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暴婕
摘要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创建“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可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意义极为重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组织机制、编制实施等原因造成美丽乡村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尤其是农村的公共空间设计,缺乏特色、丧失活力,导致大部分公共空间处于闲置状态。本文旨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为有效和科学合理的设计经验,以青海省大通县大庄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村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及需求进行了解和总结,以纠正现有公共空间设计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村庄自身条件、使用者习惯、场地条件等方面总结农村公共空间设计的改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公共空间
1.引言
这些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可以说,“美丽乡村”创建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延续和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集中体现在尊重和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从另一方面来说,“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于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2.青海农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2.1 背景分析
改善农牧地区人居环境,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是青海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牧地区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全新期待。近年来,青海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了“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农牧区住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牧地区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2011年青海计划安排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万户,农村奖励性住房10万户。为整合资源,抓好落实,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 “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将在全省2132个村庄中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占全省4152个村庄的51.35%,并将其中的117个村庄作为“示范村”。
大通回族自治县为贯彻落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立足于大通回族自治县实际情况的政策创新,从2014年开始,每年确定300个重点村,以住房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高原美丽乡村”。规划到2020年,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切实改善,能够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按照整洁、便捷、舒适的原则整治村庄环境,形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宜居乡村。而公共空间的设计成为了美丽乡村规划的核心任务。
2.2公共空间村庄的问题
2.2.1选址不当
在青海省大通县已经实施建设的60个美丽乡村中,大部分村庄的公共空间处于村庄边缘地区或偏离村庄中心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村庄内部集体土地量少不能满足公共空间的规模要求,或是由于村庄民居较为分散,不宜形成中心。
2.2.2功能单一
通过调查,几乎所有的村庄公共空间都只布置了少量的健身设施,除此之外无任何其他休憩空间和实施。
2.2.3景观环境差
在青海省大通县的美丽乡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基本以硬质铺装为主,配有少量乔木。在景观设计方面缺乏甚至是缺失考虑,公共空间毫无生机。
2.2.4使用效率低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村民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对现有村庄公共空间普遍不满意,且由于农村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劳作或在自家庭院劳动,因此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极为低下。
3.青海省大通县大庄村公共空间设计
青海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要体现在“三美”: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
(1)田园美
保护基本农田、林地、耕地;保护村内河道水系;保持原生态乡村景观、村落风貌。
(2)村庄美
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保持传统院落形式;尊重现有格局,提升村庄风貌,保护历史文化特色。改善卫生环境,人畜厕所改造,村民值班打扫卫生;结合亮化绿化工程,梳理道路交通冬季取暖:首选太阳能设备(阳光房)、减少秸秆燃烧、建设农村暖气;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治理村庄环境卫生。
(3)生活美
通过产业引导,实现农民增收;丰富村民活动、安置体育活动设施、保护传统文化;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3.1青海省大通县代家庄村基本情况
代家庄村隶属于大通回族自治县长宁镇,距离长宁镇政府2.8km。北临陈家庄村,南望后子河村,村东由两条硬化道路与宁张公路(227国道)相连,部分房屋沿路布置,沿宁张公路向北直达大通县城,距离县城约17km,沿宁张公路向南直达西宁市区,距离市区约17km,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西由一条硬化道路与尕庄村相连。代家庄村由于依靠宁张公路,公交线路较多,高峰时段可达4分钟/班次,与市区县城联系紧密。代家庄村地势较为平坦,村内局部地段略有高差,但高程相差不大。村东有一宽约1到2m水沟,由于其水质清澈,周边风景优美,有拓宽河道,局部扩大水面的可行性。
代家庄村共包含三个自然村,总户数225户,总人口970人。其中60岁以下劳动力人口为300多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较少,大部分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以去往西宁市务工人员居多,县城次之,去往省外务工人员占较少比重,人均年收入9600多元。60岁以上老人约80人左右。
3.2.村庄公共空间设计
3.2.1 选址与规模
美丽乡村建设最鲜明的特征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融合。代家庄村内有北川河支流穿村而过,水质清澈,且有泉眼在河边,自然条件良好。村委会位于河的西侧。以河为界将村庄居住用地划分为东西两片。规划依托北川河支流,选址村庄公共空间。
青海省村庄公共空间的类型大致分为四种,即以村委会为中心的行政集会型、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的祭祀祈福型、以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休闲健身型和以生态治理为主的自然景观型。考虑到代家庄村的现状情况,村委会和现状寺庙均靠近河边,因此规划将这四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集中为一个综合型的公共空间,规模确定为大约2公顷。
3.2.2 复合功能
为使公共空间的利用率提供,应将公共空间的功能尽可能复合设计。考虑到代家庄村村民打工主要以去往西宁为主,因此基本是以通勤的方式来往与就业地与居住地之间,所以使用者的数量可以以全村人口来记,依年龄结构考虑服务对象,分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及所有人可使用的健身活动区。村委会及其集会空间与寺庙分别布置在公共活动区的西侧和东侧。
3.2.3 活力与景观
代家村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充分结合了水系,在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上丰富了空间。寺庙、村委会、休息长廊等建筑构筑物与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了有序列、有韵味的景观系统,能够促使人长时间的停留其中。
3.2.4 使用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使用者的范围明显扩大,周边村庄的居民也会前来使用。使用的时间也大大加长,由于功能的复合,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进入公共空间,使其活力大大提升。
4.结论
代家村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为青海省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其设计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乡村公共空间如何能够适应农民的习惯和需求,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村民进行针对性的了解,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发挥了公众参与的作用。然而代家村的成功不能被所有村庄所复制,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还需要对村庄本身的条件做充分的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村庄地理位置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村庄的经济条件可能导致村民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差异,村庄人口构成可能导致公共空间使用者偏好的差异等等问题,都是影响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因素。因此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研究方法,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设计形式。笔者认为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避免模式化,而应更多的重视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安旭,陶联侦,白聪霞.“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方法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5月.
2)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 天府新论,2005年4月.
3)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 EB/OL][2012-11-29].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1129/c1003-19733567.html.
4) 杨 盖尔”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论文作者:暴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村庄论文; 乡村论文; 空间论文; 青海省论文; 美丽论文; 通县论文; 农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