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吉林省的第二个人?--吉林省第一轮#183;关于戏剧素描艺术节的思考_艺术论文

如何转变吉林省的第二个人?--吉林省第一轮#183;关于戏剧素描艺术节的思考_艺术论文

吉林二人转还该咋转——吉林省第一届二人转#183;戏剧小品艺术节随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人论文,吉林省论文,吉林论文,艺术节论文,第一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在全国的热播,使东北二人转再度升温,我省首届二人转·戏 剧小品艺术节的成功举行,又让吉林二人转在东北二人转中独树一帜的位置越发抢眼。 吉林二人转的品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从本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的参演 规模、节目质量中都可验证。但对热心于二人转艺术的广大观众和酷爱二人转艺术的众 多业内人士来说,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二人转今后的发展。换句更实在的话,面对 新的时代生活,吉林二人转还该咋转?

这题目听来不难,答上似乎也容易,往好了转,朝好看上转呗。没错,越转越难看, 谁看二人转?要想往好转,就得找哪不咋好了,咋整才能好。要把这事整明白了,容易 吗?可见,这又是个不好答的题目。笔者有幸参加了本届艺术节的巡回评奖活动,一路 上边看边想,答题答不上,就说几句“搭边”的话吧。

二人转要往美了转丑角艺术绝非是丑的展览

艺术的本质是美的,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塑造美的形象,揭示美的情感,这条艺术法 则永不过时,任何艺术形式概莫能外。二人转是一旦一丑表演的艺术形式,其丑角诙谐 幽默、妙趣横生的表演,也确为二人转增色添彩,难怪有人称二人转为丑角的艺术。但 我们在欣赏丑角风趣喜兴表演的同时,更要体味到二人转艺术的丑是非常讲究丑中见美 的,透过丑的外在形式,表现生活的美、情感的美、人性的美。即或是丑中见丑了,这 个丑也是为了依附美而存在的,最终使人感受到的,应是对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的嘲讽 和揭露。而在我们的一些作品中(当然不是全部),在描写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 们对金钱的追逐与人性道德情感发生冲突时,把人对金钱贪欲的心理和行为,推向了极 致,夸张到了极点,人物之间没区别,不分档,一概只认金钱;人物心理缺层次,不发 展,一点没有道德底线。再加上表导演二度创作,出于对剧场效果的刻意追求,又予以 夸张变型的处理,更使丑中之丑,越显其丑了。这种对人物心理行为过于直白、单面的 描写刻画,使事件和人物显得简单而有失可信,更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大打折扣。

在此类作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即或在剧情结尾,让金钱的追逐者们落得了人 财两空的下场,也未能完全达到我们所期待的丑中见美的艺术效果。为什么?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展现剧中人物对金钱或物欲的追逐过程中,没有完全站在批判嘲 讽的角度上,而对此类人物和现象在不经意间透出了某种欣赏情趣,颇有点津津乐道的 意味。这样,即或设计出个“邪不压正”的结局,也未取得理想的“正必压邪”的审美 效果。当然,此类问题的存在也不仅限于我省,推而广之,央视春节晚会中颇受好评的 小品《卖拐》与《卖车》,也存有这种审美失衡的现象,在上述小品的创作与表演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上当受骗者的善意嘲讽,而对制假贩假者,则很难感受到批判和讽刺 的指向。相反,却能捕捉到对其展览和欣赏情趣的丝丝流露。虽然尚不能说对丑的展览 和欣赏甚或“以丑为美”的问题,成为了什么创作、表演倾向,但对其苗头的出现提起 警觉,应是有益无害的。特别是当我省的二人转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倡导二人转艺术本 体回归和张扬“丑角艺术”的同时,正确理解把握丑角艺术,提倡丑中见美,让吉林二 人转在积极、健康的轨迹上向前旋转是非常必要的。

二人转往手段丰富上转专业、民间共发展

二人转唱、扮、舞、说、绝,五功俱全,手段丰富,是二人转艺术魅力无穷的一大特 点。前几年,我省的二人转对唱、扮、舞较为注重,“说”与“绝”则相对弱势。在我 省有意识地倡导之下,近两届的二人转演出情况明显改观,特别是本届艺术节中,吉林 市演出的二人转《打擂夺花魁》,两个演员“五功”全面,功底扎实,鲜活灵动地运用 了二人转多种表现手段,演出效果颇佳。要想在舞台上全方位展示二人转多样性的表现 手段,最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创作人员要知晓二人转的“五功”,并在一度创作 中巧妙揉进,给表、导演留出发挥的空间。二是演员自身要功夫过硬,“五艺”在身, 否则,留出了地方,你没“活儿”可添,反倒“露怯”。可惜我们现在身怀绝技、“五 功”俱全的演员还太少,还未能使二人转艺术奇葩所散发出的诱人芳香达到“痴迷众家 看客”的境界。为二人转发展大计,我们要敢要求,真努力,苦磨练,二人转艺术同仁 都知古有“技不压身”的艺谚,今日品来,至理名言。

