的农产品质检经济投入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质检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质检的需求与状况也存在新的挑战。质检单位必须及时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瓶颈,以针对性的科学策略解决现阶段的发展难题,以取得质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平,房丽婷.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53-254.

[2]刘怀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02):150-151.

[3]梁丽转.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6):77-79.

[4]赵宏升,贺建业.浅谈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13(17):368-370.

论文作者:杨天本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杨天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