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弹性理论拓展与试题分类分析--以2012年高考四川卷24题为例_需求曲线论文

商品价格、弹性理论拓展与试题归类例析——兼与2012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题命题者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价格论文,命题论文,弹性论文,试题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经济生活》与选修二《经济学常识》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涉及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利用函数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函数曲线图表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者似乎比较青睐于以函数曲线类试题来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今年高考文综试题就有6道以函数曲线题形式考查供给、需求理论和弹性理论知识的试题。此类试题具有很强综合性,既实现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又很好体现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今年高考试卷中此类题目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和系统理论予以分析拓展,并对高考真题进行解析与反思,以飨广大同行。

一、需求的变动及需求价格交叉弹性

例1:(2012年四川卷24)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

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互补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汽油和汽车为互补商品,油价上涨会导致汽油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汽车需求的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互补商品两者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化,所以选D。

我们再来仔细审查这道题,就会发现题干设问的小小瑕疵。我们注意到了题干中叙述到“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命题者认识到了汽油价格变动影响汽油“需求量”,却影响汽车的“需求”,但在最后题干设问时却用成“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一字之差,却有很大不同,因为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概念。显然此题是在考查“需求的变动”而不是“需求量的变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消费者在各个可能的价格下希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它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消费习惯、物价水平、消费预期等等。而需求量是指在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需求量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是需求曲线上面的一个点,是针对一既定价格的具体消费数量。为了便于分析,经济学家把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而假定商品的自身价格不变,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正是由于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化。比如,当需求增加的时候,在各个价格下的需求量也增加了;但是,需求量的变化不一定引起需求的变化。比如,当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时,需求可以不变。例1中,油价的上涨引起汽油需求量下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上涨影响汽车需求,致使汽车需求曲线的变动(左移),需求曲线左移才引起汽车需求数量的减少。并不是油价上涨直接导致汽车需求量减少,因为油价上涨只是影响汽车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真正影响汽车需求量变化的是汽车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所以题干的设问更准确表述应该是“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影响”。虽然一字之差,却会导致题目表述的不科学和不规范。

反思拓展:①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予以区分不能乱用;②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是不一样,做题时应正确辨认;③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商品的自身价格之外,还有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商品、互替商品)、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及其他因素;④假设x、y为两种相关商品,Exy为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二、需求价格弹性

例2:(2012年福建卷30)下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思路解析:此题参考答案为D,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知识。读图可知,M商品和N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M商品的弹性比较大,N商品的弹性比较小,由此可推知M商品为高档耐用品,而N商品为生活必需品,排除A和B。我们知道,税收是具有固定性的,政府不能随便征税,故C不对。根据生活常识,政府在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比较高时候,通常会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所以选D。

反思拓展:①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是需求变化量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表示:E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②从数学函数角度分析,Ed的数值的正负取决于P价格和Q需求量的同方向变化和反方向变化。Ed的正、负表示了两个变量P和Q的方向性关系;Ed绝对值的大小,则表示变动程度的大小。需求量与价格通常是反方向变化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我们通常取绝对值,商品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弹性越大。根据数学斜率的知识可知,M商品斜率的绝对值大于N商品斜率的绝对值,由此也可判断M商品为高档耐用品,N商品为生活必需品,也可得出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弹性相关知识与数学函数知识相结合,提倡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③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商品的可代替程度(可代替程度越大,需求弹性越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弹性越大。如羊毛可以纺织成多种纺织用品,价格变动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需求变化)、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

三、需求收入弹性

例3:(2012年安徽卷2)图中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反思拓展:①商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②从数学函数角度分析,需求收入弹性Em=(ΔX/X)/(ΔM/M),ΔX和ΔM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的数值和收入变化的数值。与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是需求收入弹性可正可负,因为不同性质的商品,收入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方向不同。一般而言,收入提高,商品需求量增加,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商品的收入弹性Em为正数。对于少数商品(例如公共汽车等)是低档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却减少,其收入弹性Em为负。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但是近年来对需求收入弹性考查的热度不减,日常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四、供给的变动

例4:(2012年江苏卷6)下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为变动前曲线,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路解析:经济学中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称为供给曲线,此题主要是结合供给曲线,考查教材价格变动的影响及相关知识。由图可知,的移动导致商品供给量的增多,根据所学知识,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生产数量增加,市场的供给量增加。的平行移动,显然该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②不对。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需求量不变,生产者愿意生产更多的商品来获得价值,使得供给量增加,③正确。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其他因素不考虑的话,供给量会减少,移动方向应该向左,④不对,故选B。

反思拓展:①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也是不同的。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供给曲线上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移动;而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导致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比如例4中图。②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供给量的直接因素,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国家政策等也会影响供给。

五、均衡价格的移动

例5:(2012年山东卷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

思路解析:根据题意,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的该商品的数量增多,市场的供给量增加,而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向右下方移动,故选B。其实此题与例4是有因果关系,例4考查供给变动的因素,而例5考查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供给变动的影响,从而影响市场均衡价格(点E所对应的价格)。

变式训练:下图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W商品的供求量(Q轴)随价格(P轴)变化的情况。曲线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W商品的均衡价格。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关于均衡价格E变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当市场对W商品的需求减少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下降

②当市场对W商品的供给增加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下降

③当W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上升

④当W商品生产企业税负减轻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此题选A。与例5相比,此题综合性更强,旨在考查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根据题意,其他条件不变,W商品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①正确;W商品的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②正确;W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M商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③错误;当W商品生产企业税负减轻时,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企业就会增加该商品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故④错误。

反思拓展: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过高,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太低,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商品的供应量。只有当供给和需求力量相抵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叉点所对应的市场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即例5图中点E所对应的价格。此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量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相等。②均衡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现实中均衡价格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需求和供给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某一方的变化,会使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市场通过供需的再一次自我调节,最终形成新的均衡,比如例5中的点E'。③需求曲线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多;反之,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④供给曲线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标签:;  ;  ;  ;  ;  ;  ;  

商品价格弹性理论拓展与试题分类分析--以2012年高考四川卷24题为例_需求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