论及二人转表现手段的丰富多样性,我们不能不提到民间艺人这一块。无论承认与否 ,事实上,我省二人转演出出现两大层面,一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二为民间艺人的小 班演出。在市场演出的活跃程度上,民间艺人更显优势;在二人转的表演方式上,民间 艺人也与专业团体显现出不尽相同的路数。民间艺人在演出中时有“脏口”,低级庸俗 ,甚或有个别的色情挑逗,招揽了一些观众,这种路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自是断不该学 。相反,要用我们创作演出中颇受观众欢迎的好段子去带动、影响民间艺人,这也绝非 没有可能。在本届二人转艺术节中,民间艺人创作演出的二人转《假神劝妻》,就是既 积极健康,现实感强,又广受好评的优秀剧目。此例说明,民间艺人的二人转演出,在 社会正确引导、多方积极影响下,也是可以并入正轨的,这比单纯的只靠行政“封杀” ,要更有利,对问题的解决也更根本。反过来说,民间艺人在受到专业团体积极影响的 同时,他们在二人转表演手段多样性上,也对专业团体产生了有力冲击。为数不少的专 业二人转演员,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加盟民间艺人小班演出,使二者在表演方面增加 了相互借鉴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时下民间艺人演出二人转时的普遍现象,通常是开 只只唱几句“小帽”,接下来就变成唱歌曲,说段子,演小品,或展示“绝活”技艺的 串连表演了,确切地说,是一个由二人表演的综艺式节目。只保留了二人转由二人共同 或交替表演的形式,其传统内容已被时尚、流行的另类艺术样式取代了。那么,民间艺 人的这种演出路数还是不是二人转了?我们暂且把这理论的探讨搁置,分析其原因,是 民间艺人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自我调试,成本大套的段子或一唱到底的演出方式,不 如二人综艺更受欢迎,于是改弦易辙了。我们的专业演出怎么办?也照此办理吗?显然不 妥。我们的专业团队要虚心学习民间艺人即兴鲜活地与观众交流沟通的表演方式,打破 僵化呆板的我演你看的观演格局,大胆借鉴民间艺人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段的演出方法 ,苦练绝活特技,突破自身表现手段单一的局限。特别要充分利用我们有编导力量的优 越条件,在保证有个好故事、好人物的前提下,尽量运用二人转多样的表现手段,也不 妨把当今时尚流行的艺术形式加以融合进来,只要和表演的故事、人物产生关联,我们 奉献给观众的,还应是表现手段多样、故事构思精巧、人物形象丰满的一个精彩完整的 二人转段子。至于民间艺人在演出市场中较受欢迎的二人转综艺式表演,只要其无涉脏 、黄,内容健康,也可一试,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磨合,会衍生出一种新的艺 术样式来也未可知。作为吉林二人转发展的总体格局来说,专业与民间的两大方面军,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应是比较理想的局面。二者在艺术实践中,通过不同路数,达 到丰富二人转多种表现手段的目的,对提高吉林二人转艺术水平,赢得更多观众,占领 更大市场,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二人转往多种风格上转农村、城市都要占

