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探索论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探索论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探索*

高珊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

摘 要: 本文从科研院所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科研院所应建立一体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以实现保证科研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科研腐败的内控目标。

关键词: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9657亿元,较上年增长11.6%。由于科研项目种类繁多,内部管理层级复杂,传统的内部控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亟待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

一、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

科研项目经费是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巡视、监察、审计等结果显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方面存在诸如列支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编制虚假合同虚报冒领科研项目经费,政府采购寻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只有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才能合理有效防范科研经济活动风险,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2.提高科研院所管理水平的需要

内控系统建设对科研院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设现代科研院所至关重要。将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嵌入单位信息化管理平台之中,实现人事、财务、科研、采购、资产等管理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可以大大提高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推动科研院所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意义重大。

3.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会计核算的需要

国家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9年起实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科研院所财务管理领域的一次大的变革,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数据信息的关联性更加紧密,应及时调整如收支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的系统节点控制规则,以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点对点的业务传输方式可以保证雷达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传输过程出现异常(同步串口或TCP)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如若在WAN链路中实现消息压缩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带宽保证数据传输快速和有效。

二、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风险点

1.预算管理风险

(3)报表系统。支出管理内控系统支持项目负责人跨年度查询本人名下项目经费收支明细表、明细账、汇总表等信息。查询支持“账表证”穿透式联查,即通过汇总表、余额表可联查到明细账,再通过明细账联查到凭证,支持包括Excel、DBF、PDF等各种格式的数据导出,方便项目负责人自行进行项目支出决算及各种数据信息统计。

如今,在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印刷企业要想发展,其决策、运转,都要适合市场需求。沈幸华董事长结合中科印刷发展历程介绍道,“国企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原因,存在历史包袱过重,决策机制过慢,互相推卸等弊端,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型、发展会受到一些制约。到目前为止,北京书刊印刷企业中市属、央属、军属的企业,以印刷为主营业务的已经相对较少了。经过市场的重新洗牌后,能够真正靠印刷盈利的企业,实在难得。

(2)支出违法违规。科研人员对待科研项目经费时“重申请轻使用”,对经费支出活动真实合法、票据合同等相关凭据真实完备的认识不足,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风险,资金安全性不高。财务、科研、审计等管理部门由于职责分工之间存在真空地带,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1)采购申请。科研项目对货物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是科研院所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严格执行预算制度,项目负责人填写采购申请须勾选经费来源,政府采购内控系统根据年度预算和经费来源自动判定是否属于预算内政府采购,如无政府采购预算,项目负责人则无法申请进行政府采购。

2.收支管理风险

(1)项目信息失真。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申报书或科研合同分别向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由于所有立项数据基本依靠手工传递,且项目申报书或科研合同所列支出范围与财务核算的政府收支分类不能完全对应,导致各管理部门掌握的信息与项目申报书或科研合同所列示的项目信息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自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以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开启了不断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通道。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预算刚性的缺失,科研人员履行预算调整程序一般都在经济活动之后,预算调整成为配合经费支出、编制项目决算的手段,预算调整失去应有的意义。

3.政府采购管理风险

(2)日常管理缺位。科研项目负责人不能及时持资产到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管理部门对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形成的资产数量、状态、使用年限、预计残值等信息不能全面掌握,形成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障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对资产进行科研项目辅助核算,财务核算系统所需数据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手工对接,错误率高,管理效率低下。

8年后的2003年,搭载了水冷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的996代保时捷911 GT3 RS再次震撼了整个世界。它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已经达到了381马力的水平,而沿袭自1972年911 Carrera RS 2.7风格的涂装更是让人们回忆起了数十年前的好时光。但遗憾的是,996代911 GT3 RS没能保持前辈极端轻量化的行事风格,1360公斤的车重虽然令人满意,但并非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保时捷RS家族中首款最高时速超过300公里的成员。

(2)预算调整。科研项目负责人通过预算管理内控系统发起调整预算申请,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预算调整审核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后,预算调整结果方能生效。系统对预算调整时间、内容等信息进行记录,当某科研项目超过预设的预算调整警戒线,如一年内调整3次以上、调整内容过度集中等,自动向管理部门推送风险提示,管理部门可重点关注并可采取冻结该项目预算调整等措施,确保预算调整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4.资产管理风险

