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刘玉涛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刘玉涛

刘玉涛 蔡珩玉通讯作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目的减少消毒供应室的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防范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面临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科学措施。结果其中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针对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利于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职业方面的危害现象发生。[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承担着可再生利用诊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工作,其工作质量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一系列的操作中面临各种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传染源和器械损伤,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医院其他的部门。另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是病菌相对集中易收到污染的部门[1] 。 1.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职业危害因素1.1 物理因素工作中出现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全自动喷淋清洗剂、超声波半自动清洗剂、烘干机及高压水枪和气枪等各类比较大型的消毒清洗设备。长时间在噪声中工作,会使工作人员出现不安、烦躁、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和易怒等各类现象,这些也是职业病的一种。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因此工作人员都有腰酸背痛的现象,有些精密仪器还需手工清洗。还要搬运一些重物,使腰背重量增加,造成静脉曲张及慢性腰腿痛。这些都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病因。此外,工作环境通风不畅、温控不良、空气潮湿、敷料制作时产生的纤维粉尘均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大量接触锐器,如针头、刀片、剪刀等,有关调查显示,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不仅如此,针头可以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的工作用具,全国约有80%的护理人员曾被针头刺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因素,占所有患病人数的比例高达80%-90%,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肝炎、疟疾、艾滋病等,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除了锐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干燥箱、高压蒸汽、紫外线等,如一时操作不慎极易引发操作人员的烫伤,或引发皮肤过敏、红斑等,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导致眼部损伤,出现电光性眼炎。1.2 化学因素在去污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各种类型的化学消毒剂,常会使用氯含量较高的消毒剂对工作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还会用强酸除锈剂对出现锈渍的医疗器械进行除锈处理,酶清洗剂对器械的血污和蛋白质进行分解,这些化学消毒剂多具有较强刺激性和挥发性,污染周围空气后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皮肤过敏、鼻炎、头痛、哮喘等症状,长期接触上述化学制剂会导致人出现呼吸道疾病。此外,由强酸或强碱配置的化学消毒剂腐蚀性比较强,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沾染到皮肤上极易腐蚀皮肤[2]。另外,一次性无菌物品,如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由于使用EO灭菌,在储存、发放的过程中会将EO释放于空气中,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毒性作用,长时间接触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3 生物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工作人员负担着所有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飞沫、呕吐物等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灯环节。因为病原体的种类复杂、数量多,在工作中要注意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的过程中,由于超声波清洗精密复杂器械和清洗有机物污染较重的器械时,需要使用毛刷手工操作,且清洗过程中易引起污水泼溅,其中都会携带大量微生物的气溶胶,从而引发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工作人员缺乏职业安全意识个别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自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对潜在危害认识不清,缺乏警惕,从而导致不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新晋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应变能力较弱,对常规操作不够规范,如回收污染物品时存在侥幸心理、不戴手套,或者物品分类、清点或洗涤器械时不穿防护衣、不戴防护面罩,不能有效利用护具保护自身安全,未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尤其是下收组,负责全院各个科室使用后的可回收物品,工作量较大,手套等消耗品破损率较高,相对的感染各种传染病的几率也较大,这些情况均为导致职业危害的高风险因素。1.5心理及社会因素许多非医疗系统相关人士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了解不足,对其存在一定偏见,认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不够专业,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等,导致少数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存在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其日常工作。事实上,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回收物品,核对各种手术包、治疗包器械的数量及完好度,负责病区干燥包和周期消毒包的清洗、包装等操作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确保物品完备,以免影响正常手术、治疗,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精神疲劳,且供应室的工作安全隐患较多,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相较其他岗位,更易出现职业倦怠。2 针对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2.1 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对于消毒供应室内强噪音的防护,需在噪音来源处安装消音设备,在具有强噪音的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应佩戴耳塞,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2.2 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化学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掌握常用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制剂特点、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使用强酸或强碱化学制剂对医疗器具进行洗涤、消毒、除锈时,工作人员必须要佩戴口罩、帽子、防护镜,穿好防护服,防止化学制剂所产生的气溶胶损伤人体,消毒供应中心的常规消毒剂应加盖储存,防止其挥发后污染空气[2]2.3 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具有较强感染性的器具应进行重点防护,对于有隔离需要的器具进行标识区分。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线、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接触,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在医疗器具清洗、分类、消毒、运转过程中,如工作人员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用力挤压伤处,将细菌及病毒随血液有效排出,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消毒,或75%酒精对伤处进行严格消毒,处理规程按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必要情况下接种免疫球蛋白。2.4职业安全培训及心理疏导定期安排专业技术及职业安全培训,增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重视工作人员心理问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设立环境舒适的休息室,适度增加间休时间。3讨论根据提供的资料显示,现在的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严重的地区,尤其医护人员奔现的危险系数也高,造成的职业危害也是随时发生的,但这种危险是可以预防的[3]。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预防知识的了解,职业安全的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因此增加对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自我保护的根本,彻底改善工作环境,增加防护意识和提高防护措施都能减少职业侵害,所以只有在观念上的改变才是彻底改变。[1]陶华,贵艳玲.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认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李晓秋.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探讨[J]. 心理医生,2016,22(19).[3]李红芬,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研究[J].医药前沿,2015(10).

论文作者:刘玉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刘玉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