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评价--中印俄经济自由比较_自由度论文

差异与评估——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经济自由度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度论文,印度论文,俄罗斯论文,中国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不少机构选择以经济自由度测算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具权威的有两个,一是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另一个是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The Frazer Institute)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传统基金会将“经济自由”定义为:“政府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超过保护公民和维持其自由的强制或干预的消除。”如果管制或限制度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经济就会不自由。弗雷泽研究所认为,经济自由的核心是“个人选择和交易的自由、自由竞争及个人财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传统基金会发布了从1995年至2003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弗雷泽研究所发布了1972年、1977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1999年、2002年、2003年经济自由度报告。

经济自由度一般是用综合指数形式来反映,在研究领域的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如政府规模与于预、对外交往的自由、货币政策的合理性、产权保护等。同时二者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有所不同。首先,二者对经济自由的理解有所不同。其次,因素与指标选择不同。传统基金会选择的研究因素有10个,分别为:贸易政策、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的经济干预、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及外国投资、银行和金融、工资及价格、产权、规制、黑市。弗雷泽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因素有5个,即:政府规模、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货币政策合理性、对外交往的自由、信贷和劳动力及商业管制。相应地,在指标的选择上也有所差异。最后,自由度指数的评估与含义不同。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中的指数值设定与经济自由度逆相关,指数值的范围为1-5,指数值越小,表示经济自由度越高。而弗雷泽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中的指数值与经济自由度正相关,指数值的范围0-10,指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自由度越高。

总体判断

当前,经济自由度的测算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尽完善,甚至在评估中还存在某些政治歧视的成分。但是,从总体上说,其研究结果还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印度和中国的经济自由度高于俄罗斯 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经济自由度的总体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三国市场经济发展总的结果。

2003年,弗雷泽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分别对世界各国2001年和2000年经济自由度进行评估后得出关于中印俄三国的结果,其中,传统基金会对中国与印度的自由度指数比较接近,而俄罗斯经济自由度显著较为落后。弗雷泽研究所对三国的评估差异度较大,中国位于印度之后,而位于俄罗斯之前(见表1)。虽然经济自由度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但总的来说,两机构的经济学家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倾向,即认为2001年三国经济自由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印度、中国、俄罗斯。同时从绝对位次与水平来说,中印俄经济自由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均具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政府管制、产权保护与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

表1 中印俄经济自由度总指数比较

 经济自由度总指数

国家

传统基金会弗雷泽研究所

中国3.55 5.49

印度3.5

6.12

俄罗斯 3.7

5.04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2003》;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2003》。

(二)三国经济自由度处于不断提升中 传统基金会与弗雷泽研究所对各国和地区经济自由度测度的历史数据不同,弗雷泽研究所测度了从1970年以来的数据,而传统基金会只测度了最近几年的数据。从弗雷泽研究所的研究结论可知,印度的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198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就达到5.24,超过同期中国经济自由度33%,而同期原苏联的经济自由度也比较低,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自由化改革后,经济自由度提高较快。中国的经济自由度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稳定上升,198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为3.93,2001年达到5.49,增加了40%,特别是贸易、价格与管制等有较大的自由。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了“休克疗法”,其经济自由度有了较大提高,但其自由化改革给经济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法律制度不健全、金融与货币局势不稳定、政府效率低下等,结果是GDP大幅下降,国家竞争力降低,耽误了经济转轨过程,结果不令人满意,使其经济自由度的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印度和中国。这在全球竞争力的排名上也得到了反映,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世界49个主要国家的竞争力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在对2001年的评估中,中国排第33位,印度排41位,俄罗斯排45位(见表2)。

表2 中印俄2001年国际竞争力比较

国家总

经济

政府

企业

基础

表现

效率

效率

设施

中国33 7 35 40 39

印度4123 43 39 45

俄罗斯 4530 47 47 44

资料来源:IMD《世界竞争力年鉴2002》

(三)三国经济自由度的差异在于改革目标与模式不同 中印俄虽然同属于发展中大国,但三国国情条件不同,三国市场化改革目标与模式不同,从而导致经济自由度的差异。印度独立后,市场经济就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印度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一种不发达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推行了以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的新经济改革政策,但政府的间接计划与管制还是比较严重。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选择“私有化”道路,但其法律体系不能对市场主体起很好的保护作用,反而更多地体现垄断利益集团的利益,在金融制度和对外贸易上实行盲目自由化,导致经济环境恶化。与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相反,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如金融市场化、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经济自由度。