(1)国有资产流失。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科研人员对此意识淡薄,认为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所购买的资产应由项目负责人使用、保管、处置,与科研院所无关,由于意识淡薄导致疏于对资产的保管,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内部制衡缺失。50号文发布的目的是放开科研资金使用的不必要限制,扩大科研单位采购的自主权。科研院所根据中央精神制定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放权给科研人员,授权其自行成立采购小组、确定供应商等。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人员对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成立采购小组、比价遴选、确定供货商等行为不够严谨。采购小组中采购管理部门的缺失导致无法实现制衡。

5.合同管理风险

(1)合同主体模糊。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在合同签订的主体、内容、程序等方面存在风险。使用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签订的科研合同,合同主体均为科研院所,法人承担法人责任。科研人员对合同签订主体的认识与法律规定存在偏差,长期使用个人、所在二级研究所或科研管理部门代章签订合同,不符合合同管理的要求。

(2)合同监管不足。合同归口部门缺少对合同内容的有效审核,如是否及时续签合同、是否属于事后补签合同、合同基本要素是否齐全、合同金额是否合理、合作单位是否过于集中等,合同监管不足导致合同管理中存在法律纠纷、国有资产流失、少数人以权谋私等风险。

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是非常重要的。演员可以通过运动,如慢跑、游泳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这有助于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表现得轻盈、灵活。良好的身体形态还能够使人变得自信,有助于唱歌发声,塑造一个完美的舞台形象。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美,有的声乐演唱要表现得端庄、典雅,有的则需要表现出轻盈、灵活。通过身体姿态的变换,向观众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美感,或潇洒豪放,或秀丽甜美。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作品本身要表现的情感是悲伤还是愉快,演员本身都要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气质,不能够使身体松懈,从而影响表演。

我嫌他个子没我高,经常挂着鼻涕,那幅丑样子我才看不上。我喜欢的是刘佳,白白净净的脸,口袋里还带着小手帕,我偷骑老爹的凤凰牌自行车摔倒时,他就用手帕替我擦了伤口,那块绣着花瓣的帕子被我揣进怀里,不肯还他。

三、科研院所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的措施

1.预算管理内控系统

(1)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环节,为确保数据在科研和财务等管理部门之间有效衔接,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申报书或科研合同,通过预算管理内控系统填写项目执行周期、预算支出内容、项目组成员名单等基础性信息,同时将预算支出内容转换为会计核算的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相关管理部门据此进行审核确认,为后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性资料。

二是举办开展农民培训及林果大赛活动。结合新型农民学校扶贫培训、三年增绿技术培训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林果技术培训,培训果农400人次,深受群众欢迎。举办苹果王评优大赛,2018年10月,指导河口区义和镇成功举办“第四届苹果王大赛”,从100多个参赛样品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果农管好果园的积极性,对于引导果农采取科学管理技术,生产优质健康果品,促进整个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资金效益低下。由于政府采购环节没有采购管理部门的介入和专业人员的指导,项目负责人自行验收并决定付款进度,缺少必要的论证程序。使用科研项目经费采购的货物或服务往往存在性价比低,重复购买、资源浪费、质量较差等问题,间接导致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内控系统根据科研项目编制环节所列执行周期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每月系统根据支出累计金额与预算总额进行比对,自动生成预算执行情况表,当项目经费长期不列支或支出预算进度明显低于序时进度时,该项目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查询列表中均被突出显示,管理部门据此可采取相应措施敦促项目负责人加快预算执行。

2.收支管理内控系统

(1)收入确认。科研院所以科研项目立项批准书或委托合同,作为设立科研项目并开具相关票据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通过收支管理内控系统录入经费委托单位和经费金额等信息,当财务部门收到款项时会自动推送至收支管理内控系统与项目负责人所录信息进行自动或手动匹配,匹配成功的收款信息会生成财务收入凭证和该项目的预算总额指标,项目负责人据此进入预算管理内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明细指标编制等。

