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日仪式和打折特色消费行为论文

浅谈节日仪式和打折特色消费行为论文

浅谈节日仪式和打折特色消费行为

许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摘 要: 随着全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消费俨然变成现在人日常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各行各业无时无刻不进行着消费活动,在当前这个全民消费时代,消费行为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节日礼消费;仪式消费;打折消费这三种现象及其影响。

关键词: 节日消费;仪式消费;打折消费

人们目前往往谈论的消费的意思是日常消费,意思是为了达到人们的生活必要,而消耗实物类的产品和心灵的产品的行为与过程,当然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总经济水平。生活消费是目前现代化社会进行生产的主要因素,消费一词从开始诞生一直延续到现在,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可见消费意识在人们生活中具有很深的地位,消费品一旦成为人们日常性的需求和意识形态体验,就会变成推进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能源。

1节日礼消费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5000多年悠远丰富历史的文化大国,理所应当保留下来的节日也很丰富,光是传统节日就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增加后来逐步发展的法定节日,比六月一日儿童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五月一日劳动节。这些节日的起源很广泛,如在中国的古时候,流传氏族对神祗的膜拜敬畏,或是需要买东西祭祖等,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节日。还有就是人们为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或者是当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得到发展进步时产生的节日。古时候的中国向来就是礼仪大国,礼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兴盛,人们平日的日常交流都会带上自己的礼物,无论礼物的轻重大小,都代表着自己或本方的一个心意和态度人们会认为,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或是热爱。于是会挑各种节假日选择自己觉得最好或者是最实用的东西来登门拜访、互相走动,投其所好,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这就是最早的过节送礼的模式。

欺诈风险交易:本模型选取手机银行的历史安全事件积累的5000 条报文作为业务欺诈报文作为基于异常序列的潜在业务欺诈智能预警模型中异常交易的测试集。

史书记载了一个曾因礼物送的不到位引燃两国争斗的事件,比如这个实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为表示对周天子的服从,需每天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然而中间断了一天,便引起联盟共同征战楚的斗争,由此可见这往来送礼物的礼仪文化被古人看重的程度,由此可知送礼其实在古时候是非常流行的一项活动。放到现在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猛,有头脑的商家理所应当不会抛弃这些值得营销的好日子,各行各业无一不大显身手,想方设法的营销自己的产品,比如中秋节就会抓紧机会大肆宣扬自己的月饼,在恰当的功夫洞察顾客的需求,给予顾客最优秀果断的选择。之后什么送月饼就是送真情;月是故乡情,月饼表真情这样的话术就铺天盖地的来了,刺激国人消费。其实它的本质就是把普通的月饼经过完美包装,给它们赋予寓意,然后提升好几层价格售出。还有要回家看望家里老人的节日比如重阳节等,这时候年轻人就会选择购买一些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或是平常一些很常见的东西,如燕麦、黑芝麻糊、玉米糊等,经过精美的包装后,价格翻倍,但其本质功效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

即使如此,国内过节送礼的情况还是十分兴盛,常见的还有端午节、教师节等。有些时候人们觉得好像越贵越能表达心意,送的越贵越让自己有面子,这其实也是一项心理消费,当然这也引领了我国这种零售行业的经济兴盛进步,增进我国国民消费水平高涨。

2仪式消费

1.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原始数据用FastQC检测数据质量,使用Tophat进行“序列比对”,再由Cufflink系列软件分析阴性对照组和miR-1254模拟体组的DEG。其中,以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表示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倍数。以q<0.05且|log FC|≥1考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为消费的普及,刺激消费者的敏感点越来越多,比如消费品的外观、形状、作用等等,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但众多事态下,产品的售价常常统领着产品的生死富贵,受到当代消费者更多注意。这种场景经常出现在新开的超市,一般情况下新开的超市里面产品价格是比普通超市便宜很多的,比如一包薯片在普通超市卖10块钱一袋,新开的超市可能只需要5.6块钱,这样的价格差异会促使很多消费者为之疯狂。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场景就是早上7点左右,就有一大群大爷大妈把超市门口围的水泄不通,就为了进去超市“抢”最新鲜的肉、蔬菜等等。这种情况不光是出现在大爷大妈身上,虽然年轻一点的人不会为了去“抢”口粮这种事起的很早堵超市门,但是这种追求打折产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人会因为买商品的原价而纠结到底要不要入手,比如放在购物车的东西,观察了它很多天,纠结了很久都不确定要不要买,突然它来一个降价或者是有优惠活动,那必然结果就是忍不住掏腰包把产品带回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古代人们特别注重仪式感,并且当时的仪式也分高级中级初级。如男女婚配都会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志同道合的人遇到一起还会举办结拜仪式,拜受别人尊敬的人为自己的老师要举行拜师仪式,两个江湖派别之间结盟成为一体要举行联盟仪式,还有孩子成年要举办的成年礼等等这些属于高级仪式。现代一些商铺开业需要剪彩等活动,邀请明星登台演唱或演说等属于中级仪式。平常人们见面互相问好,互相握手,甚至相互发烟之类的属于初级仪式。作为礼仪之邦,这些庞大、精致的礼仪渗透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小小的一个酒杯,一双筷子的使用都有大大的学问。

