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扭转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黄海涛,刘显峰,冯琦

黄海涛 刘显峰 冯琦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 目的:对比结肠扭转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结肠扭转患者25例,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治愈率为100%;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66.7%,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本病为常见病且手术难度小,因此手术治愈率极高。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临床症状较轻的早期扭转。

【关键词】结肠扭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71-02

引言

结肠扭转在我国约占肠扭转发病率的20%,而多数发生于乙状结肠,男女发病率约2:1。扭转一般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在180°以上时即可发生梗阻。轻度扭转可以不到l周(360°),重者可达2~3周。发病后一方面可以出现肠腔狭窄和梗阻,另外可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绞窄。乙状结肠扭转属闭襻性肠梗阻,扭转之肠襻常呈高度扩张膨胀[1],当肠壁膨胀过度时亦可发生斑点状张力性坏死或穿孔。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直肠脱垂患者25例,手术组16人,非手术组9人,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患者15例,年龄在32~45岁;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5~4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下腹部或左下腹部间歇性绞痛,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在痉挛之间的间歇时间。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无肠坏死者可采用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固定术;对于肠管坏死,失去生机患者使用乙状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

非手术治疗:常用乙状结肠镜解除胀气。

2.结果

2.1 一般结果

表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

手术治疗的16例病患,治愈16例,其治愈率为100%;非手术治疗的患者9例,其中治愈6例,其治愈率为66.7%。

2.2 不良反应及观察

非手术治疗中对乙状结肠扭转在积极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细心观察,即使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术前凭经验诊断无坏死的病例中,仍有30%左右手术证实已发生绞窄。

2.3 统计学分析

手术治疗治愈率为100%;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66.7%,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本文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乙状结肠扭转的主要特征是中下腹急性腹痛和进行性腹胀[2]。急性扭转可突然发生下腹部或左下腹部间歇性绞痛,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在痉挛之间的间歇时间,短者数分钟,长者半小时。腹痛程度随扭转程度进展快慢而异。其他肠梗阻症状如恶心、呕吐轻,呕吐的量不多,而腹胀和便秘则明显。

3.1 非手术治疗

适应于全身情况良好,临床症状较轻的早期扭转。对年老体弱患者,估计尚未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时,可考虑采用非手术疗法。因此对早期肠扭转在非手术治疗时,可能要冒延误治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风险。在保守治疗24小时后,当发现症状体征不减轻反而加重时应果断手术探查。常用方法为乙状结肠镜解除胀气:患者膝胸卧位,将乙状结肠镜由肛门插至扭转处,此时对黏膜应仔细地检查,如发现黏膜颜色有改变,或见到血染的液体征象,应怀疑肠壁已有坏死,此方法显然不宜采用。观察黏膜正常,将一根滑润的胃管或直肠管小心地通过扭转处进入扩张的乙状结肠闭襻内,会有大量的气体和肠内容物顺利地排出,使膨胀大的肠管排空,而扭转可能自行复位。

3.2 手术疗法

目前国内外对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原则仍多主张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因为乙状结肠扭转系闭襻性、绞窄性肠梗阻,延误治疗或方法不当,死亡率仍很高。因此当患者出现腹膜炎、肠坏死、休克者,乙状结肠扭转合并者,有肠坏死趋势者或复位后再次复发 应及时手术。

3.2.1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固定术 适用于乙状结肠扭转无肠坏死者[3]。取左下腹正中旁切口,开腹后,即可见到胀大扭转的乙状结肠。术者右手伸入盆腔,引导辅助人员自肛门插入肛导管,通过扭转处,直达膨胀的乙状结肠,当即有大量气体和稀粪自肛导管排出,膨胀的肠管立刻得以缓解。即将肠襻按其扭转相反方向回转即可复位。一定要注意不要撕破了肠壁的浆肌层。如肠管扩张明显,胶管不能进入扭转之肠襻,则在膨胀肠襻的对系膜侧,放置荷包缝线,在其中央穿刺吸引减压,完成减压后,结扎荷包缝线,将乙状结肠提出腹外复位。但这种穿刺方法应尽量避免,防止腹腔污染。复位后,留置肛导管的头端要超过远端梗阻襻之肠腔,并予保留,3日后取出。这种手术虽然简单有效,但复发的机会多。所以近年多主张复位后,同时将冗长的乙状结肠部分平行折叠,固定于降结肠内侧,这对预防复发有意义。

3.2.2乙状结肠切除术 对扭转复位后的肠管应仔细观察肠段的活力。切除的适应证是:肠管坏死,失去生机;扭转同时伴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复位后防止再复发。绞窄因素解除后,观察肠管失去活力的征象,具有以下特征时可以确定肠坏死,应予切除:肠管颜色暗黑或紫黑色,热敷观察而无好转;肠壁失去张力,肠管呈瘫痪扩大,浆膜失去光泽无弹性;无肠蠕动,且对刺激无收缩反应;肠系膜动脉无搏动,静脉及小分支广泛血栓形成;腹腔液暗红、混浊、有粪臭味;肠黏膜糜烂、片状坏死且易脱落。

综上所述,结肠扭转为常见病且手术难度小,因此手术治愈率极高。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临床症状较轻的早期扭转。手术治疗结肠扭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新平,邹建华.成人肠扭转的病因及诊疗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01)85-86.

[2] 张洺.42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诊治体会[J].医药与保健, 2014,22(02)55.

[3] 孙雪峰,孙杰.44例老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4) 573-575.

论文作者:黄海涛,刘显峰,冯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结肠扭转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黄海涛,刘显峰,冯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