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王伟征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王伟征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河南长葛 461500

摘要: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及针对性,因此学生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与掌握困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等职业院校就业率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将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通俗化的处理,成了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对策

1 当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分析

(1)造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困难的最首要的原因是因为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比较低,学习基础比较差,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况,他们不仅仅不爱学习,更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其次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社会潮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许多学生都是在教师看管下进行学习的,教师看管的时候学生能够进行学习,但是教师走后学生就会把知识都忘掉。这种看管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适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而且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2)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都是十分单一的,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念课本,学生在下面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会计课的兴趣。而且单一的授课方式还会让教师产生授课疲劳,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授课激情。(3)会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强于理论知识的课程,但是学生只能在学校中学到理论知识,然而企业要求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说在上银行存款的对账这一门课程时,教师只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点,但是学生连银行对账单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去核对以及开展其他的工作了。

2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的对策

(1)针对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的厌学状况,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的兴趣。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来,就不怕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了。例如在向学生教授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要直接从书中拿出来念给学生听,而是要旁敲侧击,从浅处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什么是计算,“计”和“算”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不只叫“计”或者只叫“算”。如果教师的知识面足够丰富的情况下,那么也可以用相关的小故事来带入会计的概念。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而且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所应用到的知识并不是我们在专业课中学习来的,而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所以在教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独立获得的知识,才能成为他们以后工作中的基石。(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高中生并不相同,虽然他们在进入学校时也是普通高中生的年龄,但是毕业以后就要直接步入社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就是要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教会他们立足于社会的技能。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同时又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他们对老师存在着较多的学习依赖感,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让学生更加厌倦学习。所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理念更新,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理念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多多参与到实践中去,比如带学生参观学校的会计室,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日常工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时代人才。(3)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当下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都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匹配,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毕业的学生能够直接掌握专业技能,从而达到能够直接为企业进行服务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就业为目标,加强中专生的专业技术提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4)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从业技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紧随时代脚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在课堂上利用实事例子来为 学生排疑解难。例如学校可以鼓励会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但达到了解会计行业最新动向的目的,而且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实事案例。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就职兼职教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5)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定,让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方向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围绕着学生的个性来制定教育方针。但是也要确立相应的考试制度,进行严格把关,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创建企业会计核算的教学氛围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很少接触企业,所以,作为教职人员,应在讲解课程期间尽量多为学生介绍一些企业的真实情况。在讲解会计第一堂课程时,就需要为学生讲解普通企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企业一般会设立的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部门中包含的岗位,人员分配等,通过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 应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来讲,其前后都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将其同无形资产的摊销时间进行对比教学。对于固定资产来讲,其当月就需要增加,而不提折旧,由下个月起计提,如果当月减少,则当月依旧照提,由下一月开始不提折旧。相反,无形资产如果当月增加,则当月即开始摊销。假如当月减少,则当月即停止摊销。另外,教师在讲解期间,需要为学生设定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自行对企业会计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当学生已经了解部分理论知识后,再不断利用练习进行强化。

3.3 施行主体对应的教学形式

在讲解“复式记账”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介绍,具体包含: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等,施行主体对应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期间,为学生举出一些关于经济业务的实例,让学生对其主体的核算方法进行思考。例如:思考投资方和受资企业、购买企业通发债企业等会计形式,通过此种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革新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曼琳.优化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1):163-165.

[2]康玲.中专会计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2,09(06):219-220.

[3]田绪兵.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之我见[J].职业,2012,14(07):99-100.

论文作者:王伟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王伟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