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关于建立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对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特色论文,数据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0)03-0005-02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尽快实现信息的双向吞吐,即收集、存储信息,加工、制作、传递、输出信息,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风格各异的馆藏特色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 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一是时代的需要。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将更需要具体、独特的适用信息和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的含有新知识的竞争信息。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只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二是形势的需要。目前图书经费短缺、书刊价格仍在大幅度上涨,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没有能力也不必要收入所有出版物,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当前图书馆经费紧张的矛盾,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佳的效益。因此,大力发展协作关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图书馆特点,建立具有馆藏特色的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1.2 可行性

1.2.1 丰富的馆藏特色文献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国各系统、各级别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在馆藏文献信息方面都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因此,各图书馆可在国家权威机构的总体规划、统一布局下,以资源共享为原则,根据本地区、本院校、本系统的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

首先,我国众多专业图书馆,因各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其馆藏文献信息各具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由北京海淀区政府投资20万元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组成的海淀农业图书馆,有70多万册的书刊,能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农业信息特色服务,有条件建立特色数据库。福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料, 据统计有180余种中文水产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4种、内部刊物50多种, 另有港台水产刊物22种、外文刊物102种,形成了水产藏书体系上的特色; 该馆还进行了前期的开发,他们按专题进行组织、分类、整理,先后推出了各种水产养殖专题目录70多种,其中《鳗鱼养殖目录》、《甲鱼养殖目录》、《对虾养殖目发》等是社会养殖户光顾率最高的专题目录。成立于1958年的西南石油学院图书馆是我国收藏石油天然气专业文献较完备的信息中心之一,现藏有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相关学科为辅的文献总量为85万册,各种外文期刊440种、中文期刊约1500种, 能满足不同天然气工业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需要。可据此建立石油天然气方面的数据库。中国纺织大学是全国纺织院校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学科设置较齐全的一所重点大学,现有馆藏7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51.5万册,外文图书14.5万册,中文期刊3000种,18286册,外文期刊1909种,共54605册,音像及缩微资料1874种,11998件,形成了纺织特色馆藏优势。 建立纺织方面的特色数据库有良好条件。另外,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图书馆的消化内窥镜文献、上海新华医院图书馆的小儿科文献、长海医院图书馆的放射科和骨科学文献,南京师大图书馆的“唐宋文学”文献等。所有这些都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其次,在公共图书馆系统,许多图书馆根据它们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征博采,在其藏书的学科领域、收藏级别及文献类型结构等方面,已形成为本地区所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藏书体系,其地方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文献专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搜集与积累,现已拥有广东地方文献30多万册,其中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献专藏3000余册,广东图书资料113000多册, 广东报刊11000多种,广东舆图近2000幅,其他资料如图片、胶卷、传单等数百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有着优厚的条件。特别是1992年从湖北省开始,我国在明确的特色化建设思想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特色图书馆后,各种特色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它们在馆藏特色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更为我们建立特色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北京东城区图书馆拥有中外书刊3000余册、录像带十几盘,先后组织过全国首届服装图书评会和第二届全国服装书刊展评会, 并承担过1990年亚运会部分官员服及裁判服的设计工作,在服装资料方面颇具特色,可与湖北黄石服装图书馆等联合建立服装文献数据库。北京包装资料馆,是目前国内收集包装文献资料最齐的特色馆,收藏了大量与包装有关的国内外图书报刊、科技论文报告、政府的政策与法规、法令、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文献资料,据统计有图书636册, 中文期刊30种/1758册、港台及外文期刊18种/1170,报纸1种, 建包装文献数据库有良好条件。广西第二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有关太平天国革命的报刊资料并已编制了《馆藏太平天国革命报刊资料索经》,可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数据库。湖北蕲春县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该县图书馆中草药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建中草药数据库有很好的条件。其他如上海市南市区图书馆的旅游文化特色、虹口区曲阳图书馆的影视文献特色,广东深圳图书馆的剪报服务特色、湖北农禽文献中心的家禽养殖文献特色、大连市图书馆的满铁资料及日文报刊特色等等,均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专业化水平。可据此建成各具特色的数据库,而且首都图书馆已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建了《服装文献数据库》、桂林图书馆已建有《旅游数据库》、辽宁省图书馆建了《当代作家、作品数据库》等,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方面,它们已走在了前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实例。

