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模式向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_产品管理论文

生产管理模式向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_产品管理论文

管理范式的转变——从生产型到技术创新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生产型论文,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想解决企业的活力,除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外,必须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管理范式从生产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本文所提出的“范式”[1],指一种“人们接受的模式”,是人们用以看待世界的规则。当范式成功时,意味着它能成功地解释世界事物。如此,管理范式就是企业家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家接受的规则。范式的建立需要时间,但一旦建立,它就设法用自己的规则去解释所有现象,而忽视自己不能解释的现象。由于人们观念的变更并非易事,所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一个新范式。

一、生产型管理的困境

我们可把过去几十年内形成的管理范式称作是生产型范式,它是传统计划体制的产物。这一范式的特点是:

1.国家投资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而发展的方式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企业厂长经理的主要任务不是产品开发,而是争技改等项目。

2.生产是企业的最重要任务,而销售、产品开发等都是可有可无的。会有一流的生产线,但却没有产品开发部门。从而,企业所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方式主要是围绕生产车间进行的,没有营销和技术创新管理。后来虽将销售分离出来,但迟迟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销售管理体系。[2]

3.国家对企业的考核、激励,如承包、增资、提奖等,都是按产品、产值来进行的。

4.企业的产品由于大都以引进生产线和仿制为主,产品更新期长且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5.科研设计和生产被看作是不同部门的事。

6.企业的经营眼光短浅,缺乏长远规则,一般只和厂长经理的任期相同。导致企业不愿做投资和收益超过4年的经营活动,尤其是产品开发活动。

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管理行为出现了以下一些新变化:

——逐渐强调营销管理的重要作用。开始注意多角化经营,名牌战略,市场开发等。销售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大量的广告已成为许多企业立足市场的重要手段。

——企业意识到:产品是否有市场的关键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生产型范式的惯性还不是使企业转向关注技术创新,而是转向现在市场上看好的产品,也即所谓的短、平、快项目。结果出现很多企业在某几个产品上重复投资、建厂,造成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降,使所有这些厂家陷入无市场的局面。

——许多企业竞相以引进外资方式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消级面因素不少。外资感兴趣、投资的领域,常常是市场营利大的项目,而不是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项目。外资的引入常导致原有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的下降,因为对外方而言,所合资的企业只是它的一个加工车间,而不是一个有技术创新能力、可与它竞争的独立企业。如此下去,这些合资的中方企业将有可能成为它企业的一个附庸,企业的生产型管理范式概念不会有所转变,而只会被加强。

所以,时代呼吁我国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否则,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发展、生存。

二、向技术创新型的管理范式转变

一个范式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生产型的管理范式是企业经营与外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管理人员脑子里形成的思维方式。

我国生产型管理范式正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封闭的环境、国内技术进步缓慢、产业进步也相对缓慢下形成的。

而如今,这种环境已不复存在了。代之的环境氛围是:

市场正逐渐取代计划而起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企业正成为有各种自主权的经营单位;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国外产品、技术进入中国的障碍越来越少,我国企业获取国外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的速度在加快,信息技术革命正对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产品的寿命周期在不断地被缩短。

在这样一种变化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时代要求一种全新的管理范式——技术创新型管理范式。这是因为:

1.如果说计划需要产品的数量的话,则市场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内涵是在市场上通过技术手段引入新产品、新工艺。它强调在市场上推出他人没有的产品,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性能价格比比他人高的产品。历史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竞争。那些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企业正是不断技术创新的企业。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地技术创新,用更好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消费者有消费自主权。他们将选择产品而不是选择企业。而选择产品的依据是产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实惠。只有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地达到这一目的。

2.技术创新是响应开放经济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将市场让给合资、外资企业,让给引进的产品,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的性能、价格缺乏竞争力。在一种开放的经济体系内,所有企业必须在其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个难以被他人取代的位置。而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取得这一个位置。因为技术创新,可使企业取得一种属于自己的无形资产,一种他人难以模仿的资产,这就是你有而他人没有、却有大量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取得国际竞争力,国家才能有一个较好的贸易平衡。

3.技术进步,产业进步的高速度要求企业不断地吸纳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于产品之中。而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型管理范式的核心内容是:

1.企业将不再把产品的数量多少看作是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而是看产品的创新程度、工艺的创新程度。这就要求企业把研究开发部门,而不是生产部门,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现在有些企业所说的“两头大、中间小”便是这一概念的形象说明。所谓两头大,即产品开发部门大,营销部门大,而生产部门小。企业甚至可将生产职责通过租赁方式让与其他企业代做,自己只关注产品开发和营销。

2.企业家的重要职责将不再是如何完成生产任务,而是如何将市场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需求,几年之后的市场需求。然后是用技术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可消费的商品。正如管理学权威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企业的创新将是管理的核心之核心”。[3]

3.技术引进、模仿将只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而不是目的本身。企业将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有自己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4.国家将以政策等手段间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不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企业将能自行决定:从事什么创新,以何种方式创新。换句话说,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5.技术创新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由于技术创新涉及许多部门、环节,从而,部门的协调是决定创新效率的关键。那种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分工式管理将是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

任何范式的存在都基于一些基本假设之上。技术创新管理范式的基本假设是:

1.企业的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而不是完成国家的任务。

如果说生产型管理是为了完成国家任务的话,那么,未来的管理将取决于企业能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什么贡献。技术创新之所以受人们欢迎,是因为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为少数贵人服务,而是服务于广大百姓。试想,若不是一系列技术创新,汽车怎么能走进千家万户,照相机怎么能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之一。

2.竞争力将成为企业永恒的命题。而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振兴民族工业的法宝,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3.知识和信息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新的知识和信息,给产品增加新的价值。

为了实施技术创新的管理范式,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新设计企业。要把传统的视企业是一个以生产为核心的小社会的观念转变为视企业是一个为社会提供附加值的组织,其中技术是提供这种附加值的最重要手段。

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将自己来决定从事什么创新项目,承担相应的风险,获得应有的报酬。要把产品开发放在最重要位置。要加强企业研究开发部门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

3.要理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将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手段来推动、扶植、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国家一方面可以通过资助产业共性技术,竞争前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在环境和信息上提供各种服务,以扶植、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还有,在当前,国家要处理好外来技术和自主开发之间的关系,区域发展和国家总体技术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国家不再资助粗放式的投资项目,应重点支持确实有创新的项目。

4.国家的各项考察指标要调整。指标要重点考察企业的效益,技术创新的活动强度。

5.强调研究开发、生产、营销、服务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之间的协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6.要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统一到技术创新上来。要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看作是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7.要在全社会普及技术创新的管理知识,使广大企业家懂得什么是技术创新,并善于技术创新。

标签:;  ;  

生产管理模式向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_产品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