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论文_谢芳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论文_谢芳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手术室 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00例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等措施,探究分析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完成手术后进行12到18个月的跟踪随访,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且膝关节恢复良好。结论:在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膝关节镜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体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224-02

在临床中,半月板损伤在膝关节疾病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对半月板损伤进行治疗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时,不仅创伤较大,而且关节功能恢复较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在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关节镜则成了一种新的治疗措施,该治疗的方法具有切口小、对关节干扰小以及反应轻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1]。而在本文中,就从我院选取200例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不同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了相关的护理体会,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00例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11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41±2.2)岁,其中左侧患者为80例,右侧患者为120例。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主要可包括麻醉方法、手术目的、手术注意事项,同时促使患者对手术的具体操作内容、优势以及特点具有足够充分的了解。此外,在沟通的过程中,可探究手术后的恢复良好效果以及体会,打消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展示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促使患者为最好术前状态[2]。

1.2.2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在完成手术后,应该采保持平卧的体位6小时,具体而言,主要指在对患者弹力绷带包扎后进行抬高,在包扎的过程中应该对松紧度予以注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此过程中,应该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予以密切的观察,当患肢出现末梢肿胀、皮温降低的情况时,应该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2)物理调护。采用自制低温软冰袋,并将其放置在大小合适的棉布中对患者患肢膝关节进行包裹,在包裹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患者反应,且每隔10分钟采用数字温度计对冰敷部位温度进行测量,当所测温度大于15摄氏度火锅冰袋温度大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及时更换,每次冰敷的时间应该介于2.5小时~3小时之间,连续冰敷24小时。(3)预防感染。感染的预防可采用抗生素来展开,在此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检测,并且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给与及时的报告。具体而言,异常情况主要可包括切口渗血、渗液,并保证敷料干燥以及清洁,当溢出物过多时,应该及时更换敷料。(4)引流管护理。对引流管应该进行妥善的固定且定时对其进行挤压,以保证引流管的畅通。此外,还应该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质地进行观察,当在24小时内引流量小于50毫升时则拔出引流管[3]。(5)功能锻炼。主要可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泵运动、腘绳肌收缩锻炼等。

2.结果

在完成手术后进行12~18个月的跟踪随访,全部20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且膝关节恢复良好。

3.讨论

半月板损伤疼痛是一种以膝关节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软腿或膝关节交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半月板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通常情况下,半月板患者未发病时和常人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半月板患者却不能维持股骨和胫骨关节面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而在对半月板损伤进行治疗时,多在膝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成型术,不仅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半月板组织,同时也减缓漆关节退行性变,以减少膝关节稳定性影响[5]。而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术后基础护理,则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即当患者术后体温升高或患肢痛消失又加重疼痛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将病情报告给医生进行处理。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也秉承了科学严谨、使用简便的康复锻炼理念,从而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促进了患者患肢血液循环以及组织肿胀的消除,最大程度的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的产生,提升了患者的半月板损伤的恢复速率,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在完成手术后进行12~18个月的跟踪随访,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且膝关节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在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膝关节镜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嵬,仲文军,林程.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599-3600+3604.

[2]郑凡东,张征.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371.

[3]武军龙.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90-91.

[4]陈威,董剑云,唐桂琴,等.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4(12):93-94.

[5]杨晓杰,张丽杰.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医正骨,2012,24(1):76-77.

论文作者:谢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论文_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