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刘庆元

湖南旺旺医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结果,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凝血三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与肝癌患者等肝病患者在PT、APTT、FIB三项指标上相比,肝病患者三项指标均异常,且异常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正相关,肝癌患者异常程度最高,肝硬化次之,慢性肝炎患者异常程度最轻,四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对于诊治肝病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病;凝血三项;纤溶系统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凝血因子等的主要场所,因而肝脏在体内凝血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肝脏病变严重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1]。对肝病患者检测凝血指标可及时发现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凝血三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患者凝血指标对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及其诊治起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对118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者凝血三项指标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18例肝病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收治的。其中,90例男性,28例女性;患者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49.5±4.8岁;病程(23.2±5.2)月。其中,42例肝癌患者,48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选取同期7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 31例,年龄36~69岁,平均49.2±5.7岁,不同肝病类型患者与健康受检者身体除肝脏疾患外其他健康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仪器及试剂 仪器采用希森美康CA7000,试剂为西门子提供的希森美康配套试剂。

1.2.2样本的采集与检测 采集所研究者空腹静脉血,采血量1.8 mL,将血样放于专用抗凝真空管中(0.2ml枸橼酸钠),充分混匀,离心,10 min后取出离心血浆,检测PT、APTT、FIB 三项凝血指标,检测在2h内完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与肝癌患者相比较,PT与APIT有所延长,FIB有所减少,四组间PT、APTT、FIB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肝病类型多,发生率高,且部分疾病恶性度高或具有传染性,因此受到临床上广泛重视[3]。肝脏可以合成除Ⅲ、Ⅳ外其余12种凝血因子,在凝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细胞出现异常,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4],因此,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肝脏受损可最早体现在凝血因子上,凝血三项指标是临床上常用指标它包括PT、FIB、APTT,对判断肝病异常发挥重要作用[5]。FIB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反应蛋白,反应凝血功能障碍最具敏感性,FIB含量降低,预后严重不良,PT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功能,APTT反应内源凝血途径因子敏感性较高[6]。

肝病患者肝细胞功能障碍,吸收维生素K障碍,维生素K缺乏减弱羟基化酶与其辅酶维生素K之间的反应或是肝细胞合成羟基化酶减少,引起机体合成凝血因子障碍,进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7]。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有研究报道肝病凝血因子减少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成正比。本研究对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组比较,PT、FIB、APIT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肝病患者病情不断加重,FIB逐渐减少,PT、AP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其偏离正常值范围排序如下: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这与有关报道观点一致,表明肝病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肝病越严重,凝血因子越减少。PT、FIB、APTT凝血三项指标对诊断肝病患者的进展以及评估预后均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观察肝病异常程度,还可以了解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指导作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改善预后。此外,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初期凝血三项指标变化不明显,需引起临床上的重视,避免漏诊,尽快作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综上所述,凝血三项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瑞宗,史春明,王艳.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07)01:102-104.

[2]邓碧兰,庄燕玲.肝病患者出凝血四项和D-D的检测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08:117-119.

[3] Shelbourne KD,Brueckmann RR.Rush-pin fiXation of supracondylar 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 J Bone Joint Surg Am,2010,64(2):161–169.

[4]杨建丽.儿童肝病患者凝血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7)S1:300-301.

[5]吴玉竹,胡秀学,骆海军,徐瑞.不同类型肝炎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5:628-629.

[6]聂振汪.浅谈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肝脏受损程度中的临床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2):42.

[7]孟红兵.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检测变化及临床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1958.

论文作者:刘庆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118例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刘庆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