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刘凤英,刘丹(通讯作者)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延安里卫生所 辽宁沈阳 110840

【摘 要】目的 探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措施。方法 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糖监测及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血糖趋于正常并维持稳定,心悸、头晕、心绞痛、疲乏等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24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2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部分患者不适症状缓解,15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1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血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老年患者的致命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血糖管理

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23.7%。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心肌梗死致死的风险增加2倍[1]。现抽选我所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4.6±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4~79岁,平均年龄(75.4±2.1)岁。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晕、心绞痛、疲乏无力、肥胖等。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糖监测及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2.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患者十分重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调饮食、运动、药物与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护理。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治疗与未实施相比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其他若干研究还发现,>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要优于年轻糖尿病患者[2]。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适度的饮食运动控制,使体重下降约5%,可带来明显的心脑血管获益。

2.1.1饮食管理

(1)饮食管理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干预就可控制病情。

(2)一般谷薯类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占全天热量的50%~60%;肉蛋乳类提供的蛋白质,占全天热量的15%~20%;油脂类提供的脂肪、热量一般不超过全天的30%;蔬果类提供热量较少。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均衡,需尽量避免高热量饮食。

(3)餐盘用小号。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4)常吃新鲜果蔬。这种饮食策略能获得多种新鲜果蔬的抗糖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品尝过一种新果蔬(特别是水果)之后,要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一些水果的升糖效果非常明显,下次再吃的时候就要严格限制食量了。

(5)要注意老年患者饮食控制过度将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饮食干预。

2.1.2运动管理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1)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患者的运动量和患者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等。

(2)低血糖及低血糖所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害甚大,老年心血管患者应注意运动相关的低血糖,强调在餐后60~120min运动,并适当加餐[3]。

(3)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特别是活动后加重者)、严重糖尿病足、新近发生的血栓或存在其他严重的临床情况时,不宜运动。

2.2降糖药的用药管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流程应遵循指南的流程,但应充分关注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

2.2.1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对每一位新诊断的老年患者都要评估肝、肾功能。

2.2.2肝功能严重异常者,任何口服降糖药都不安全,最好选择胰岛素治疗。

2.2.3对肾功能异常者主要警惕药物蓄积,容易出现低血糖,可选择不通过肾排泄和代谢产物无降糖活性的药物,如格列喹酮、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等药物。

2.2.4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药物具有葡萄糖依赖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作用,较少发生低血糖,但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老年人特别是有胃肠动力障碍者慎用。

2.2.5应关注体重,过度肥胖无疑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但相对标准或标准体重以下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同样需引起关注。对于肥胖者限制热量,尽可能地选择二甲双胍治疗以控制体重。而消瘦者应供给合理热量,及时使用胰岛素并改变营养状况。

3结果

3.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显效、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4讨论

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这些患者糖尿病病史长,胰岛衰竭在血糖升高机制中所占权重更大,多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以及潜在的脏器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对低血糖的预警和反调节能力下降,低血糖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发严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风险增加[4]。如何合理地控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每个内分泌及老年科医师均需要面临的临床问题。

本研究观察组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血糖趋于正常并维持稳定,心悸、头晕、心绞痛、疲乏等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24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2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部分患者不适症状缓解,15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1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有效的血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老年患者的致命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伟杰,郭石生,陈文明.老年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当代医学,2013,(18):118.

[2]魏来临,张华岩,李田,陈诗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血糖控制[J].医学与哲学,2012,33(4):14-16.

[3]邓锡忠.低血糖与老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81.

[4]颜轶隽,王颖,高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病死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8):1536-1538.

论文作者:刘凤英,刘丹(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刘凤英,刘丹(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