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武汉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武汉的城市生态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建设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其与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的本质区别。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中,称之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分,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概括地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社会取得的经济发展不仅满足当代的需要,而且不危害子孙后代,给未来人类留下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能力。其实质就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统一,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1992 年联合国通过的《21 世纪议程》和中国政府于1994年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明智选择,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现代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今后15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度发展的阶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环境问题是否处理得好是涉及全球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在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就会付出更高的代价去谋求生态需要,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或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现象在我国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例如:根据我国零点公司1995年4 月对武汉市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8.4%的人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二者应保持平衡,但通常保护环境重要”;竞有10.2%居民认为“保护环境最重要,甚至可以牺牲经济发展。”这就是说,武汉市居民多数认为保护环境比发展经济更重要,并且文化程度越高,持这种观点的人就越多。这种情况表明,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正在提高,居民生存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这种生态产品的供给增长的依赖性不是在减弱,而是在增强。

城市作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复合体,它的总体运行过程是由城市经济再生产、城市人口再生产和城市生态环境再生产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组成的。它们的联系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等中介实现的。也就是说,作为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主体人首先在城市经济再生产中,通过从城市内外生态环境中吸取自然的物质的能量,将其转换成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经济的物质和能量;然后通过城市人口的消费活动,消耗这些使用价值中所包括的物质和能量,并在消费中实现城市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而在人类进行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过程中,又都既要消费一定的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又要向城市生态环境排放各种生产性和生活性废弃的物质和能量,从而引起城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或地面污染、热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波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种情况若任其发展下去,则一方面随着城市生态环境中一定质量的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有害物质的增加,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再生产;另一方面由于有害的污染物质和能量的增加,使城市居民易患各种环境疾病,从而严重影响城市的人口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因此,要使城市的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与之同步进行,使整个城市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趋向合理。城市生态环境的再生产包括城市环境保护以及由城市建设所形成的多种人文景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城市建筑风貌等的保护和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化,城市功能也将调整与重组,城市形态也变得多种多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加强武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制订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宏观城市规划。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国民经济的日益繁荣,必然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社会作用。但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发展观,它追求的应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协调统一,即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三个目标的相对平衡。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城市规划中单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片面认识,增加有关社会公正、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制订出城市发展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目标,通过新的设计和规划技术方法,取得多目标之间的最优组合,并利用法律、政策、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2、实施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长江、 汉水流经市区把武汉分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定的功能分区,即汉口以商业贸易为主,汉阳以工业为主,武昌以科教文卫为主,在实施城市总体布局时,既对历史要继承,又对未来要创造,因为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涉及当代,而且涉及更远的后代。因此,要以武汉历史形成的城镇布局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等环境条件,加强工业区和生活区建设,采用“就近居住,生活配套”的紧凑式布局原则。在每个中心内,住宅不仅同工作场所而且同商业、娱乐、教育相结合,这样居民不必坐车,只要步行或骑车就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种合理的布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大大减少城市交通量,而且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为居民提供了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布局结构。

3、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优化生态环境。 随着武汉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筑物的增多,道路的改建、扩建,使得绿地面积不断减少,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平衡。一般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20M[2],其中公共绿地要达到10—14M[2], 才是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标准。但1994年武汉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2.9M[2],差距还很大。 城市绿化的生态效应是十分可观的,一棵合抱粗的法国梧桐树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能力相当于20台3P的空调。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可以调节城市局部温度、湿度,降低城市中心热岛效应,清洁空气。例如: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市由于加强植树造林,增加了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使得夏季7—8月份的平均温度比以前降低了2℃就是很好的证明。

4、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和长江汉水在此交汇,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武汉的车流量逐年递增。虽然武汉长江二桥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由于市区内人多、车多、地少,使得大面积增加道路设施的可能性变得很小,尤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车辆拥挤造成的堵塞情况时有发生。交通拥挤问题成了一直困扰着武汉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武汉市的车流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过境车辆;第二类是市内往返货运车辆;第三类是市内往返客运车辆。事实上,后两类车流量可以通过合理的工业区生活区布局规划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但目前,在武昌居住到汉口上班的情况还大量存在,没有避免世界上一些国家过去走过的“卧城”的弯路。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采用高新技术发展立体化、大容量及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改善公交设施的运营状况,同时严格控制机动车的过度增长。这些都能起到方便居民出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例如新加坡,只有15万辆小轿车,但政府采取必要的控制,如提高进口税、牌照税,早高峰期通过市中心地区要缴相应费用等。其政策是不鼓励私人购车,而是将改善公共交通作为对策,所以道路堵车现象极少,不但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而且使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原因的汽车尾气排放大大减少,城市空气清新。

5、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走污水资源化的发展道路。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尤其是城市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将导致城市的“老化”、衰败,城市生态出现无法恢复的危机。例如武汉市年产粪便40万吨,由于郊区农民对施用费时费力的粪便不感兴趣,城市只好通过化粪池,经过发酵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污染了环境。加上各工矿企业的滥排滥放,使得市区的湖泊水面遭到严重的污染。沙湖的水质已经发黑发臭,鱼虾基本绝迹;东湖的水污染也到了非立即进行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些都使得城市水面作为涵养水源,调节城市温度、湿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的生态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因此,加强对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象武汉这样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诸多因素的重大问题。所以,武汉市城市生态建设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既要为城市的经济社会良性运转创造繁荣兴旺的发展条件,又要把安全舒适、方便可靠和绿色带给城市。使武汉市居民拥有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比较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较高质量的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气氛。一句话,就是要把武汉建设成为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促进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  ;  

武汉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