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线上推广时尚“掉头”_内联升论文

为在线上推广时尚“掉头”_内联升论文

为时尚“转身”的内联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联论文,时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销售形式零售兼批发,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注册商标“内联升”为郭沫若手书体。公司总店于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营业楼,营业面积1700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

      “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过去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创始人赵廷是天津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千两白银入股,资助赵廷开办鞋店。当时,赵廷根据北京制鞋业的状况,认为北京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办个朝靴店。打坐轿人的主意,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

      内联升以制作朝靴起家,鞋底厚达32层。特色产品“千层底”鞋底每平方寸用麻绳纳81~100针,针码分布均匀。产品全部手工制作。内联升对来店做鞋的文武官员的靴鞋尺寸、式样等都逐一登记在册,如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同时,也为下级官员晋见朝官送礼提供了方便。一本详录京城王公贵族制鞋尺寸、爱好式样的《履中备载》由此而生。如今,鞋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百姓,但仍坚持对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并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满足顾客的要求。

      在历史变迁中不断修补老字号传统:大栅栏是北京老字号的云集之地,钻进这里的胡同时,需要仰着脖子,因为路两旁的老字号大多楼宇高耸,不仰视很难看到店名,这样仰视着走出约200米,就能看到内联升的招牌。内联升共有四层,一、二层为营业厅,三层为非遗展厅和销售分公司,四层为办公区。一至三层门头都悬着一块匾,三层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二层是郭沫若题写的店名,一层是冯珏题写内联升的老匾。

      创办后因战乱几次搬迁:店址最初选在了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1853年的东江米巷,还没有发展成使馆区,但亦不是寻常店铺可以驻足之地。自明朝以来,朝廷就在此设置礼部、鸿胪寺和会同馆,负责接待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内联升能在此立足,多是借了朝中达官的荫庇。内联升在东江米巷一待就是47年,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东江米巷被焚,内联升在这次战火中也被毁于一旦。赵廷为了恢复内联升而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最终选址奶子府。在奶子府重新开业不到两年,袁世凯北京兵变,内联升在这次动乱中被抢劫一空。遭此打击的赵廷不久后去世,其子赵云书子承父业,将内联升搬到了廊房头条,在劝业场外租了个门面。从这次开始,内联升打破了前店后厂的传统,将鞋作坊设在了距离廊房头条不远的北火扇胡同。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内联升又迁址到大栅栏街。其址据说是达仁堂药店旧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打破专营男靴鞋,增添女鞋(锈花鞋等)、解放鞋等,这段“恢复——转变”时期,内联升经历了经营思想、经营方向上的基本变化。1956~1958年,鞋店完成了它经营方向上的转变,进入“转变——发展”时期,鞋店也由“私方”变成了国有企业,此时,内联升千层底布鞋成了北京名牌产品,并且走向全国各地。

      1970年,内联升建立了生产车间,结束了它前店后场(手工业作坊)的历史。此时非自产鞋也列入了销售范围。1976年开始生产与经营皮鞋。1977年,恢复了著名老字号的名称。1986年,全新的内联升厂房竣工,占地面积约13亩。1988年,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营业面积1700多平米的新营业楼落成。一直以来,内联升的销售业绩不断攀升,市场份额不断增大。

      2001年,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成为了公司股东,这说明内联升进入了发展壮大时期。

      在《东邪西毒》里,作为杀手经纪人的张国荣带着初为杀手的张学友对村民们说:你们是相信一群连鞋都没有的杀手还是相信他?张学友穿着张国荣刚刚买给他的鞋,表情惶惑。这是他第一次穿鞋。正是这双鞋,使村民们最终选择相信这个初出茅庐的杀手。

      一得到这笔订单,杀手经纪人就果断地把鞋从这个贫穷杀手的脚上脱下来。鞋,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天天穿的。

      内联升创办之初,瞄准的就是那些能穿得起鞋的人。

      一直以为越到现代,像内联升这样的老字号会越艰难。老字号有老字号的热情、精细,但也留有一股太过久远的陈腐气。穿惯了皮鞋的时尚人群,还有人会去青睐做布鞋的内联升吗?

