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配网结构的总体规划进行了细致阐述,对馈线自动化、导线等配网改造设备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改进施工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施工效率。
关键词:电网 配网改造 电力技术
10kV配网线路
1.1 变电所(电源点)的布置
我们以某县城为例,具体阐述变电所(电源点)的布置的重要性。该县城的供电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由110kV南关变、35kV北关变、110kV西郊变供电。但是,110kV西郊变距负荷中心较远;而且35KV北关变电所的容量有限,当110kV南关变停电时,是无法支撑用电需求的。110kV南关变为全县城近65%的负荷供电,距离负荷中心最近,容量也比较大。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在规划电源点时,根据地理情况和负荷情况,建立两座以上110kV变电所,这样当有一所停电时,其他几所变电所正常供电。这样建造10kV配网线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1.2 10kV配网线路的结构
如今,电力行业是否强大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一个供电系统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供电能力,直接反映出国民经济对电能需求的满意程度,因此国家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初农村的的电力线路结构多为单电源辐射状,但由于它具有跳闸率高等诸多问题,渐渐不再成为电力行业的最佳选择,所以其应用逐渐受到限制。目前常用的有两种结构方式:
一种是双电源并行的供电方式,由于其成本高,并不是城市电力行业的首选。另一种是在电路终端用联络开关联络两条配电线路。这两条线路是分别从不同的变电所里出线的,中间用分段开关分段。正常供电时,两个开关一个是断开,一个是闭合;出现故障时,故障段被自动切除,转换成另一个变电所继续供电。断电时,分段开关发挥功效,故障自动被隔离,以维持正常段的供电,分段开关的设置数量与停电用户的多少是成反比的,多一些发挥功效的分段开关,就会少一些停电的用户。第二种方式成本低,见效快,因此广泛应用在县城。以20条线路为例,每两条就可以组成一对,也就是十条手拉手的线路,就可以为县城顺利供电。
1.3 线路相序
在供电电源发生变化的时候,要确保线路相序正确对应。正常情况下,A、B、C三相的电压、电流是对称的。但由于这种双电源供电的线路从故障开始到排除故障,再到恢复正常供电的过程中,联络开关盒分段开关的分别闭合会导致这三项不再对称,这对于供电的影响是极大的。供电电源改变之后,为保持三相导线顺利换位,要以主变电所为电源,从左到右正确对应三相导线,直到另一个变电所。
1.4 线路走廊
以我们的县城线路走廊架设为例,架设的前提是尽量保持其不干扰其他通讯线路。杆塔位置必须要离开路口,而且不能正对着房门,这样才可以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方便我们开展施工。
架设线路走廊之前必须要保证人身安全。由于静电场对附近的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因此导线必须要置在相应的高度上;其中双回同杆架设节省走廊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双回同杆线路和单回线路是根据路段的负荷情况来架设的,双回同杆架设一般是在负荷密集的路段,反之,架设单回线路即可。
1.5 选择导线
导线的选择是配电线路中重要的一环,导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电可靠性。一般来说,电力电缆的用途范围颇为广泛,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的引出线路等,在电力线路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电力电缆具有占地较少、传输性能稳定、可靠性较高等优点,因其经常埋设在土壤中、隧道、室内,并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因此在城市中应用电力电缆,可以美化环境。电缆的的绝缘层是许多可燃物质组成,因此大量使用电缆,很容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电缆起火,将会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而且电缆燃烧时会产生许多的浓烟,甚至毒气,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环境也受到污染。
1.6 杆塔基础
杆塔基础要要承受着杆塔的荷载传递到基础顶面的外力作用,以保证其稳定性。杆塔基础通常是由混凝土和钢筋部分构成,其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线路能否长期安全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杆塔是架空配电线路中的基本设备之一,电力系统中,有三种支撑输电导线的杆塔,分别是转角杆、耐张杆、T接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承受导线的张力。不同点是,线路一般在转角杆上改变方向,也就是说承受的张力不在一个轴线上;耐张杆与转角杆相比它所承受的张力是按照一个轨迹支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线张力杆;T接杆就是分支杆,除了要与直线张力杆承受同样的负荷之外,还要承受分支导线等的垂直、水平风力荷重以及分方向导线的全部张力。一般都采用砼杆(也就是电线杆)来架设低压线和通讯线路。
当杆塔的拉线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钢管塔。钢管塔具有高强度、高稳定、受风面积小等特点,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输电线路铁塔。钢管塔基础的设计一般是用浅埋式,采用深埋式灌注直径1.5m左右桩基础,成本低,方便实用,操作并不复杂,保持环境。
选用金具时一定要选用与之配套的绝缘罩。此外,为了使用方便、污染小等优点,可以优先考虑复合绝缘子。防雷绝缘子是可以用作架空绝缘线路中,以避免绝缘线遭雷击后断线的危险。
3 电力配网改造原则
电力配网的改造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在开展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电力配网在改造之前要根据城乡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决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居民和企业对电力的需求会较大,因此在这些地区可以加大电力配网改造的力度。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在农村,要以客观条件和居民需求为前提,进行适当的电力配网改造。
3.2 逐步完善原则
电力配网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改造的过程非常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电力改造中,涉及到设备选择、电网规划、城市建设等多项工程,因此在改造时要采取逐步完善的方法,一步一步分期进行,最终达到改造的目的。电力配网改造的逐步完善原则是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对后期规划建设起到引导作用。
3.3 采用电流控制式原则
利用配电开关控制电力配网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开关的质量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之其频繁的操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采用电流控制式可以克服配电开关控制的弊端和不足,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电流控制式操作较为简单,可以提高供电的连续性。
4 电力配网改造思路
根据现阶段我国电力配网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电力配网改造原则之后,就要对电力配网的改造思路进行分析。对于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4.1 合理缜密的早期规划
改造之前,要进行合理缜密的早期规划,这种规划主要是配合电力配网改造,使其能够避免在改造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早期规划不合理,就会导致电力布点不合理等问题,使得线损率提高。同时,还会增大电力配网改造的资金投入,加大改造成本,影响电力配网的正常运行。
4.2 优化网络结构,灵活运营方式
电网的网络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给检修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运行方式安排不灵活,也会给检修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优化网络结构,灵活运营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配网改造是电网得以继续正常运行的关键,对于电力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电网运行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没有可靠性就没有安全保障,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还会给电力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要从多方面入手,电力配网改造则是设备可靠性的最佳保障。根据我国电力配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不仅可以顺利进行改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网的可靠性,为电力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华勇.关于县城配网改造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2]韩荣.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率[J].宁夏电力,2003(03).
论文作者:秦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电力论文; 线路论文; 导线论文; 杆塔论文; 变电所论文; 可靠性论文; 负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