但值得人们警觉的是,“仪式感”的歪斜、偏差,致使中国古代文化里面英华的主体尚未得到发扬,那些末流、糟粕却被庸俗、世故的生活重新拾起。譬如,在仪式上摆阔炫富、攀比排场大小等等,利用仪式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就是仪式消费被曲化,从而忽视了仪式的本质和其文化意义,导致仪式消费被一些不追求仪式感的网络喷子曲解。但不得不说仪式消费也拉动了国民消费频率,增加了消费额度,并且每个地区的仪式不同,所耗费的资金也随仪式大小变化。但这不仅是对古代优秀文化的继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化社会一种最直观的消费行为。

3打折消费

古人行礼最重这些仪式,礼仪之邦的名头是实质而归的,其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古人这样注重礼节,注重生活的仪式感才维持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形式与进步,这些精致的仪式感无一不昭示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诚然,这些繁琐复杂的礼节仪式跟不上现代化一日千里的快节奏和生活规律,因为现代人大多崇尚自由,不拘小节,不想过多的进行这些仪式,但是现代人民对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传统文化都非常的尊重,所以现代化社会还是沿袭了很多古代一些大礼,比如成家仪式,诞辰仪式,宣誓仪式,孩子弥月,亲人去世等。生命的乐章颠扑不破,身心的成长不疾不徐,文化亦是这样,生活中的“仪式感”亦是这样。这些消费的开销比较大,举办这些仪式需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金钱、时间,但这些仪式会让人找回属于中国人的庄重感、虔敬感,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寻觅到一点心安。

这种追求折扣的消费,在我国是一种很特色化的消费,并且在现代化网络消费上这个群体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等折扣族,平常定时“监视”产品的物价信息,专门等待商品大打折扣,或者提出大优惠的时候才下单抢购,这种购物思想体现了当代购物者的精明、理性。甚至有的消费者已经摸到了产品的规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季节产品的价格折扣打多大,有的消费者甚至把自己对产品这样的了解做成了视频或者干货,供全国网民,甚至世界网民分享。比如现在很火的抖音平台,消费者把自己总结的购物方法上传到抖音上,前阵子一个怎样购买便宜机票的视频,保底估计有170万点赞,那浏览量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驾驶员尤其是女司机都不知道驾驶证有效期这事。2016年4月1日施行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驾驶证有效期为6年、10年、长期,这对驾驶员来说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驾驶证有效期的关注度。驾驶证有效期在驾驶证上有详细说明,驾驶证过期后上道开车不但会受到交警的处罚,发生交通事故只有交强险赔付,商业险拒赔。

这样看来,其实每个现在消费者都挺理性的,只是有些人懒,不愿意为了去找这些折扣浪费时间,但是很乐意去了解别人分享的方法,再为其自己所用。但其实在电子商务普及全国的潮流下,这种打折促销是不怎么赚钱的,但它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取消费者,主要表现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给自己拉拉人气和处理存货,这种等折扣的做法虽然刺激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生,但同时也“倒逼”着电子商务商家思考该怎样搞促销,把实惠更多的留给目标客户,留住自己的忠诚客户,而不是打水漂,这样精细化的电商活动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潮流。这无疑是一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斗智斗勇”,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获取到一定的好处,增加了国民消费是消费扩张的最根本动因,推动国家经济主体的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就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且这种理性消费可以培养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消费安全,提高生活质量,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 卢泰宏,周懿瑾.消费者行为学:洞察中国消费者(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5).

[2] http://m.fx361.com/news/2017/0628/1955825.html,参考网:无用之用:仪式化行为对消费的影响.

[3] https://mp.mbd.baidu.com/cjdkjma?f=cp,百度百科,等折扣族.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02( 2019) 22-0057-02

作者简介: 许婷(199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电子商务。

标签:;  ;  ;  ;  

浅谈节日仪式和打折特色消费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