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低段学生声音听辨能力训练初探论文

盲校低段学生声音听辨能力训练初探

◎崔建明

摘要: 人大多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些感知觉来认识世界的,而视障学生却缺失了其中感知觉的一部分,那就是视觉。因视障学生无法用视觉收集周边信息,所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听觉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以听辨能力训练为立足点,通过分析音程关系、音高模唱、播放各类声音音频文件、节奏训练等,阐述如何提高盲校低段视障学生听觉辨别能力。

关键词: 盲校 声音 听辨能力

新入校的低段视障学生,年龄大多在8岁半左右,听力具有一定的敏锐性,但他们在信息收录和信息反馈中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在对声音强弱、声音距离、周边人的声音、动物声音等音色特点辨别等方面更容易出现困难。本文通过对盲校低段视障学生出现声音辨别能力的不足展开剖析,以便制定适合盲校低段视障学生的音乐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其听辨能力。

一、听辨问题剖析

在课堂及生活过程中,盲校低段视障学生在声音听辨上容易在以下三个方面出现不足:一是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音高概念不确定,有滑音和音调不准的现象,例如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中,第一句曲谱5 3│5 3│ 6│5 —│,其容易将高音do唱为mi到do的滑音,歌唱中容易出现音调不准的现象。二是在歌唱和生活学习中其无法将个别常听乐器音色及动物叫声进行辨别。例如在歌曲《动物说话》中,歌词为“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喜鹊唱歌吱吱喳”“青蛙唱歌咕咕儿呱”,其中对喜鹊叫就会产生疑问和不解。三是歌唱中的节奏问题,附点、十六分节奏等。例如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当中第一句第一拍前小附为3 . 2 1 2 │学生容易唱为 3 2 1 2│。

二、听辨能力训练方法

(一)音高听辨训练

在音高辨别能力上加入度的概念,进行不同形式的同度及不同度音高模唱练习。例如在一度模唱中,可以将创编的歌词“我要上学去,爸爸带我去”,分别用do和re的音高演唱前半句和后半句,以此类推,其他度数和节奏关系可以根据熟练程度自己创编或增加难度。同时要求他们吐字清晰,不加头不带尾,以保证他们出现滑音跳音。

(二)声音音色辨别训练

将人声(男、女、老、少等分开)、动物叫声(各类动物)、周围声响,按次序读号依次排列、录制成音频文件,以进行不定期的趣味问答和记忆。

(三)节奏辨别训练

音乐教学中,在节奏方面视障学生对四分、八分音符更容易感受和掌握,由此可以先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感的培养分为以下几种。

徐上瀛先生言及:“远以神行”,“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就是在有节奏的气息与无节奏的意识中,达到“意之所之玄之又玄”的境界。实质上就是在有与无这对范畴中,去领悟远。而当真正“境入希夷”之境时,“非知音未易知”。也就是说,当真正进入远之后,并不是简单的听众就能听懂的,唯有与琴者共同得远之人,方可领略琴曲之玄妙。《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曾言:“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而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也指出“反者道之动也”。换言之,远是道的存在,得远即是得道,追求远就是追求道。

2.匀速击拍

由其自主地用舒适的动作(拍手、点头、拍腿等)配合音乐拍出节奏,对这些动作完全与音乐节奏不协调的视障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在其手臂上击拍,以启发、引导他们正确地感受节奏,体会拍与拍之间的时间差。

3.伴奏击拍

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以一拍一下、一拍两下或两拍一下的要求击拍,可选用拍手、拍肩、跺脚、拍腿等来表现音乐旋律的均速流动。例如在儿歌《小星星》中,因曲谱大多是由八分音符构成,可选用以八分节奏为单位拍,跟曲击拍。

但那些淋着雨雪踩着泥巴一步一回首的人们,放眼望去的,就是最后的色达了。他们磨砂细碎的掌纹缓缓剥落棕褐交织的念珠。他们磕下长头,无关宗教和前世今生,尽倾整整一万零八千圈的信奉去祈福,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历练的卑恭和体会过沧桑岁月的兜兜转转。

——《THE DRINKS BUSINESS》近日报道中称,顽强上升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日益增长的散装酒产业,这个产业非常擅长于创造商业贴牌酒,来迎合中国市场。而智利这个中国第三大进口葡萄酒生产国,就在拥抱这个趋势的国家行列中,是中国最大的散装酒来源国。

1.自由击拍

总之,车载光伏远程控制空调是汽车制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其在应用上的优点突出,在未来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让学生选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例如在儿歌《小雨沙沙》中,有模仿雨声的歌词“沙沙沙”,可以根据自己选用的乐器,在演唱到歌词“沙沙沙”时,展示出自己所配的节奏或动作。

4.节奏辨别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个别有难度的节奏型进行单独练习。例如在儿歌《我有一只小羊羔》中,歌曲第一拍为前小附,演唱中将它先演唱为前八分后十六分的节奏型,歌词演唱为“我我有一只小羊羔”,唱熟练后将第二个“我”省略在“心”里演唱,使之成为正确形式。又如在演唱儿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时发现, 歌曲第三小节是大前附,教师可演唱为一个四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歌词演唱为“你的名字叫什什么?”熟练后将第一个“什”在心中演唱,便得到正确的演唱节奏。

总之,刚入校的低段视障学生,在听觉上基本处于敏锐期,在此阶段应及时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因听觉是视障学生不可缺失的信息来源之一,声音听辨能力训练使他们能够在收集广泛的听觉信息后,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分类和辨别的精准性,对视障学生听觉能力的提高有间接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方俊明,雷江华,主编.21世纪特殊教育创新教材·理论与基础系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大明.盲人音乐理论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10).

[4]马蕊.浅谈盲童钢琴启蒙教育[J].大众文艺,2011(02).

[5]李浛.绚烂源于无彩的世界——访孙岩及导师杨峻[J].钢琴艺术,2005(08).

(作者简介: 崔建明,男,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标签:;  ;  ;  ;  

盲校低段学生声音听辨能力训练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