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二帅

(忻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目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通过手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开腹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12日—2017年6月7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作为该次研究主体,41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病患纳入单一组,50例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的病患纳入联合组,对单一组和联合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联合组病患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单一组并发症发生机率均明显高于联合组,将单一组和联合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接受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安全且可靠,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65-02

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之中,微创手术更加适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微创手术创伤小,不仅能够减轻病患的痛苦,也能够保障病患的快速恢复[1]。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本文研究现作以下陈述。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4年6月12日—2017年6月7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41例进行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病患纳入单一组,将其中50例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的病患纳入联合组。联合组病患中男女比例为27:23,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年龄均值为(48.36±12.04)岁,病患均曾出现右上腹疼痛,6例病患有黄疸史,3例病患糖尿病,7例病患高血压,4例病患肺气肿,3例病患上腹部曾进行手术治疗。单一组病患中男女比例为23:18,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年龄均值为(48.75±12.26)岁,4例病患有黄疸史,2例病患糖尿病,5例病患高血压,1例病患肺气肿,2例病患上腹部曾进行手术治疗。参与研究的病患在入院时,其意识较为清晰,临床病学无进展,病情较为稳定。本研究已将严重肾脏疾者、智力障碍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感觉性失语者、痴呆者、或其他因素影响无法完成本次调查者排除在外。单一组和联合组的临床资料梳理对比之中,并没有出现很大差异,具有比较性质(P>0.05)。

1.2 治疗方法

单一组病患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病患接受全身麻醉,于病患右肋缘下斜行切口,长度8~20厘米。进腹之后对胆管、结石以及胆囊情况进行探查,确定之后需对胆囊三角、胆囊管以及游离胆囊动脉进行解剖、分离。将胆囊动脉切除,在距离胆总管5毫米处将胆囊管结扎和切断。剥离胆囊自胆囊床,并进行止血。将胆总管前壁2cm纵形切开并显露,通过石钳将胆总管结石取出。如果石钳难以取石,则可以于纤维胆道镜之下通过石网篮进行取石。结石取净之后,用生理盐水进行胆总管冲洗,胆道探子探查是否肝管、胆总管还有残余结石。胆总管末端通畅之后将进行T管留置,并将切口缝合。将引流管放置于WINSLOW孔周边,在手术后的2~3天将腹腔引流管拔除。手术后两周至三周通过T管照影了解胆管中是否存留有残余结石,在手术四周后将T管拔除。如胆总管内存有残余结石,则在手术后六周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

联合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如下:病患进行全身麻醉,头抬高约30度,体位左倾20度。于病患脐上缘行切口,切口长度1厘米。将气腹针插入,并建立起人工气腹,若腹部内压超过1.87KPa时,则撤离气腹针。进行四孔法操作,通过布巾钳提起腹壁,经套管针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监视之下将10mm套管插入剑突下2厘米偏右,5mm套管插入右锁骨中线肋缘之下2厘米处,5mm的套管插入右腋前线下2厘米处,并将抓钳、电凝钩分别置入,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分出,将肝总管、胆囊管以及胆囊管的关系进行确认。于距离胆总管5毫米处夹闭并切断胆囊管,确认之后将胆囊床仔细的剥离,电凝止血,并将胆囊取出送检。本组50例病患经胆总管切开之后进行取石,将胆囊三角暴露,并对胆总管探查,将胆汁抽出确认后,通过微型剪刀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的第一段,切口1.5厘米。将纤维胆管镜送至胆总管中,对肝内外胆道探查,之后取石,并将T管留置。进行胆总管前臂的缝合,并通过注水试验检查胆总管缝合处是否渗漏。在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孔将T管引出,将引流管留置在WINSLOW孔中,在手术后的2-7天将腹腔引流管拔除。手术后两周至三周通过T管照影。胆管中若无残余结石,在手术6周~8周后将T管拔除。若存有残余结石,则在术后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进行取石。

1.3 统计学研究

在该次检测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整理好相关实验数据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计量资料则通过(x-±s)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后,P值小于0.05则可证实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值大于或等于0.05,则可证实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联合组病患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单一组,两组对比分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对比单一组5例病患术后切口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2.19%;联合组2例病患术后并发胆漏,发生率为4.00%;单一组并发症发生机率均明显高于联合组,将单一组和联合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微创手术能够促进病患康复,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病患造成的损伤。腹腔镜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病患在治疗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创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相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切口总长度是三个TROCAR口的总和,肚脐缘处是最大弧形切口,切口愈合无瘢痕。通过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体现出微创技术的优越性[2-3]。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联合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将单一组和联合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证实,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可靠性,手术后并发症少,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患恢复。

概而言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行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保障病患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游勤建,袁发秀,宋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6,22(05):721-724.

[2]赵冬雨,成丽娅,沈宏,张宁.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07):793-796.

[3]谢浩,龙昊,宋正伟,杨秀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59-2360.

论文作者:李二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二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