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学欣赏课程之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论文_陈,萍

高职文学欣赏课程之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论文_陈,萍

陈 萍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57011

 摘要 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欣赏等文科类选修课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通过文学欣赏教学实现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既是这门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其优势的体现,同时通过这一途径又有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教学 文学欣赏 人文素质 社会能力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组成。有些学者将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细分为五大部分: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紧密相关,可见,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只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才行。

例如交际沟通能力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生存的重要条件,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生活与工作甚至关系到将来事业的成败,是其它能力的基础,只有善于交际沟通的人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团队协作能力就强,团队协作能力强便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开拓创新。交际沟通能力是通过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育在高职人才社会能力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就以文学欣赏课程为例,侧重于探讨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澄清误区是学习文学欣赏课程培养社会能力的保障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能力培养是其核心,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专业能力理解片面,导致其对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往往重视不够,文学欣赏等一些人文学科课程开设被轻视甚至忽视。文学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乃至人格规范中溶入新质的目的,并对学生健康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产生久远的影响。在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中首先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1.选修课与必修课

学生很容易望文生义,自觉不自觉地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开设选修课是当代新课程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首先,可以解决课程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使课程安排更合理、灵活、科学,并不存在重要与否的问题;其次,选修课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自主地选择课程,使学生学会自我规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文学欣赏课与语文课

学生会认为二者差不多,他们从小就学习语文,会很自然地用语文的定势思维去理解文学欣赏。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比较二者的异同。

二者是同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的两门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从而实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意义理论的教育目标。学习文学欣赏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是学习文学欣赏的基础。语文课中涉及文学欣赏内容,但不深入、系统,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文学鉴赏能力对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二者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培养目标、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不同。

3.文学欣赏课与专业课

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很快给自己定位为学得技术、掌握技能以备就业,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是他们所重视的。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欣赏课与专业课是密切联系的,文学欣赏的目的是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形成综合人文素质。而高职院校某些专业课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与文学能力,园林设计、电脑艺术、家具装饰装潢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更离不开审美这一主题,并且一切设计皆应以人为本,设计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更是离不开综合人文素质的支撑。另一方面,如果忽视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就会导致综合人文素质的匮乏,仅仅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的毕业生并不是我们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提升人文素质是学习文学欣赏课程培养社会能力的目标

1.捕捉审美因素以培养审美能力

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息在这个星球上。”那么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怀着一颗诗心学习文学欣赏,诗情画意便会油然而生。文学欣赏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敏锐的感受力是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当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后,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学生就会推而广之,在生活和工作中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追求美、甚至创造美。

2.体味人格魅力以塑造高尚人格

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所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文学作品浸润着作家的思想和人格,文学作品是思想和人格的载体,它本身满含着主体情感,充满着人生经验。所以,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不只是学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精神陶冶,从而丰富心灵,培育品德,完善人格结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3.发掘文化内涵以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文学作品“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负载着传承文化和精神的任务。教学中若能发掘深邃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因素,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崇高,以便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是构成人文精神的核心。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必要的社会能力,文学欣赏等人文学科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上三种能力兼而有之,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徐挺.文学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陈萍,李连富.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

论文作者:陈,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高职文学欣赏课程之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论文_陈,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