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季节性论文_赵立恒陈玉其

赵立恒陈玉其

(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102211)

【摘要】目的:观察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加鼻腔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喷鼻。结果:随访一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及汤剂结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西药治疗。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西替利嗪;针灸;汤剂

【中图分类号】R135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41-01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当前,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有中医中药、西医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各异。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医西药可以改善症状,但患者经常复发。而针灸和汤剂可能会减轻下次发作时的临床症状部分至完全消失。因此,近年来笔者采用陈玉其博士的针灸汤剂结合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并与传统西医西药治疗相比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2012年间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共计164例。其中符合入选标准者115例,排除标准排除掉43例,最终余下72例。将此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12入选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中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2]。②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③年龄于20~70岁之间。④三个月内未应用相关治疗。

13排除标准:①正在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②并其他鼻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鼻部或全身应用其它抗组胺药或类固醇制剂。

14诊断标准: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半月后和一年后按参考文献标准检查、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按照症状、体征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根据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效果的评价。

根据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疗效,记分方法:(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15体征分级标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见表1。

 

16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取双侧迎香、印堂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针刺迎香穴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临床研究和总结资料时应设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合,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针尖向鼻翼刺,行平补平泻法。15寸毫针针刺印堂穴,从上向下平刺鼻根部。留针30min,每隔5min捻针1次,有症状时适当延长留针约10min。1次/d,6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两个疗程;艾灸取足三里、三阴交,用艾条灸,每穴灸10min;服用汤剂为中药自拟方:熟附子,干姜,乌梅,僵蚕,辛夷,苍耳子,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荆芥,地龙,路路通。以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连服半个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成人每次10mg,1次/d,连服半个月。

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成人每次10mg,每日一次,连服半个月或至症状消失。同时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每日两次,每次每鼻孔各一喷。连用半个月或至症状消失。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治疗半个月的临床效果对比(见表2)

  

3讨论

变态反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是由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以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发生于鼻粘膜的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的非感染性炎症,临床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它的发生机制为当同一致敏物再次进入机体时,与位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其释放主要生物活性介质有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其中组胺为变应性鼻炎中最为重要的介质。它们作用于靶组织,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行增高,液体渗出,组织水肿,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活动亢进,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反映。

纳入本研究的入选对象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3岁;治疗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58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期以及症状积分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替利嗪是一种强效的H1受体拮抗剂,口服进入体内,迅速与靶细胞膜上的组胺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激活靶细胞。从而阻止或减轻过敏源激发鼻粘膜引起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一系列症状。

中药自拟方中黄芪、白术、防风三药联用对免疫系统效应较为肯定,不仅对体液免疫、单核巨嗜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且对红细胞免疫也有增强作用[3-4]。辛夷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p物质释放;苍耳子可促进鼻黏膜分泌物吸收,扩张局部微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消退[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迎香穴能抑制和降低局部毛细血管壁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组胺的形成和释放。另有研究证明,自我按摩迎香穴,可减轻鼻部充血。王双龙[6]等认为:针刺迎香穴可以调节鼻腔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使血管运动功能重新恢复,致鼻分泌物减少,临床症状消失。

将针灸、汤剂和西替利嗪三者结合用药,可近期阻断变态反应的病理过程,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调整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晚期复发率,减轻发作时症状,与单纯应用西医西药治疗的远期效果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C].2007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书面交流.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77

[3]王秋菊.玉屏风散的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10,(1):45-47

[4]王亮,卞慧敏.玉屏风散的免疫效应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5):48-51

[5]杜英杰,孔令娟,杨杰.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80-281.

[6]王双龙,李国忠,陆矿新.针刺迎香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附58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3):89.

论文作者:赵立恒陈玉其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季节性论文_赵立恒陈玉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