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论文_李赞良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运用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规范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满意度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肺结核;艾滋病;规范化管理;感染

艾滋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发生机会性感染和各种感染的风险较高,尤其是肺结核,作为艾滋病的一种常见机会性感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因此,本文对规范化管理运用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病程7个月-10年,平均(5.4±2.6)年,年龄24-60岁,平均(42.4±16.7)岁,其中13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对照组病程8个月-11年,平均(5.5±2.7)年,年龄25-61岁,平均(42.5±16.8)岁,其中10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两组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住院期间,加强病房巡视,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并且护理操作期间,坚持无菌原则,预防交叉感染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规范化管理方法:①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该与护士长和科主任一起全面评估科室的具体情况,包括环境设施、患者收治状况以及医护技能知识等,再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室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同时,将上级行政部门如卫计委、国务院等颁布的指南、法律法规等作为基本依据,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管理制度流程进行修订,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方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操作流程以及消毒隔离方法等,使医护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②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对病房布局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明确功能,定期打开病房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改善手卫生设施,配备干手纸、感应式水龙头等,使手卫生的正确性和依从性提高。同时,在病区的规定区域病室内安置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并且将涂阴陪阴、涂阳陪阳、CD4值高低以及涂阴培养等指标作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病房,在病房门口张贴醒目标识,减少人员出入,使传播风险降低;③规范操作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使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使工作的随意性减少,用流程和制度对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使不良操作减少。同时,指导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N95口罩,戴乳胶手套接触患者的排泄物、体液以及血液,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避免传递,并且在专用锐器盒中放置锐器,严格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3]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交叉感染情况,并且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6.5软件分析,运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交叉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感染,发生率为3.03%,而对照组5例感染,发生率为15.1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艾滋病患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机会性感染,比较常见的是肺结核,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增加了传播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研究发现,患者原有的机会性感染与医院感染重叠后,可导致治疗困难化和复杂化,并且院内感染也是导致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4]。在规范化管理中,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指导,并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可以使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坚持无菌原则,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控制,从而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同时,通过开展感染控制管理,能够使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和预防水平提高,使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增强,使意外职业暴露减少,从而确保职业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5.1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这一结果与武迎宏[5]等研究报道一致。由此可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中,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标准化操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芬.孟秀凤.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3):149-151.

[2]王炳蔚.侯宜坦.孙亮.杨永光.郭金玲.李自钊.王重建.王宇明.随访干预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1(02):209-212.

[3]梁明.陈玉明.罗定市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01):48-49+54.

[4]曲淑霞.于兰.周仁义.王晋生.陆立星.农村地区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05):450-451.

[5]武迎宏.郭沈.93所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1(20):4251-4252.

论文作者:李赞良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论文_李赞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