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馆教育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周奕微

把博物馆教育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周奕微

摘要: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理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如今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双重冲击下,博物馆资源是教育者对校园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是帮助学校和教师丰富课程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在此背景下,进行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行动研究是现下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博物馆资源 项目式学习 校本课程 馆校联盟

许多到国外博物馆参观过的人们,往往会常见到一群小学生趴在古城墙上听历史课,在科技博物馆里亲身感知科学原理,在国家博物馆里席地而坐听世界名画的故事,都是良好的学习互动场景。中国是历史文化积累深厚的国度,目前我国也早已跻身世界博物馆大国之列,现在几乎每2-3天就有一座新博物馆诞生。可我国众多家博物馆以及5400多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这些场馆在课程教育中如何真正发挥作用呢,但这也恰是我国现在很多“博物馆课程”普遍存在的软肋。①

曾有一位学者对美国博物馆的功能这样描述:“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我国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展览都是可以用作帮助学生学习和促进课程实施有效的方法,但多年以来这些博物馆一直为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使得学校教育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常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度合作。尤其是参观行为和学习的分离现象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实践层面上,很多学校跟博物馆的合作还处在简单的流量和参观层面,很少去涉及课程的整合。②如何充分挖掘博物馆中的场景等各种因素挖掘教育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在知识进展情感上的有效学习,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需要学校的教师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相互配合,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形成研究共同体进行持续的探索和研究。

深圳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心。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目前馆内成熟的主题场馆就有古代深圳展厅、近代深圳展厅、深圳民俗展厅、走进野生动物的情感世界、海洋生物展厅、野生动物展厅。③纵观来看,这是一个成熟的,具备教育功能的“大教室”。

坐落在莲花山下的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因为有着比邻而居的地域优势,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做馆校联盟的博物馆教育。目前这所小学开展馆校融合的博物馆教育已有五年时间,不断深入探索馆校合作,项目式地分层推进博物馆教育。

学校在教师团队在如何激发博物馆的教育能力,合理利用博物馆资源,使学生们真正在博物馆学到知识等层面上做了诸多探索。自2014年起,学校与博物馆开始进行友好往来,学校老师分三批,在两个月内循环去深圳博物馆参观学习。老师们才真正发现,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中国民族文化到世界各地的风俗,都可以在这座博物馆里得到反映,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进行融合。问卷显示,有32.52%的老师是走遍整个博物馆,且三次参观的停留总时长超过7小时的,随着老师们在博物馆停留的时间呈增长趋势,对深圳市博物馆的认知也逐渐立体起来。

第二阶段,学校与深圳市博物馆达成“送课进校园”的合作计划,2014年9月,“博物馆课程”以校本课程形式在莲花小学落地,每周五下午,都有一名深圳市博物馆的讲解员来到学校授课;到2015年9月,课程班规模扩展一倍,并以学期为单位在不同年级循环,参与课程的学生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网络选课,“博物馆课程”一度形成抢课的热门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推进的五年中,在深圳市博物馆职位招聘中开始考虑具有博物馆教育学历背景的人才,博物馆内的导览工作人员也更多元地服务于各特定人群,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

博物馆运营趋向教育行为,学校教育趋向课程的临场感。博物馆是辅助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校外课堂,因此在同期进行的第三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深圳市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但两年的调查显示:这虽赋予了博物馆校本课程以生机和活力,可大多数教师依然只是带领学生在博物馆进行简单的观看浏览,既没有活动前的前期课程支持,也缺乏后期的讨论和总结,教师们并没有将其作为课程资源来进行仔细的考察,筛选,整合和设计。但调查也显示出,教师们普遍非常认同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校外场馆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对博物馆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看法和态度深刻影响着他们利用博物馆资源实施教育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如果在去到博物馆之前就进行过相关课程内容的充分准备,这之后再进入博物馆中,就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博物馆中获得的信息能够在后期的学校课程中被强化,则有助于小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受益。博物馆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考察与分析并将它与学校课程结合起来,而仅仅是将各种各样的展品陈列出来,这是远远不够的。④教师是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只要教师参与其中的开发,这些存在于我们生活场馆或者文化场所,都可以成为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课程资源。此时,博物馆课程进入第四阶段的研究,2016年学校成立了“博物馆课程工作室”,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此背景下,由学校和深圳市博物院共同编纂的《博物馆小读本》作为博物馆课程的学本应运而生。鼓励教师真正的去体会校外博物馆在有效教学和课程目标上达成共识,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校外课程资源利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我们也在研究中发现,博物馆的设立虽说核心意识里是包含教育和传承的,但是为少年儿童的服务意识并未深入,我们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场所。相对于传统博物馆的橱窗是展示和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更希望塑造一个生动活泼参与性高的学习气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动,心理联想,赋予学生愉悦的学习经验以及更多宽泛的想象空间。⑤能在博物馆中通过触摸、参与、回应等等交互方式,让博物馆课程不再是简单的观看,也不是单纯的娱乐玩耍,而是在交互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参观中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过程中强调自身感受和态度获得。

因此,第五阶段中,由学校老师对博物馆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对深圳市博物馆的几个主题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化”、“儿童化”、“可视化”的二次加工成为最主要的任务。博物馆课程团队里的老师们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特别的“学习单”,其实是通过一个别样的载体提供给小学生很多可操作、以兴趣的方式来展示经验的机会。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喜欢合群、喜欢成功,因此开发了组队的博物馆之旅,过程中会注重小学生成功经验的获得、注重小学生与伙伴合作来获取经验的过程和途径,迎合小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可这样集教育性、娱乐性、互动性和探索性于一身的特色博物馆之旅,在目前来说还只在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但学校在与深圳市博物馆不断实现强强联合下,我们将坚持与深圳博物馆建立密切协作和深入交流,切实担负起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加强博物馆课程构建的探索实践,我们坚信这对我们下一代的健康、茁壮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①【中国教育报《校外场馆如何参与新课改》苏婷 2008-2】

②【《英国博物馆的初步研究》 张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③【深圳市博物院官方简介 2018】

④【《现代博物馆教育的理念与务实》黄淑芳 台北1997】

⑤【《后现代课程观》 王红宇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威廉姆斯E多尔 2000】

论文作者:周奕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把博物馆教育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周奕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