1.2.2 计算机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特色数据库建立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计算机具有一次性输入、多途径输出的功能及自动识别与排序的功能,使文献信息的编排检索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电子扫描技术又解决了以前人工抄写和键盘输入存在的人力物力消耗高、数量质量水平低的实际问题,使得报刊上的各种文献信息得到更快捷而充分地揭示和利用。而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又为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条件。

2 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1 建库原则

一是共享原则。特色数据库是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尽快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陈腐观念,实行分工协作、联合建库,共同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数据库,为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实用性原则。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市场需求面有多大、投入和产出是否相宜,即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从其目的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益,充分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因此,特色数据库建设始终要把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2 建立特色数据库应注意的问题

2.2.1 确立主题的问题

特色化意味着优势,否则很难为市场认同。因此,建库前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国数据库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题,避免重复建设,消灭空白学科,使每一学科的建设达到相对完备的程度。同时,数据库的选题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①本数据库是否代表当地水平,在国内外有无较高学术价值,能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内领先地位;②对某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保障,是否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③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无促进作用。总之,图书馆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国家总体规划和统一协调、组织下,根据本单位文献格局、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主题,系统地从书刊、音像资料、数据库及其它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深度标引和序化,揭示其价值,制成具有实用价值而又新颖独特的数据库。广东佛山市图书馆建立的陶瓷制作工艺技术数据库就是一个典范。它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最新信息,深入分析整理,为佛山陶瓷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2.2.2 建库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

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因此,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一定要遵循“统一标准、集中培训、分散加工、联合建库”的建设方针,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在建库前,必须对建库所用的软件、数据库结构、信息内容表达、录入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连续性,充分考虑今后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在设计数据库时,为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应按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UNIMARC格式和手册》、《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国际国内有关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和要求以及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技术规程,根据MARC标准著录格式进行标引和著录,完成各馆的中西文特色数据库建设。

2.2.3 数据库的完整与完善问题

一个好的数据库不但应具有实用性和检索价值,还必须具有高质量、高效益及竞争性,提供完善的检索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首先,数据库必须反映信息全面,不仅揭示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标识出数据的特点,包容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增强数据库的完整性、可行性。其次,数据库必须做到检索功能完善,具有快速搜索信息的功能,为用户节省时间;检索界面必须简洁明了,操作简单,并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如主题词、作者、题名、分类号、关键词等途径,能使用“and”、“or”、“not”等常用逻辑符,以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另外,数据库还应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多种显示和输出方式,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满意信息,或打印、或下载、或拷盘等。为便于用户利用,图书馆还要通过网络节点在主页中介绍自己的资源特色和特色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建立站点索引或搜索引擎。

2.2.4 建库人员素质问题

建立特色数据库,人才是关键。因此,应对建库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编目等相关技术,熟练运用标准的机读目录格式,如CNMAR中国标准机读目录格式、 CUNIMARC 国际标准机读目录格式、LCMARC美国国会图书馆机读目录格式及其著录规则,掌握ILAS的建库技术规程;并会使用采用MARC格式设计的编目软件,为数据库的建立做准备。同时,建立特色数据库还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的专门人才。如建立“服装数据库”,应有懂得服装知识的人才;建立“水产数据库”,应有懂水产养殖的人才;建立“作家作品数据库”,应有文学专业的人才,依此类推。如果建库相关人员仅仅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则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文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最高利用值等,将得不到科学的判断,数据库的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相反地,如果建库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就会对特色文献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判断,提高特色数据库质量。

标签:;  ;  ;  

关于建立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思考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