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

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中论文,全会精神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12-0004-04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时期的改革历史进程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将深刻地触动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权利关系和权利格局、权力关系和权力格局;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变革既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也对促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前景和条件。因此,当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功能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其价值、功能和作用如何?这是必须正确认识的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有可能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似乎更加强调技术、市场、法治、管理、制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将随着改革的深化而越来越低,其作用将越来越小。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使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毛泽东曾经精辟地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P1094)这就深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工作链条中的中心环节地位。在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阶段,邓小平就告诫全党:“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3](P166)其中的“讲政治”就包括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改革准备进入历史性突破阶段,江泽民就多次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才能够促进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4](P712)当代中国35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如下重要功能。

第一,服务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范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层面,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从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首先表现在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服务功能,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对于调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功能;对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破除固有利益格局的藩篱具有协调功能。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三,治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功能表现为对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治理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然而,从理论上看,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执政党治理、国家机关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而德治和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两种基本方式。江泽民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5]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因为要真正实行依法治国,必须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

二、如何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这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取得实效。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正如江泽民所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6](P295)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认识中国和世界的能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民群众加深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认识,在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两个巩固”。习近平最近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这“两个巩固”也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是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改革共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就包含了改革的价值追求或价值理念体系。这就是说,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价值追求是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价值追求是民主和法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价值追求是文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其价值追求是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其价值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价值追求是科学、民主、法治、先进和纯洁。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或价值理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具体化。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改革共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经常性任务。

三、如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

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功能,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

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正面教育为主、传播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教育为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方针。贯彻这条方针的关键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教育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材料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和首创精神,要用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教育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第四,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假大空”等不正之风,才能帮助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产生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这也就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发挥促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作用。

四、如何丰富拓展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其中,思想教育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思维方式的教育。政治教育包括公民观、阶级观、政党观、政府观、国家观和国际政治观的教育,也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元伦理层次的善恶观教育,规范伦理层次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美德伦理层次的个人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方面的培养训练。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生态理念、生态意识、生态知识教育和生态能力培养。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些教育内容体系都需要具体化,同时要加以丰富和拓展,特别要突出如下教育内容。

第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政策体系教育首先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结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9]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改革的价值追求。因此,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政策体系教育同时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指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努力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功能和权衡功能。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教育和改革形势政策教育。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从逻辑关系上看,改革理论教育是改革形势教育和改革政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形势教育和改革政策教育是改革理论教育的具体化。形势决定政策,政策反作用于形势。改革形势教育是改革政策教育的前提,改革政策教育有利于改革形势的顺利发展。因此,改革政策教育是改革理论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的落脚点、出发点。当前,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广泛开展改革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人们掌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政策体系并加以贯彻落实。

五、如何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机制体系将加速成熟成型。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面功能和作用,彰显其价值,永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现全面信息化。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使整个社会进一步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社会信息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舆论引导方法的突显、理论教育方法的经常运用、实践教育方法的广泛采用,都离不开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获取、实施和评估等全过程的方法都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统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建构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过程中方法的选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现深度人本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实践中坚持和落实这条原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深度人本化。因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最终要看是否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状况出发,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现广泛隐性化。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凝聚人们的改革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解决这些新课题,必须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现广泛隐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渗透和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的各个群体。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现整体系统化。从理论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拥有一个词典式的方法体系供教育者选择,但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这些方法则有赖于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必须打造融通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改革实际出发,将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具体方法综合起来,创造包括政策、制度、文化、活动、技术等要素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

标签:;  ;  ;  ;  ;  ;  ;  ;  ;  ;  ;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