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党的战略战略与实践_大革命时期论文

大革命时期党的战略战略与实践_大革命时期论文

大革命时期党的战略策略及其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革命论文,时期论文,策略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进入大革命时期以后,国际上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世界革命开始转入低潮时期。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策略过程中,依据大革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政治形势,确定了指导中国大革命的战略策略方针。其战略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其策略是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

国民党的阶级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区分国民党内存在的不同政治派别,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对国民党关系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制定对国民党策略的基本依据。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着共产国际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战略策略,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战略策略的指导方针,基本上是相近或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民党的状况和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不断地调对国民党的关系,确定并提出自己的策略方针。总的斗争策略是:加强左派,反对右派,孤立中派并使之左倾,以公开活动的手段,来进行国民革命。所以,国共关系问题,自始至终成为大革命历史进程的中心议题,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工作部署。

伴随联合战线内部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在联合战线中的斗争策略,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在大革命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是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战略策略方针指导的阶段划分完全一致的。

第一阶段:从国民党“一大”到“三二○”事变前。这个阶段,中共对国民党的策略是:扩大和巩固左派,争取中派,揭露右派并集中力量同右派斗争,也可以说是进攻的策略。

第二阶段:从“三二○”事件到“四一二”政变前。这个阶段,一方面是以工农运动为先导的革命力量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内各派军事势力极度膨胀,新老右派占了上风。党采取的策略是:扶植左派,向中派即新右派让步,孤立右派,维持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均势,策略口号是:迎汪复职,汪蒋合作,也可以说是退让的策略。

第三阶段: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政变,这个阶段,蒋介石率先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反革命政权,与武汉政府对抗。同时,广州、北京等地反革命屠杀事件接踵而来,革命出现了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也随着党内右倾思想的恶性发展,彻底调头转向:由依靠群众和蒋介石斗争,并推动武汉政府向左转,转为抑制群众,放弃革命领导权,对汪精卫全面让步;用投降主义代替了正确的战略策略的指导,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标签:;  ;  ;  ;  

大革命时期党的战略战略与实践_大革命时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