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垃圾引发环境问题与回收利用措施论文_朱玉辉

谈建筑垃圾引发环境问题与回收利用措施论文_朱玉辉

摘要:近年来伴随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出现的建筑垃圾已经逐步演变为影响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重大问题,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用于基建、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等处理工艺,并总结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原则。

关键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填埋处理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我国都要进行大量的房建工程和市政基础工程的建设,并由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但污染周围环境,还会造成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垃圾的问题,对垃圾进行分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回收和处理。

1建筑垃圾处置现状

1.1 在城市建设当中建筑垃圾的产生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如建筑拆迁产生的垃圾、建筑施工和装潢等产生的垃圾等。这些垃圾具体包括混凝土、砂浆、塑料、玻璃等,并且在建筑垃圾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占建筑废弃物总量的80%以上,另外建筑垃圾涉及的主要成分随着建筑用途、建筑施工等的具体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1.2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大约为16~20 亿 m2,这就意味着建筑施工当中涉及到的房屋施工建设、拆除、装潢等也必定会产生数量惊人的垃圾。另外,城市发展当中必定需要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也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如果这些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处理,其对城市环境、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并且很可能会进一步带来一系列的次生危害,如土地因垃圾堆放而被大量侵占,不利于我国城市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简单以填埋、焚烧等方法处理,则很可能会污染土壤、水资源、大气等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一旦被污染则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存与发展。

2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2.1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

建筑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并且在重视的基础上要付诸实践,积极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问题。以下则具体探讨了不同类别建筑垃圾的循环回收,以此实现对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

(1)金属垃圾的回收处理:金属垃圾在建筑垃圾当中是比较好处理的,并且经过回收处理之后其在市场上仍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建筑金属垃圾的回收率可达70%以上。一般如果金属垃圾在高温熔炉处理后,可以直接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

(2)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塑料垃圾本身的自然降解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并且在此时间内对土壤、水、大气等都会造成污染,因此通过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木材垃圾的回收处理:现代拆迁工程建筑垃圾中木料垃圾的比重很小,施工工程中木料的使用量比较大,但产生的建筑垃圾比重较小,装潢工程中木料垃圾的比重最大。目前,对木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主要集中在优质和块形较好的木料上,块形不规则木料的再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建筑模板垃圾的回收处理:在工程建筑项目中,往往要用到多种模板。由于模板为周转材料,在利用的过程中并不会转化为建筑实体,也就是说不会被消耗。

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将建筑模板收集起来重复利用。

2.2建筑垃圾用于基建

(1)人工造景,美化城市。相比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稳定性、污染能力方面的优点更加突出。为解决和处理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土地的问题,我国一些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以建筑垃圾的堆山造景为切入点,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垃圾为城市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休闲区或风景区,达到既处理垃圾又美化环境的目的。

(2)填充路基。传统路基填充主要采用外运砂石的方式进行,这增加了项目的建设成本。城市建筑垃圾经粉碎后即可以直接用于路基填充,这样既处置了建筑垃圾,又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实现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双重功效。

(3)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大型堤坝建设需要巨大的土石方量,巨大数量的土石挖掘不仅会破坏土壤表层,还会造成局部小气候不稳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工程建筑垃圾进行水利工程堤坝建设,以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效率。

2.3建筑垃圾填埋处理

我国处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时期,因此,建筑施工的工程数量、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数量也还处于不断增加的阶段,甚至建筑垃圾的总量已经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这也意味着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 4 000~5 000 万 t。一直以来,由于建筑垃圾污染的隐形性,建筑垃圾的处理未能引起社会的关注,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坑的方式进行处置。这种处置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危害性也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其实,国外研究表明露天堆放或填坑方式处理后建筑垃圾对填埋场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首先,要正确选取垃圾填埋场,并做好有关地基承载力、水环境效应和渗滤液特性等方面的实验工作;其次,要对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即要先将建筑垃圾进行分选与破碎处理,对其中的可利用组分如金属、塑料、木料、模板等进行回收利用后,再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再次,按要求对建筑垃圾填埋场压实封场;最后,加强填埋场后期监控与管理,做好填埋场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尽量控制或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

3建筑垃圾处理原则

目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极不均衡,尽管各地建筑垃圾排量及其成分差异较大,但都应充分认识到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讨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强建筑垃圾处理,提高建筑垃圾的处置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减量化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要求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体积,还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其种类、消除或降低其有害成分的浓度等。常用的减量化措施主要有:一是开展清洁生产,提高施工技术,减少垃圾来源;二是节约生产,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三是利用新技术改善建材,防止或减少次生污染;四是加强城市规划实施力度、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3.2资源化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使用新技术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其利用方式主要有:一是直接利用,如可以将建筑垃圾作为工程填埋土方,可以将形态良好的砌块、金属、木材搭建临时工棚等;二是再生利用,对建筑垃圾中有再利用价值的成分,如金属、塑料、竹木、纸板、玻璃等实施回收再利用;三是能量转换,对含有机质等可燃物的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焚烧处理回收热量。

3.3无害化

建筑垃圾的无害化是指通过相关处理流程消除建筑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筛选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如含汞荧光灯泡,含铅铬电池、铅管以及油漆、杀虫剂、清洁剂等其它有毒化学物质,并对其分别作无害化处置,以尽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危害性;二是建造专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对建筑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实施填埋,以防止或减少垃圾长期堆放过程中产生次生物理、化学污染。

4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推进阶段,面对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我们要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引发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和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聪,张欣. 浅谈施工企业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的重要性,施工技术,2014,(S2).

[2]雷蕾. 建筑垃圾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研究,武汉工程大学,2014.

论文作者:朱玉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谈建筑垃圾引发环境问题与回收利用措施论文_朱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