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治理对策

冉庆峰[1]2005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良贷款问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制的沉重包袱,而且也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障碍,更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不良贷款成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方面的问题,同时,银行本身的产权关系的模糊、资本非人格化、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内部机制上的漏洞,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为此,本文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治理不良贷款的模式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本文认为,对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建鹏[2]2008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业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但是依然存在各种金融风险。其中一个重大风险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我国已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但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仍然很大,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手段还很单一。这些不良资产不仅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对金融体制的稳健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尽快有效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从银行内外部两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银行的财务状况、资金周转等方面对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银行资产结构与运行效益关系模型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内部动因,从而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紧迫性。并且分析了国内外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国外方面,介绍了美国、韩国和泰国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对各国的处置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的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借鉴;国内方面,从资产管理公司及商业银行内部自行处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借鉴。

杨志明[3]2005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贷业务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贷款信用风险因此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为积极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挑战,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急需完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本文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际,选择了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的贷款信用风险作为研究的主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提出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等系列对策。贷款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是决定贷款信用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影响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因素包括:道德、市场、经营管理等。借贷资本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不断增加和膨胀容易产生贷款信用风险。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容易导致经济危机,从而产生贷款信用风险,进而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本文运用“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安全边界”理论论述了金融脆弱性,指出金融机构所具有的过度借贷的内在冲动,及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是造成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主要原因。金融脆弱性是导致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金融道德风险源于经济人的自利本能与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等。金融道德风险加大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导致贷款信用风险发生,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贷款信用风险成因复杂,可分为政府、企业和银行叁方面的原因,根本上则是体制性原因。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信用风险具有特殊性。体制性风险成为产生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出现了信贷过度扩张和过度紧缩同时并存的非均衡的状况,表现出银行与企业之间信贷合约不完全。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国民经济、国际资信评级都有负面影响,银行加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和紧迫。在论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加入WTO后面临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监管等任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实现稳健经营。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完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配置资金,构造风险约束机制,实现信贷经营方式从“数量-扩张-风险”型到“质量-约束-效益”型的转变。巴塞尔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别强调实施内部控制以控制银行风险。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实现信贷经营目标,组织协调与规范各职能部门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加以完善。应当按照依法、稳健经营、权利制衡、程序制约及全过程控制等原则建立内控机制。按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从建立风险预警评级体系等方面加强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并加强贷款发放、检查、收回各环节的管理。贷款信用风险预警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风险评级是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级存在评级级别过少等问题,建议采取国际银行内部评级方法等措施完善内部评级制度。本文最后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几点对策: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加强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还提出了结合企业改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应用机制设计控制贷款道德风险的政策取向。

曹振国[4]2007年在《吉林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处置及防范对策》文中提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巨额不良资产是高悬在商业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不仅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迟滞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程,而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快速有效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实证分析、演绎和归纳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吉林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成因、处置方式进行考察,就相关的制度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图在新的条件下对如何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提出一点粗浅见解以期商榷。

赵立[5]2004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辛十震素丈李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博士学位论文Ph D DISSERTATION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

吴雷[6]2006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引起了各国人士的普遍关注,各个国家都认识到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金融市场效率、甚至经济秩序的稳定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就我国情况而言,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堆积己久,而中国对银行不良资产及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视,始于1994年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随着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逐步公开化、透明化,数目由隐性少量到明显增多,说明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提出以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成立专门处置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同时采用了依法追偿,市场出售,引进外资等各种处理方式,在十几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就。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体制和环境因素制约,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同时资产管理公司还存在多重政策性负担制约了其开展处置手段创新的动力。迄今为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且国有银行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在竭力对原有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新增不良资产。总之,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状况距国际同业标准还存在明显差距,面临日益逼近的国际金融机构竞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己到了最后攻坚阶段,必须从整个体制改革及经济金融环境的整体背景出发,结合国内金融业的特殊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快速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唐雪芳[7]2016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良性发展。银监会数据:2015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不良贷款率1.67%; 2014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不良贷款率1.25%。相比2014年,仅仅一年不良贷款余额就增加了4318亿元,增长率51%。面对国有商业银行日渐增加的不良资产余额及提高的不良资产率,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借鉴欧美等国家相关经验,寻找出高效处置不良资产、遏制不良资产余额增加和比率提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经验的借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同时就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目前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体系还相对不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还趋于传统,国民对于自我信用体系的认识还相对不够。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对不良资产进行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大力倡导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拍卖、催收、信息的收集等等。总的来说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不良资产的余额减少、比率下降光靠传统手段是不可行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唐艳芳[8]2006年在《论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政府作为》文中指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深化改革,而且关系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还是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都出现了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导致银行危机的情况。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不论是制度安排或机制上的问题,都有赖于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因此,对促进不良资产下降的政府作为展开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并归纳出论文的主要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状况与对经济的影响。本章诠释了银行不良资产的的概念,对不良资产的分类情况进行了说明,对我国银行当前不良资产的规模、结构、分布以及总体变化趋势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指出不良资产问题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除了会给银行业本身带来效率损失,同时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还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第叁章,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本章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累积历程作了描述,指出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不规范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并分别从存量不良资产和增量不良资产形成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环境因素,即所谓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因素。第四章,以政府为主导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必要性。首先简要地界定财政制度的概念,对本文所依据的财政学原理等理论作简要的综述。随后,归纳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理论和实践发展,并进行简要评述。第五章,以政府为主导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本章针对国际上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处置情况,对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以及转轨国家匈牙利、波兰等国家以政府为主导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实践作了评述和总结,指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六章,以政府为主导的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本章集中讨论若干需要政府推动的导致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体制性和机制性改革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应的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黄鹤舟[9]2008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堆积己久,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恶化了银行的财务基础,极大降低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削弱了金融支持的效率,增强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以及国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己成为目前困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在十几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就。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体制和环境因素制约,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迄今为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新增不良资产。本文将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博弈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现状,剖析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和特殊成因,探讨防范和进一步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杨巧敏[10]2007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金融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以及一些国家的转制,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轨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引起了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隐患,是深化经济改革的难点。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中国政府和银行监管当局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最大的举措之一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和处理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近年来,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处置方式,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现状出发,分析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时结合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一系列建议。论文第一章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划分作了一个概述,明确了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接着分别就对银行、国有企业、政府财政、经济增长、金融安全五个方面,阐述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进行论述。第叁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美国、韩国、波兰叁个国家银行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手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第四章里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情况与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相结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本文的创新点有叁个:一是,选题与我国金融形势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是,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研究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韩国和波兰这叁个国家进行分析,并且对这些国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经验有侧重地加以阐述和评价;叁是,引入金融创新理论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由于笔者缺乏参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实践,只能通过阅读获取二手资料,从而使文章的实践性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 冉庆峰. 吉林大学. 2005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D]. 徐建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D]. 杨志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4]. 吉林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处置及防范对策[D]. 曹振国. 吉林大学. 2007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D]. 赵立.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 吴雷.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 唐雪芳. 苏州大学. 2016

[8]. 论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政府作为[D]. 唐艳芳. 厦门大学. 2006

[9].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防范研究[D]. 黄鹤舟. 新疆大学. 2008

[1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杨巧敏. 四川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