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模糊融合变化检测论文_毛亚萍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模糊融合变化检测论文_毛亚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有了很大进展。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质量关系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地表覆盖数据质量评定指标有逻辑一致性、采集精度、分类精度、属性精度和表征质量等质量元素。本文从质量评定标准主要几个方面对地表覆盖数据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对提高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质量、解决地表覆盖数据问题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质量评定

引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利用时相符合基础性地理国情年度监测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整合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按照全面覆盖、规范一致、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上一年度成果进行更新,使更新后的数据成果现势性保持在当年二季度底的水平,形成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底。

1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检查的重要项内容

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检查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检查项内容如下:第一,位置精准度的检查。位置精准度的检查属于基础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又可以将其分为几何位移检查和矢量接边检查。几何位移检查是指对区域所在的几何位置信息进行校验检查,一般都会应用到传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来辅助几何位移数值的确定。矢量接边检查是对区域衔接坐标位置进行采集,确定相邻区域的分界线,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要素层整体偏移的情况时,那么则判定元素不合格,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测定。第二,属性精度的检查。在对其进行属性精度检查时,需要对分类代码值进行确定,在明确具体的分类代码值之后,检测人员需要对属性值进行明确,校验属性值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构建数据信息采购体系,明确具体的应用环节,提高操作结果的有效性。第三,完整性的检查。在地理国情监测作业中,需要对目前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及时将错误数据和多余的数据信息进行剔除,同时在数据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分类依据,以区域为划分维度,将数据信息进行精准控制,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应用时的可操作性,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

2系统框架设计

1)数据层,负责整合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库,包括人工检查错误数据库、错误信息描述的可视化符号库、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高效识别的统一显示符号库、用于成果数据与行业专题资料一致性检查的统一规格的行业专题资料数据、与质检任务管理相关的后台管理数据等。2)服务层,提供质量评价相关接口,包括实现核心评价算子的类,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应用支撑。3)应用层,基于服务层实现具体功能,包括地表覆盖质量评定、地理国情要素质量评定、解译样本质量评定、外业检查比对、行业资料比对、数据复查、可视化分析、质量可视化等功能模块。4)用户层,在应用层基础上,实现具有用户交互界面的应用系统,提供给用户使用。

3地理国情监测作业的工作内容

3.1地表形态

在地理国情监测作业过程中,地表形态属于基础的应用环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对目标区域以往的测绘资料进行研究,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区域测绘图形进行扫描,以此作为后续监测应用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技术进行选择,筛选契合区域应用的监测技术,从而提高信息监测的采集效率。其次,为了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基准点控制网进行优化选择,常见的基准控制网有导线控制网、三角控制网、网格控制网等,如果区域复杂程度较大,那么在监测过程中,可以选择三角控制网来作为主要的监测方式,若区域地形相对平坦,则可以选择操作简单的导线监测方式进行应用,以提高实际检测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最后,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外输出相应格式的应用数据,从而反馈出区域地形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区域地貌形态进行基本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地表覆盖

(1)地表覆盖主要检查10000m2以上的大图斑,重点检查大图斑是否存在人为误合并,属性赋值错误,如0710误输入为0170等等,造成分类错误。(2)将成果数据和本底数据在ARCMAP下进行UNION操作,选出现有CC码和原CC码不一致的图斑,逐一判别修改,检查是否伪更新,即是否对外业未核查区域,影像也无法准确判断本底错误的图斑进行了修改。在地表覆盖成果复核中,对于发生变化的耕地需要重点关注,不能简单地按照影像纹理判别,如果没有明显的人工修整、植树造林的痕迹,仍按照轮作地处理。

3.3重要地理国情信息

重要地理国情信息能够直观反馈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内容,如区域的发展边界、区域的覆盖范围、明确标识位置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独立的监测体系,使其可对区域内的实物信息进行重点分析,提高数据信息分析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要素分析模型对区域形态进行分析,为了提高体系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对体系进行点、线、面的应用分析,从而提升监测数据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该模式主要借助基础地理信息来完成这一过程。

4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

4.1内业数据编辑与整理

根据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对监测本底数据地表覆盖、国情要素进行数据整合、编辑和修改。内业编辑整理环节需以最小测区为单位,在汇集前面各项工序成果和相关行业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判断和编辑整理,在本底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含当年变化要素和不变要素的完整数据集。

4.2先内业后外业法

传统地理国情监测的作业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先外业后内业”的方式,即相对外部数据信息进行获取,然后在对其进行内部处理。该作业方法非常容易引起数据重复采集的情况,增加了监测信息获取的时间成本。因此在新的应用环节中,可以采用先内业后外业的作业方法对地理国情进行监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具体的应用步骤如下:第一,对已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选择符合应用标准的遥感影像资料,对其进行数字修正影像的制作。第二,对影像资料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参考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关数据信息,同时为了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需要对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进行编号,便于后续处理应用,并且将数据与图像进行整合,将此类图像作为后续应用的工作图纸。第三,在外业工作中,结合图纸对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核实,标注出现差异的位置,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起到补充数据资料的作用。并且在获取到新数据信息之后,需要及时对数据库内部信息进行更新,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度。第四,对修正后的数字化图像进行底图存档,为下一次地理信息监测提供科学性的数据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论述的步骤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和第一次地理国情监测的经验,都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希望对以后的地理国情监测外业核查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晶.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国土资源,2019(7):56-57.

[2]李建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J].经纬天地,2019(2):53-56.

[3]尹鹏程,楚亮,蔡先娈.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32(3):104-109.

论文作者:毛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模糊融合变化检测论文_毛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