中印俄三国经济自由度总体判断:印度中国高于俄罗斯;三国经济自由度均处不断提升中;差异在于改革目标与模式不同。

主要差异

(一)中印俄经济自由度差异主要方面 由于对经济自由理解的差异,传统基金会和弗雷泽研究所两个机构在选择经济自由度测量因素和具体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基金会侧重考察经济自由的“投入”方面,即影响经济自由的各项原因,而弗雷泽研究所则侧重考察经济自由的“产出”方面,即经济自由或不自由的结果,强调针对经济增长率变动的解释。二者在测度方法和结果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传统基金会的主观性成分较多,而弗雷泽研究所的结果更具客观性。

根据弗雷泽研究所2003年经济自由度研究报告,三国五因素自由度差距从大到小分别为:政府规模、货币政策合理性、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对外交往自由度及管制。其中,中国和印度在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货币政策合理性及管制三个方面自由度高度接近,中国与俄罗斯在对外交往自由度方面高度接近。中国经济自由度最好的是对外交往自由度,得分为7,最低的是政府规模,得分为3.8;印度经济自由度最高的是政府规模,得分为7.3,最低的是管制,得分为5;俄罗斯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对外交往自由度,得分为6.7,最低的是法律结构与产权保护,得分为3.8(见表3)。

表3 中印俄2001年经济自由度各因素比较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2003》。

传统基金会对经济自由度的评估更细致,包括10个因素,50个测度指标,该机构《经济自由度报告2003》对各国和地区2000年的经济自由度进行了测算。

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的含义与弗雷泽研究所指数正好相反,指数越低,表示经济自由度越高。三国在银行和金融、工资及价格、规制三个方面的评估相同,并认为三国在工资及价格方面是比较自由的。三国经济自由度差异最大的两个因素是货币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次是贸易政策、资本流动及外国投资。中国经济自由度因数中最高的是货币政策,得分为1分,说明中国货币金融环境良好,最低的是贸易政策,表明中国在2000年总体关税壁垒还比较高,但近两年来,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印度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因素也是货币政策,得分为2分,印度经济自由度最低的因素也是贸易政策,得分为5分。而俄罗斯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因素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分为2.5分,主要是俄罗斯的私有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最低的因素是货币政策,得分是5分,主要是与俄罗斯金融市场化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关(见表4)。

表4 中印俄2000年经济自由度各因素比较

资料来源:美国传统基金会www.heritage.org《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2003》在线资料。

综合两个权威机构的测度结果,二者对一些相近因素的评价差异较大,如传统基金会对中国与印度的政府规模与干预的评价相当,认为俄罗斯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强,但弗雷泽研究所对中印俄的政府规模评价结果几乎与传统基金会相反;又如,传统基金会认为,中印俄三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自由程度差异很大,而弗雷泽研究所的评价则比较接近。这些评价结果说明:一方面,二者测度指标与评估方法不同;另一方面,评估过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从二者的评估比较可以看出,三国经济自由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规模与干预、对外交往自由度及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等方面。

(二)印度政府规模低于中国和俄罗斯 弗雷泽研究所认为,俄罗斯的政府规模在“激进式”改革前后有巨大的改变并且一直在缩减,印度政府则一直有序地稳步缩小其规模,其评估远好于中国与俄罗斯。中国政府规模变化极不明显,甚至从1995年之后出现扩大的现象,背离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趋势(见表5)。

表5 中印俄政府规模因素指数动态比较

年份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1990 3.654.4 1.2

1995 4.025.8 4.8

2000 3.846.8 5.3

2001 3.757.3 5.5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各年经济自由度报告。

弗雷泽研究所的这种评估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对中国的评估有较大的出入。事实上,中国的政府收入、政府消费支出、政府投资、政府补贴和转移支付占GDP中的比重都比较低,整体政府规模一直在缩减中。

(三)中国的对外交往具有较高自由度 弗雷泽研究所考察的对外交往自由度包括五个方面:国际贸易税收、管制性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与预期规模比较、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间的差异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管制,测度指标有9个,能比较综合和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资本往来的自由程度。中国对外交往自由度领先于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或转轨国家,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证明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所做的努力。

中国从1980年到2001年对外交往自由度稳步上升,21年间提高了82%。相比之下,印度对外交往自由度从1980年到2001年只提高了36%。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盲目实行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对外交往自由度一度大幅上升,但由于其国内90年代中期金融危机的出现,贸易环境恶化,使对外交往自由度在90年代中期后徘徊不前(见表6)。为更好地分析三国对外交往自由度,进一步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往自由度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见表7)。