首先,注重入门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建立在专业入门时的引导上,学生刚刚接触专业是培育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该在专业入门的引导上下功夫,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真的能够“钻进去,学出来”。在学生刚刚接触专业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告诉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比给学生讲一个知识点重要得多。同时教师要在课程中融入专业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支出申请。科研院所通过支出管理内控系统实现了科研项目经费网上报销完全替代手工报账模式。系统内置日常报销、差旅报销、借款申报、劳务费发放等多种支出业务类型,向导式设计引导项目负责人填写支出信息,并集成支出申请、报销单跟踪管理、支出预算控制、借款锁定、银企直联付款、自动生成凭证、账表查询等功能。项目负责人通过内控系统在线填写支出申请,系统对项目指标总额和分项额度实时进行控制。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1)预算编制和调整随意。由于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完整、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的问题,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不能准确地体现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际成本,预算编制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科研院所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相关要求。

3.政府采购内控系统

(2)预算执行缓慢。50号文改进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留用处理方式,科研人员不再有预算执行的紧迫感,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严重落后于研究工作进度,导致财务账面出现大量结转资金。随着国家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预算执行进度已成为科研院所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较慢将直接影响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结果,预算执行风险日益凸显。

(2)比价遴选。采购申请经系统审批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可进入采购程序。科研院所根据50号文制定了符合单位实际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放权给项目负责人自主进行比价遴选,项目负责人将比价信息录入系统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财务、采购、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通过系统对比价遴选的真实性进行审批确认。

(3)验收入库。政府采购货物的验收入库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终点,是资产管理的起点。项目负责人和采购部门是政府采购验收的主体,项目负责人进行初验,并在系统标识初验合格,采购管理部门进行复验,在线确认验收结果。科研院所通过系统对采购行为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各关键环节的网上审批,可以有效防止采购过程中发生各类违规情况,增强政府采购的透明度。

4.资产管理内控系统

(1)资产入库。科研项目经费购买或建设的符合科研院所资产定义范围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纳入资产管理内控系统进行管理。科研项目负责人通过资产管理内控系统对资产进行入库登记,自行录入价格、保管人、存放地点、预计使用年限等信息,资产管理部门线下对资产实物进行核验后通过系统办理入库确认手续,打印并粘贴资产条码。

(2)日常管理。资产的日常保管责任人为项目负责人或指定保管人,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并通过资产管理内控系统向上级部门上报科研院所资产状况。根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财务部门须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管理内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财务核算系统对折旧和摊销数据进行归集,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

(3)报废报损。资产管理实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科研院所加强对资产报废报损的审批是防范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凡符合报废报损条件的资产可由项目负责人通过系统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及其他审批主体对申请进行批复并给出处置意见。项目负责人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处置后,在资产管理内控系统反馈处置结果,资产管理部门据此向上级部门汇总上报,财务部门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

5.合同管理内控系统

(1)合同订立。科研院所基于内控理论和合同管理办法确定必须签订合同的经济业务种类,如单笔交易金额达到或超过2万元的服务交易、单笔交易金额达到或超过5万元的货物交易等,并据此对合同划分为重大合同、重要合同和一般合同等。拟订立合同的项目负责人通过系统提交合同订立申请,系统根据内置的审批权限对合同订立申请进行推送,合同归口部门和法务等审批主体履行合同线上审批职责,只有完成线上审批流程的合同方可至印章管理部门加盖有效印章。

(2)合同履行。项目负责人是合同履行的主体,合同签订后,科研项目负责人将合同的关键信息如合作单位、合同金额、时间节点等录入系统并扫描合同扫描件。以上经济合同相关信息以字段方式,通过中间库共享同步到财务核算系统,确保财务部门自2019年按照合同约定的执行进度时点结转收支,以满足政府会计改革对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3)合同归档。合同归口部门对科研项目合同进行归档,通过合同管理内控系统将合同关键信息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共享,归口部门可根据合作单位、合同履行人、合同金额等对合同进行大数据分析,如当科研项目负责人与某一合作单位多次签订合同时,系统自动出现风险提示,合同归口部门和监管部门可据此对合同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四、结语

总之,针对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点,科研院所将关键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科研院所信息系统中,建立覆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科研合同、资产管理等各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内控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科研院所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内控管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

3.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5.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6.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2015-10-23.

7.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

8.教育部直属单位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

9.刘俊贵、张丽英、高珊珊.基于放管服改革下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研究——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例.教育财会研究,2016(6).

*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财政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研究”(GYF22019005)。

(责任编辑:王文龙)

标签:;  ;  ;  ;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系统建设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