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分析论文_袁友彬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分析论文_袁友彬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BIM 技术和管廊工程在中国同属于新兴事物,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大力推广和提倡,但是要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恐怕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实际应用中不乏一些技术能力雄厚的设计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尝试使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就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分析

1 BIM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BIM研究的对象是建筑本身,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建筑信息模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种信息化管理技术,其不仅模拟的是整个立体建筑的原貌,还可以通过整个立体的模型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各方可以从模型中获取更多的工程管理信息,然后根据自身的管理权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以及相关数据的更新,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工程管理方的合作方式,从而实现协同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整个项目建设的效率,同时还对于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应用中,BIM被分为三种应用模式,分别是设计方指导模式、施工管理主导模式以及施工单位主导模式。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6D运作方式,是可以将建筑模拟化、虚拟化以及信息化的系统,能够根据建筑的相关数据最大程度的整合建筑资源,为施工项目提供更好的交互平台,从而最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2 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的应用

2.1 协同设计

随着BIM技术的兴起,协同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协同设计是指为了完成某一设计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主体(或称专家),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换和相互协同机制,分别以不同的设计任务共同完成这一设计目标。现在协同设计主要还是基于CAD平台,CAD平台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并没有涵盖大量的构件信息,所以专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无法实现。BIM协同设计不仅仅能够使设计方案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展示,而且模型中也涵盖着构件的信息,包括材质类型、规格尺寸、生产方式等。综合管廊由于其自身的工程特点,更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借助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地下综合管廊中管线众多,穿插频繁,当调整某一根管线的高度时往往会对其他的管线产生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2.2 工程量统计

随着建筑信息化普及,工程量统计已经彻底告别了以前手工算量的时代,为工程计价人员带来了工作的便利。国内一些比较知名的建筑软件厂商在工程量计算及计价方面已经做的非常成熟,像广联达、斯维尔、鲁班、PKPM等。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传统的工程量计算软件的弊端也逐渐的凸现出来:工程量计算软件是对CAD图纸的二次建模,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当发生变化较大的设计变更时,往往要推倒重来,不能进行同步更新。

BIM技术一大优势就是信息无损传递,整个建造过程的模型都来自于最开始的设计模型。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可以为成本估算提供可靠的证据,也可为业主进行不同方案的比选提供依据,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管廊本身没有较好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进行选择,在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考虑进去形成较为准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不再让管廊的成本控制缺乏依据造成成本失控,进而降低建造成本。

2.3 管线综合

综合管廊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安装大量的管线,不仅仅包括功能性的给水、排水、通信等管线,还包括自身的消防、电力、通风等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为了避免施工中发生过多的碰撞,在施工之前往往采取叠图纸的方式,对于管线交叉部分进行调整,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碰撞问题的发生,但是叠图纸本身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且过程相对也比较缓慢。

利用BIM技术,在同一个平台上构建各个专业的模型,借助虚拟施工软件进行碰撞检查,从而迅速的找到管线排布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提高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

2.4 施工进度模拟

建筑施工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综合管廊这种线状工程更是如此。随着施工的进行,工程规模不断加大,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施工进度控制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借助Project这种甘特图软件,但是使用横道图难以形象的表示出工程进度,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表达。

借助BIM技术,将3DBIM模型与时间进度进行挂接,实现4D施工进度模拟,随着时间的推移,模拟施工的进行。4D施工模拟可以帮助建设者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配置施工资源,进而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建设目标控制。现在很多大型的工程在施工招标的过程中,都要求投标单位进行BIM施工模拟演示,一个好的施工进度模拟,代表的是一个企业优秀的施工管理能力和出色的科技能力,评标专家能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过程的控制方法、资源安排是否均衡、进度计划是否合理,在投标项目评审中也能为自己加分。

2.5 施工工艺模拟

管廊往往采用分段施工的形式,怎么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班组、各施工过程、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关系到施工的顺利进行。BIM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过程可模拟性,对于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快速的进行模拟。BIM技术也可以对主要的施工过程或者施工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重点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对多个方案进行可视化比对,从而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管廊施工过程的一个重点环节就是管线吊装,通过借助BIM技术可以对管线吊装顺序、路径等进行模拟演示,找到阻碍吊装的地方,提前预防,有效应对。

2.6 数字化建造

随着在钢结构不断发展,BIM软件在预制钢结构节点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BIM模型信息的传递,预制加工厂可以正确无误的制作管廊的每一个段节,不会出现尺寸不合适的情况。对每一个管节进行数字化编码,对现场的吊装施工也会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在BIM技术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此外BIM模型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多维度数据库,并不擅长记录各种构件的状态信息,而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体的过程信息都有非常好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功能,这样BIM与RFID正好互补,从而可以减轻物料跟踪带来的管理压力,后期的资产管理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

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BIM技术将逐步推进到施工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施工管理技术。对于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方未进行管线综合或管线综合深度不够需进行深化设计的项目,采用BIM技术节约工程成本,快速的实现了各管线的综合布置,促进工程施工管理,由于可视化的管线检查,使管线的布置趋于合理、经济、美观。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排布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 张德海,黄晓东. 建设科技. 2017(03)

[1]基于BIM和GIS的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平台研究与实现[J]. 周文,李倩楠,潘良波,杨国敬.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3)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BIM技术应用[J]. 孔锐. 工程建设. 2017(06)

论文作者:袁友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分析论文_袁友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