表6 中印俄对外交往自由度历史比较

年份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1975 3.84

1980

3.86

4.18

1985

5.55

3.8

1990

4.76

4.1

1995

6.41

4.8 6.4

2000

6.68

5.4 6.9

2001

7.02

5.7 6.7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各年经济自由度报告。

表7 中印俄对外交往自由度主要指标历史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3》。

注:*为2000年数据,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 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表8-4计算。

首先,从关税税率来对改革开放中关税壁垒进行分析,中印俄三国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税率,以适应WTO多边协定的要求。中国政府自1992年以来多次调低关税税率,关税平均税率从1992年的40.6%逐步降到2001年的12%,而根据世界银行网站在线数据资料,俄罗斯1997年的加权关税税率为13.4%,印度1999年的加权关税税率为28.5%,可见近年来中国关税税率高于俄罗斯而低于印度。

其次,资本流动和外国投资是一个国家在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的表现。从外国投资方面看,中国政府多年来不断拓宽外商投资的领域,对外贸易的地域限制也逐步放松,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吸引外资成效显著。印度政府把广泛吸引外资和促进贸易出口作为突破口,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使外资来源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又通过立法手段对外资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以保护本民族的产业。但由于本国经济落后及市场潜力有限,国外直接投资净收入不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外经济活动领域的改革中,俄罗斯对外资进入俄罗斯资本市场几乎不实行任何限制。但因其国内经济持续恶化,外资的输入依然极其有限。

最后,从三国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来看,三国都在缩小管制范围,但中国的资本管制实际上比印度和俄罗斯均宽松。

(四)中国和印度的货币政策比俄罗斯合理 金融市场化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是经济自由的重要标志和保障。弗雷泽研究所对货币政策合理性的主要考察指标有:近5年中货币供给的年均增长率减去近10年间真实GDP的增长率、近5年间年度通胀率的标准差、最近年份的通胀率、居民在国内及国外拥有外国银行帐户的自由等四个指标(见表8)。

表8 中印俄货币政策合理性指数历史比较表

年份 中国印度

俄罗斯

1970 5.826.69

1975 6.566.26 5.97

1980 6.186.05 5.72

1985 5.996.5

6.5

1990 6.476.5 6

1995 5.386.3

1.3

2000 6.526.5

1.5

2001 6.886.9

4.9

资料来源: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各年经济自由度报告。

弗雷泽研究所对中国和印度货币政策合理性的评价基本相当,并且若干年来一直比较稳定,可见两国政府在市场化改革时都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而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休克疗法”,其经济改革从全面放开物价开始,结果所有商品价格飞速上涨,加上大量的财政赤字,使俄罗斯发生了“奔腾式”的高位通货膨胀,1992年-1995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680、1008、213和231。俄中央银行近年来实行了紧缩银根的政策,硬性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投资。这些措施虽然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2年-2001年,俄罗斯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7.31%。

三国在金融、银行改革的路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走的是“渐进式”轨迹,同时,中国国内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推进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和利率的市场化。印度也采取了渐进开放的策略,银行和金融机构改革分阶段进行,以促进合理竞争,但印度对国外银行经营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奉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战略,放弃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金融投机市场空前繁荣,外汇市场极度动荡,使得俄罗斯1997年-1998年爆发了大的金融危机。可以说俄罗斯金融和银行改革波动很大,对经济负面影响很多。

中国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2000年已达到238.75%,而同期印度为113.26%,俄罗斯只有39.36%,中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出入之和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5.37%,高于印度同期水平(0.93%),略低于俄罗斯水平(7.6l%)。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程度从整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高于印度和俄罗斯水平,在中国金融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和印度通货膨胀低,金融环境保持较好,中国最近5年通货膨胀率标准差4.50,略高于同期印度水平(3.94),而远低于俄罗斯水平(27.14)(见表9)。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以市场化为基本线索而展开的,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银行商业化改革、金融市场的拓展、中国人民银行机构改革以及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市场化调控手段的运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中国的金融体制初步形成市场化框架。

表9 中印俄金融市场化有关指标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注:资料为2000年的数据。

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已有较大幅度发展,虽在某些领域较印度有一定差距,但与俄罗斯相比,经济自由度显著高于俄罗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中印俄三国同属于发展中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又都是经济转轨大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有较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产权制度、贸易环境及法律体系等问题。但三国经济改革模式和国情不同,导致三国经济自由度的差异。三国经济自由度的差异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表现在政府规模及干预、对外交往自由度和货币政策合理性等三个方面。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已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虽然在某些领域与邻国印度还有一定差距,但与同是转型国家的俄罗斯相比,其经济自由度显著高于俄罗斯。

标签:;  ;  ;  ;  ;  

差异与评价--中印俄经济自由比较_自由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