      内联升的客户群仍以中老年居多,但也有些年轻人开始喜欢上透气性好又吸汗的布鞋。前几年兴起过一股穿千层底布鞋的热潮,连出入正式场合,都穿着粗布衣裤、千层底布鞋。国货复兴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混搭千层底布鞋作为一种时尚潮流。时尚教父韩火火更是内联升的忠实粉丝,每每看到纽约、伦敦、巴黎、中国香港这些时尚之都的街头出现内联升的身影,我们都不得不感慨世界变化之快。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其实内联升还是很难放低它高傲的姿态。当国际知名品牌开始设计模仿内联升经典款式圆口和松紧口布鞋时,内联升始终以低调的姿态不随波逐流,不特立独行,坚守自己的品质,永续创新。内联升始终相信迟早有一天中国会缔造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那一天即是内联升顾客定位的回归。

      中式时尚乘复古潮流强势回归,青花瓷礼服闪耀米兰秀场,祖母毛衣打入LV系列。2013年,内联升品牌创立160周年之际,在北京恭王府举行的内联升2014春夏鞋款发布会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脸谱、民族、水墨、大秦与青花,这五大系列是旧瓶装新酒,以传统元素为基础,再结合设计简洁、线条流畅的现代鞋型,即便是走惯了洋T台的时尚大模,驾驭起来也毫无隔离感;多彩、狂野、丛林这三个系列更让人眼界大开,时下流行的撞色与拼接已经巧妙的被设计师从服饰移植到布鞋上,潮流经典图样中的豹纹与蛇皮成为主打,蕾丝与皮革的材质创新似乎在宣告另一种可能: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百年老字号,其品牌精神其实从未老过,它同那些属于欧美的经典奢侈品一样,历久弥新,可以成为当代人追逐热捧的潮流对象。

      内联升创办之初,瞄准的就是那些能穿得起鞋的人。在古代社会,鞋不仅仅是一件衣饰那么简单,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衣服是生活必需品,遮羞保暖之用。鞋却不是,比起衣服,鞋可以叫做“奢侈品”了。

      内联升创办之时,只做官员们可以穿得起的朝靴,更是走在了奢侈品行业的前沿。而且店铺极具有奢侈阶层的投资背景——赵廷创建内联升时,曾有一京城大官丁将军出资白银千两做股资。内联升最初的店址所在地东江米巷也不是寻常店铺可以驻足之地。自明朝以来,朝廷就在此派人接待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除了当时中国的藩属国,其他各国使节均不能长住。内联升创办后七年,即咸丰十年(1860),据《天津条约》,各国列强获得建筑使馆的特权,东江米巷才渐渐成为著名的使馆区。

      由此可以大胆假设,为衙门内生产高级朝靴的内联升,在1860年之后,也许可以时不时地迎来一些金发碧眼的客人,穿着皮鞋的他们,蓝眼睛里映出这些高级靴子的样子时,颇为惊奇。对异国文化的好奇毕竟敌不过更为实惠的贪欲。乱世之中,内联升难以再坚持它高做的客户定位了,目光开始由坐轿的转向抬轿的。轿夫们爱穿的洒鞋成为内联升的第二拨儿主打产品。这样的转变毕竟是不情愿的。即使身处困境,内联升还是不情愿太降格以求存,就算生产了轿夫鞋,冲服呢做成的轿夫鞋也不是随便哪个轿夫就能穿得起的。而内联升进一步降格开始做普通的女鞋和童鞋时则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了。

      如今的内联升,运用21世纪的模式经营并管理公司,建有企业ERP系统,实现了生产制造、分销零售、财务管理、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公司的网站,随时接收传递公司与分店和加盟商的经营、产品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顾客可以通过内联升B2C尚履商城或天猫旗舰店网购商品,也可通过新浪微博或腾讯微信与内联升管理层进行互动交流。内联升正在成为中华老字号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文化变革的新领军品牌。

      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保证了产品的绿色健康。内联升是中国布鞋行业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千层底布鞋、毛布底布鞋分别取得专利证书。自产鞋的花色品种3000余种,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结构,以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主,男、女童均是目标顾客。该店销售主要以特色经营为主,突出自产品的传统特色,突出百年老店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和经营的个性化,共有分店、专柜(点)近百家。

      “内联升”这三个字既是个字号,同时又是一个品牌。深入思考“内联升”的产品百年不衰的原因靠的是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早年间,《履中备载》是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已被编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案例库。如今,服务对象变成了普通百姓,但“以诚相待、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却保持至今。

标签:;  ;  ;  ;  

为在线上推广时尚“掉头”_内联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