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中可视新闻的传播成效——以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官方微信H5技术运用为实证论文_高凯

浅谈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中可视新闻的传播成效——以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官方微信H5技术运用为实证论文_高凯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检察宣传是紧紧围绕检察中心工作进行服务的重要模块,是树立检察机关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如今随着信息传媒技术与新闻媒介的进化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传统媒体顺应潮流不断向新媒体转化。对于检察宣传工作而言,也应适时地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新闻表达方式,实现向新媒体模式转变,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取得良好稳定的宣传成效。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公信力;可视新闻;传播效应;多元化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比97.5%。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究其本质原因在于媒体介质的转变。目前在智能手机这一媒体介质全面普及的基础之上,涌现出以微信H5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可视新闻传媒技术,随着这些技术不断的推广,逐渐普及到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乃至国家行政、司法系统,因而在目前的检察新媒体运维中,这些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检察新媒体转型对检察机关的意义

一般而言,传统媒体在宣传重大专题报道时,往往会立足于一个制高点来统领全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着重渲染主题,而新媒体的特色在于内容上的接地气,这也正是读者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具有不同喜好程度的原因。显而易见,当今读者更喜欢读内容“接地气”的作品,而传统新闻已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媒体的各种内容和形式愈发受欢迎的今天,检察机关自然应当迎合大众,加速传统检察宣传模式向检察新媒体转型。究其原因,任何新闻作品,取得宣传成效才是最终目的,而检察机关有着更高的追求,就是通过有效的宣传来树立和提高检察公信力,摆脱“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可视新媒体的出现恰逢其时。

二、可视新闻在基层检察宣传中的效果——以宝鸡陈仓检察院为实证

2018年,为进一步树立和提升检察公信力,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大力倡导“互联网+”的宣传模式,可视新闻的运用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在新媒体技术落后、传播渠道相对闭塞、关注度普遍较低的基层检察院,可视新闻的合理运用对树立检察公信力而言尤为重要,各基层检察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可视新闻技术,立足检察创制出了一批集知识体验于一身的优秀案例,其中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针对H5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一)动态静态穿插融合,构建立体宣传框架

早期H5技术主要应用与商业宣传和广告,而早在2017年5月,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认识到微信H5这一形式的宣传潜力,创作了一篇名为《与春天同行——陈仓区检察院关爱未成年人纪实》的微信H5,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获得强烈反响。反之,若是在传统纸媒上报道同样题材的新闻,往往会局限于报纸的静态二维之中,千篇一律的格式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若该院将上述作品以传统纸媒的形式发布出来,断然不会取得如一篇包含触碰、滑动、重力感应元素的微信H5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宣传效果。

在2018年的3-4月份期间,该院H5可视新闻的点击量是一般新闻的3倍以上。其中《H5:清明祭英烈,忠诚铸检魂!》在发布后一小时内的访问量就达到了一般专题图文报道一天的访问量,该新闻获点赞总数也达到该院一般新闻的5倍以上,同时这部作品还帮助该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获得5%的增幅。访问热度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生命线,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关注人数基数小,要做好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并稳定文章访问量是关键,而提高访问量的前提条件是创作出迎合大众的优秀作品。

H5可视新闻的制作,并非简单地将文字、图片、音乐揉成一个整体,而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创意,而这种创意受大众喜爱的程度,则体现在最后的访问热度上,基层检察机关发布的一篇普通图文讯息,访问热度一般只能维持一天,而一篇精彩的H5可视新闻,其热度一般能维持2-3天甚至更久的热度,说明这部作品将取得更好的宣传成效。任何新闻作品,取得宣传成效才是最终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被动阅读化为主动,让读者更有参与感

传统媒体的新闻往往以内容呈现为主要形式,单向的传输对读者而言属于被动接收信息,而H5可视新闻则可与读者建立互动的关系,互动可以是触觉、视觉、听觉等等。比如,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发布的一篇名为《检察护航、消费无忧》的H5可视新闻,该作品在以往H5基础上新增了“聊天”互动模块,极大地提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好奇后续的内容而选择耐心阅读下去,这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呈现形式截然不同,所起到的宣传效果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互动模块的嵌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读者面对千篇一律的新闻稿差生的乏味感,这也是读者们有兴趣通读全篇的动力因素之一,进而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吸收了其中的普法知识。由此可见,在可视新闻中在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强互动性,增加读者参与度,对于提升可视新闻的宣传成效具有很可观的推力作用。

三、基层检察宣传仍需克服的几个问题

H5可视新闻技术以其较为低廉的制作成本、较高的宣传成效,逐渐获得了检察新媒体运营者的青睐,但要突破基层检察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不能仅寄希望于此,仍需克服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新闻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作为检务媒体,在宣传工作中限制比较多,而根据微信平台数据显示,时政类新闻点击率相对较低,换言之,时政类新闻过于生硬易导致读者阅读疲劳。这就产生了“官方严肃”与“大众需求”的矛盾。

二是新闻二次传播率低。对于微信公众文章而言,除了直接产生的阅读量外,二次传播所带来的阅读量也尤为重要。从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H5新闻的后台数据来看,新闻转发分享率仅不到2%,二次传播效率低下,这是当前亟需克服的问题,因此刺激读者二次分享,是新媒体运营团队应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是现阶段基层检察机关资源、技术、人才条件仍然比较匮乏,作为新兴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时下缺乏的正是这些“刚需条件”。对于财政紧张的基层检察机关而言,虽然组织已经对检察宣传工作和新媒体运行有了足够的重视,但财政却不足以支持采购每年高额的新媒体软件会员服务,“有心无力”成为了大部分基层检察宣传工作的一道坎。此外还有传媒类专业人才的紧缺等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新闻内容方面,首先要紧紧围绕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准则,虽然时政类H5在内容方面限制较多,但是完全可以利用和结合轻松写意的画面元素来烘托检察主题,再辅以亲民的互动模块,切题的背景音乐,同时避免出现与检察文化相悖的网络用语,保证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形成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多位一体、不失深度的作品,激发读者点击、阅读和分享的兴趣。

创新形式方面,最本质的是培育创新的土壤,一个检察机关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精英,检务保障、检察宣传等工作同样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基层检察新媒体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改善现状,完善所需的各项创新条件,才能真正扬帆起航。

值得一提的是,可视新闻技术在新媒体技术中具有较强的宣传成效,在检察院新媒体技术应用中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比如相对于图文新闻、音视频新闻,制作一部优质的H5所耗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因此在合理应用可视新闻的同时,要与其它宣传形式并重,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构建一个多维化、多元化的新媒体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唐澄.浅谈媒体转型中可视新闻的传播效应——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H5技术运用为例[J].传媒观察,2017(09):68-69.

作者简介:高凯(1993年10月—),男,陕西省西安市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高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中可视新闻的传播成效——以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官方微信H5技术运用为实证论文_高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