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区”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论文

“互联网+社区”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论文

“互联网+社区”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

张洪东 郭云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为很多传统行业开辟出不同以往的新型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社区”探索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析了当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互联网+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互联网+”;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乡镇城市化步伐同步加快,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革命,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机遇。“互联网+社区”模式对基层的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社区只有积极面对,主动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与思维融合到日常的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据悉,西江肇庆段共170公里,占西江广东段(界首到磨刀门挂定角347公里)的48.9%,在一年多的创建工作中,肇庆海事局积极牵头建设,履职好三保一维护主业,肇庆市各单位积极参与,辖区水域功能划分科学有序,通航秩序得到持续提升。今年以来,肇庆辖区没有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一般等级以下的事故同比下降80%。

一、基本概念

(一)“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在行业实践应用的成果。这种模式以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演变为手段,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近乎无限的上升空间,提升社会经济实体的整体生命力和可发展水平。简单来讲,“互联网+”即为互联网加传统行业,是包含将传统行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新的经济形态全新发展过程。

“互联网+”能够有效得以实施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变得可操作、有意义。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事前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来确定目标,事中通过提供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及效果来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事后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薪酬制度、激励措施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这将有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定位。

(二)城市社区

“互联网+社区”背景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不断加强政府的统筹支持和政策引导,才能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可持续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以矿区所在区域制定的总体发展规划、阶段发展规划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将每一项具体指标与发展目标进行对比,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阶段发展目标作为评判标准,有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目标完成情况,找出煤炭矿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的顶层设计不足

一些智慧社区在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完备情况下,存在宣传不到位,设施损坏的维修问题、软件操作页面人性化设计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作者了解到,除“便民缴费”、“外卖送餐”、“快递上门”等项目外,更多的服务项目、设施都处于半闲置的尴尬处境,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社区居民对“互联网+社区”模式的智慧社区大部分服务功能表示“不清楚”、“不了解”、“无所谓”、“不会用”。城市社区居民缺少应有的社区认同感和社会责任、缺少正能量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二)制度化合作机制缺乏

4.注水施肥。栽培前5~7天,注水0.3m左右(确保能刚好漫过水草),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进行过滤。并根据虾田肥瘦情况,在需要种植水草的位置施用少量腐熟粪肥或复合肥等。

(三)设备资源、人才保障不足

“互联网+社区”模式的智慧社区,对社区软硬件配套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人财物投入大。对硬件设备的高要求意味着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当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缺乏民间协会组织长期有效的财力支持。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互联网+社区”模式中,还存在专业人才的缺失问题。信息化时代,新设备、新理念、新管理思维下,还同样需要大量的服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社区志愿者等有效的志愿型人才。

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政府、企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社区活动的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民间企业。事实上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组织已经投入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来。但企业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大多各行其是、缺少制度性合作机制而无法打破既有的信息壁垒,难以形成合力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城市社区认同感缺失

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非常不均衡。从山东省范围来看,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胶东地区、鲁南地区相对高于鲁西和北部地区,智慧社区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智慧社区的组织架构、建设实施等问题,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没有也无法制定标准指标与规范,智慧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仍在不断完善摸索中。2013年,我国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广大学者对智慧社区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智慧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物业、商务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其他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要将“互联网+”应用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与打造“智慧社区”是个很好的选择。智慧社区可以综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社区管理中去,是深入城市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24小时无门槛智慧服务平台。经调查发现,“互联网+社区”模式下的智慧社区相比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样蕴含着较多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提出了“Gemeinschaft”的概念,经费孝通先生等人翻译为“社区”,正式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迄今为止,社区及其管理的系列问题已逐步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社区”成为各种场合的高频词汇。社区包含的要素涉及到一定数量的人口、地域、设施、文化和一定类型的组织。

(一)以人为本,提供精准化公共服务供给

四是定责任。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前3天将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活动主题、参加人员等)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提前1天通知到所有党员,提高党员参与率和积极性。活动后及时将活动情况报上级党组织,并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照片全程留痕纪实管理,作为基层党建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把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社区”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供给。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个性化、互动化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社区的管理成员类型多种多样、社区内部分化程度较高、社区管理与服务事务繁杂,社区居民对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对人性化考虑不足,或求多求全,或以偏概全,对整个社区的居民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公共服务需求了解不全面,缺少“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在“互联网+社区”模式下的智慧社区里探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手段,尊重社区居民在公共服务信息需求上的个性化差异,社区居民可以灵活自由地选择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效率、过程、质量,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规划设计、意见提出等管理过程当中,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互联网+社区”模式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是关乎民生的、多元的,需要从整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统筹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结合人口现状,地域范围、文化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规范的“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重点是建立“互联网+社区”在城市社区中公共标识标准、智智慧家居标准、电子政务标准、EDI数据信息交换标准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基础标准等标准性文件,不断完善“互联网+社区”的融合标准体系,在可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推行互联网准入制度,真正维护网络安全。

(三)培养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专业技能型人才

高质量的城市社区智慧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团队。专业技术型人是保证“互联网+社区”模式正常运行的核心力量。社区管理负责人可以对现有的社区管理骨干鼓励通过在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互联网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保证已有的专业技能人员留在城市社区管理基层。还可以举行外来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整合原有人才和引进的新人才,共同组建成现代化的专业城市社区服务团队。

(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

“互联网+”背景下的一切社区活动,包括文化服务、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等始终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来有效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该服务模式才会被社区居民所接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城市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人们在进行城市社区活动后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邻里关系,从而促进城市社区发挥出积极作用。社区服务人员应充分的深入挖掘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文化底蕴,制定多元化的居民互动活动,通过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网络管理意识与网络参与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提升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用“互联网+社区”模式的网络平台手段,打破社区居民交流的时空限制,引导社区居民自治。

总之,“互联网+社区”模式的应用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以对城市社区居民供给需求深入挖掘整合,进而正确认识相关发展理论,提高城市社区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的有序管理。

参考文献:

[1]史柏年.社区治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36.

[2]陆毅.智慧社区视角下的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3]倪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J].政治学研究,2007(04):92-98.

[4]吴胜武.关于智慧社区的若干思考[J].发现探索,2013(3).

[5]闵兢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18.

[6]叶勇.南宁市兴宁区试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D].广西大学,2016.

课题: 本论文是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2018年度课题《创新驱动基于“互联网+社区”背景的山东省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8-ZC-SH-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洪东(1980.11-),男,山东平度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教育社会学、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  ;  ;  ;  

“互联网+社区”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