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牙科畏惧症相夹性因素分析论文_朱红林

小儿牙科畏惧症相夹性因素分析论文_朱红林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口腔科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牙科就诊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以Faankl行为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本研究中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牙科畏惧症患儿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年龄这两项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年龄是小儿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小儿;牙科畏惧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85-01

临床上,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会对牙科诊治产生紧张与害怕的心理,耐受性降低与敏感性增高为其行为上的主要表现,在某种情况下,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拒绝诊治或者躲避诊治的现象[1-2]。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儿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100例牙科就诊患儿进行研究,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5.5±3.5)岁。患儿排除标准:除了有口腔疾病外,还存在有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在对患儿进行诊疗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患儿家长要对家庭情况以及患儿的个人情况进行填写,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患儿性别、年龄、是否有过牙科就诊经历、由谁对其进行照顾、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家庭情况主要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是否有牙科畏惧症或者牙科看病经历等。完成诊疗工作之后,由两名有主治以上并且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牙科医生对患儿的就诊行为采用Faankl行为分级法进行评价,这一分级法将患儿的行就诊行为评为四级,分别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为Ⅳ级;能够接受治疗,但是某些时候会出现紧张心理为Ⅲ级;不配合治疗,但是能够勉强接受治疗为Ⅱ级;拒绝接受治疗为Ⅰ级。如果患儿评定结果为Ⅱ级或者Ⅰ级,则为高度畏惧组,如果为Ⅲ级,则为畏惧组,如果为Ⅳ级,则为不畏惧组。如果患儿为Ⅲ级、Ⅱ级或者Ⅰ级,则可以判定其存在牙科畏惧症。调查问卷中的所有项目均填写完整才能判定为合格问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采用χ2代表,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本研究一共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有68例患儿存在有牙科恐惧症,所占比重为68%,其中40例为高度畏惧,所占比重为40%,28例为畏惧,所占比重为28%;还有32例患儿不畏惧,所占比重为32%。对引发小儿牙科畏惧症出现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结果为:(1)性别:男58例,有牙科畏惧症39例(67.24%);

女42例,有牙科畏惧症29例(69.05%)。(2)年龄:婴幼儿期10例,有牙科畏惧症10例(100%);学龄前期60例,有牙科畏惧症48例(80%);学龄期30例,有牙科畏惧症10例(33.33%)。(3)是否为独生子女:是80例,有牙科畏惧症57例(71.25%);否20例,有牙科畏惧症11例(55%)。(4)由谁照顾:父母70例,有牙科畏惧症47例(67.14%);祖父母30例,有牙科畏惧症21例(70.00%)。(5)是否有牙科就诊经历:是60例,有牙科畏惧症39例(65.00%),否40例,有牙科畏惧症29例(72.50%)。(6)父母是否存在治牙经历:有68例,有牙科畏惧症45例(66.18%);无32例,有牙科畏惧症23例(71.88%)。(7)父母是否有牙科畏惧症:有72例,有牙科畏惧症50例(69.44%);无28例,有牙科畏惧症18例(64.29%)。(8)父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0例,有牙科畏惧症55例(68.75%);高中及以下20例,有牙科畏惧症13例(65%)。(9)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8例,有牙科畏惧症53例(67.94%);高中及以下22例,有牙科畏惧症15例(68.18%)。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年龄这两项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小儿为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发病群体,小儿的牙科畏惧症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会对小儿牙科诊疗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促使患儿产生心理阴影,最终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行为表里如一、行为克制力较弱的患儿,对其行为测试较为合适,具有简单易行等优点[3-5]。本研究将Faankl行为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患儿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判。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有68例患儿存在有牙科恐惧症,所占比重为68%。其次,患儿年龄越小,牙科恐惧症的发病率越高。小儿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心智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通常会出现听觉畏惧,学龄前期会出现视觉畏惧,学龄期以后才会出现抽象思维性畏惧,所以牙科医生可以以小儿心理特征为依据,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应对。研究结果还显示,独生子女发病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造成的。

综上所述,临床上要对小儿牙科综合症的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作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浩.牙科畏惧症的诱发因素与防治策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6,26(3):184-187.

[2]林琳,曹璨璨,缪进燕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牙科畏惧症患儿治疗成功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 1541-1543.

[3]王晖.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5):318-319.

[4]陈梦,施小彤,沈浩林等.牙科畏惧症患儿清醒镇静下牙病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81-83.

[5]王晖,边颖,刘中林等.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J].护理学杂志,2014,29(22):27-29.

论文作者:朱红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小儿牙科畏惧症相夹性因素分析论文_朱红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