二人转艺术本有“百货迎百客”之说,意即根据不同观众口味,选择不同演法、不同 内容的段子。可见,二人转艺术自身的追求,也是要风格多样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二人转这个被称为“农民艺术”的艺术品类,是不是也要与时俱 进地发生变化呢?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农民艺术的本体产不产生矛盾呢?这些问题成为本届 艺术节引起关注乃至争论的焦点。争论是由吉林市演出的“大二人转”提起的。所谓“ 大二人转”,表现为“题材大、气势大、处理大”,与我们通常所见的表现农村生活小 情小景及舞台十分简约的处理明显不同,这就造成了演出风格的差异并在舞台视觉上带 来了较强的艺术冲击力。可以肯定地说,经演出实践证明,这种“大二人转”的艺术综 合感染力无疑是好的。可问题在于,争论的不是好不好,而是该不该。意思是说,二人 转艺术的本体是提倡简约的,“删繁就简二人转,以少胜多单出头”嘛。这种简约、质 朴的二人转艺术,更符合农民的欣赏情趣,同样可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什么还去 追求舞台处理的大场面,去进行舞台综合的大铺排呢?既然背离了二人转艺术本体的要 求,那么,即或好也是不该了。应该承认这种论点有其合理性,但对吉林市“大二人转 ”的出现与发展,愚以为应持肯定态度,并确有继续存在与发展的理由。首先,鼓励二 人转艺术多种风格并存,相互竞技,对提高我省二人转艺术的总体水平大有益处。一种 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当地的文化层面、创作氛围包括物质条件都有很大关系,吉林市“大 二人转”艺术风格的产生,即源于此。各地情况不同,风格也会不一,我们肯定某地某 种艺术风格流派,绝不是提倡都去效法趋同,而是要造成多种艺术风格共存共荣的格局 ,从宏观上对二人转艺术的总体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说到如此铺排地包装、处理 二人转,不合二人转简约、质朴的艺术特点时,是否也应看到,二人转受其历史的局限 ,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想铺排也是不可能的,初始时连电都没有,下装演员端盏油灯 碗演唱,得佩服我们前辈艺人的聪明才智,竟把这简陋的手持灯具演变成了一门“绝活 ”。今天时代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不光有了灯光照明,还用上了激光、电脑灯具,强 化渲染着舞台艺术氛围,没条件时讲不了,自然简约、质朴,有条件运用上增强效果, 似乎不会构成对二人转艺术本体的伤害。如果说吉林市二人转的服装设计过于固定人物 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人转“跳进跳出”的表演,还有些道理,但就其服装设计、 制作的精美、讲究而言,又确值得学习。再有,单出头出现了多人伴舞,此现象数年前 就颇有争议。单出头顾名思义,就是单人表演的艺术,搞那么多人伴舞,似有些与本体 不合了。业内人士的多数意见恐怕是不赞同的,但一种艺术探索实践的惯性冲动,又往 往不受某些现成理论的限定,单出头的多人伴舞形式仍在顽强展露。本届艺术节中辽源 市演出的单出头《情缘e网》,伴舞,伴唱,伴演,多伴并用,效果不错,观众欢迎。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单出头是否绝对排斥伴舞?如果伴舞运用得当,是对单人表演 的烘托陪衬,而非喧宾夺主;伴舞是对表演内容的适度体现,而非人为贴加。单出头多 一种伴舞形式的存在是否也可?判断某种艺术现象的标准应看其艺术实践的效果好不好 ,假若单从理论上衡量是不是,那么探索失败的自然不是了,探索成功的也怕是也不是 了。

二人转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又是与创作题材的多样化紧密相关的。吉林市“大二人转” 的艺术风格,即是通过《皇亲梦》、《胡知县断案》、《深宫欲海》(又名《汉宫怨》) 这几个剧目形成的。从其题材选取看,都属传统、宫廷、悲剧型的,并浓墨重彩去展现 人物生离死别时的情感碰撞与宣泄。可以说此类题材的情感力度带来了“大二人转”的 风格气势,艺术风格可有大小之别,但绝无高下之分。辽源市演出的单出头《情缘e网 》又在创作题材的选取上给我们较大启示。这个段子写了高科技网络打破现代人与人间 的封闭状态,编织了一段网上情缘的故事,其可贵之处,是对二人转表现题材领域的突 破。二人转是公认的农民艺术,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或表现些传统题材是二人转 创作的主体领域,对当代城市生活与人物的描写极少涉猎。单出头《情缘e网》的出现 启示我们,二人转在坚持主体,表现农村生活的同时,可以而且应该向展示当代城市生 活的领域拓展。随着我国世贸组织的准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当大量农 业人口转入城镇之后,二人转对城市题材、青年生活的表现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所 必然。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前进,观众(尤其注意农村青年观众)的审美情况在变化,二 人转面对大的时代与社会生活的嬗变,不可能封固自守,衡定不变。更何况二人转自身 就具有极大包容性的艺术特质,这是二人转生命之树长青的根本所在。

据吉林市演出团的负责同志介绍,他们的二人转演出,在城市有着较为乐观的市场前 景,演出场次不少,演出场值相当高,每场均达万元以上,这同我省大多二人转团队在 农村演出场值数百元相比,其经济效益太具诱惑力了。可更为让人诱惑的,是二人转能 受到城市观众的认可与欢迎,这是和吉林市“大二人转”的演出风格及其在舞台综合艺 术上的着力包装极有关系的。由此我们想到,当把二人转审视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战 略时,对于肯定与支持二人转艺术的多种风格探索,肯定与支持二人转创作的多个领域 开拓,我们就会有更充分的理由,伸手投出赞成一票。

我省首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所取得的成绩,无须细说,很实在地摆在那里,这 次又将为我省乃至外省包括民间艺人的二人转演出,提供一批急需的优秀艺术产品。但 其中的问题往往隐于其后而不易察觉,限于水平所致,笔者对问题的提出与把握,必会 有失偏颇。若能异议共听,且能引起商榷,对艺术理论的探讨终是好事。

标签:;  ;  ;  ;  ;  

如何转变吉林省的第二个人?--吉林省第一轮#183;关于戏剧素描艺术节的思考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