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_张武

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 526060

摘要:多模态通信体系在进行通信时,因不同模式通信体系在接口类型、通信协议方面的差别,导致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一体化融合设计思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设计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多种模式的通信手段,例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有线通信等,每一种通信模式又随着时代、技术的演化为多种模态。以移动通信为例,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1G通信,接着90年代出现2 G通信,后来又产生了3 G通信,近几年来4 G通信又投入使用[1]。多模态通信体系存在接口多型化、通信协议多样化的问题,而影响系统之间的通信质量与效率。针对该问题,可通过构建一体化模式来解决。实际上,在军用通信、军民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中已有实践[2]。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

1 多模态通信体系融合设计思路

1.1 通信手段集成

不同模态的通信体系通信模块和接口形式多样,将各种模块集成开发,构建一体化系统,利于优化网络结构,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效能[3]。所以,通信手段集成是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思路。

1.2 终端与网络融合

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带来各种形式的终端设备,例如车载终端设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固定终端设备等,采用终端融合技术可以使各种通信手段相互配合及互为补充。多种模态的通信网络融合,便于对通信系统实现综合控制。

1.3 全IP化

按照通信网络发展态势,全IP化是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通信设备已支持IPv4协议,而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来临,支持IPv6协议也成为必然选择。所以针对新一代通信设备采用全IP设计是确保信息安全的核心环节。

1.4 设备小型化

通过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分块和接口集成模式,采用智能化管理和小型化技术,压缩系统规模,实现通信设备小型化和多功能需求。

2 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

2.1 整体架构

有线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多模态通信体系,以通信控制设备为核心,将不同模态通信体系和终端应用连接成一体化网络架构,满足高速、高性能的通信保障,如图1所示。

通信控制设备兼具高速宽带、IP网关、无线Mesh网络连接、动态路由等多种技术于一身,提供视频、语音、数据、传真等多种业务类型,是构建高速、高性能、高质量通信平台的重要保障。监控终端和管理服务器可以对多模态通信体系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提供状态监测、故障报警、维护管理等功能,满足信息化管理需要。

2.2 通信模块设计

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技术具备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的专项接入能力,支持TCP/IP、TDMA、CSMA/CD等多种协议,通过分组交换、协议变换和动态路由等功能,在组网节点内自动选择最佳路由,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通信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单元、网络交换处理单元、数字话音模块、分组话音模块及各类接口模块。接口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话音模块通过ST-BUS总线连接,以太网总线再通过网络交换处理单元与主控单元通信,ST-BUS总线则直接与主控单元通信。主控单元上连接有显示接口、服务器接口。主控单元主要负责系统数据传输及对信道单元、话音模块的控制,并通过服务器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通信。网络交换处理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在主控单元控制下转发以太网数据。接口模块包括光传输接口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CMU接口模块、MDSL接口模块、E1接口模块、语音终端接口模块等。光传输接口模块集成了SDH芯片,采用嵌入式光纤通信方案,在芯片上集成了时钟提取、时钟恢复、交叉连接、开销处理、以太网映射等功能,配合CPU模块、时钟处理芯片、以太网交换机以及外围光纤接口和以太网接口,实现SDH业务映射与去映射、高低阶信元的交叉分配。

2.3 关键技术

2.3.1 IP化技术

为了实现全IP化——通信设备IP化与通信业务IP化,对通信协议进行了规范处理,建立了完备的标准体系,制定了接口标准,减少了接口类型及接口之间传输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使转换设备数量减少,设备之间的互联关系得到优化,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同时对设备内部IP交换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以太网交换芯片与三层路由转发功能的软交换体系,具有延时小、成本低、易用耐用的特点,并可避免以太网广播风暴,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2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将通信卫星作为移动通信的中继站,可扩大通信覆盖范围,特别是为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限制地区提供机动灵活的通信业务,例如在偏远山区、灾害发生区、远离陆地的海洋上这些常规移动通信难以覆盖的地区,借助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可弥补陆地蜂窝系统与有线网络覆盖盲点,解决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在通信困难地区的服务难题。

2.3.3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结合技术

在IP数据组网过程中,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结合是重要的组网策略。开展通信业务时,组网状态稳定后首先采取静态路由配置管理,建立网络架构以后通过静态路由备份多跳路由参数,而在网络维护时可采用动态路由技术。在中速信道状态下,为减轻链路带宽被协议控制报文占用比例,应配置为静态路由表。动态路由借由协议控制报文路由表的封装,被洪泛告知给所有节点,其编制方式将IP地址与专有地址结合起来,通过调用SPF计算,并动态计算负载与信道带宽,经过动静结合获得全网路由,优化了数据传输路径。

2.3.4 卫星通信宽带化

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卫星互联网业务,并且基于Ka频段的卫星宽带技术也成为发展主流。与以往通信卫星最大区别是,宽带卫星可提供互联网多媒体业务。其技术关键是将点波束与频率复用技术结合起来,使通信容量扩大几十倍到一百倍以上,并为卫星中继站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3.5 多信道管理技术

多模态通信体系不同信道传输质量、速率有较大差别,需根据传输质量的差别进行排序,以确定不同信道的优先级,并在信道切换时设置数据流量缓冲机制。管理层设在链路层,通过监控相关节点的信道质量,在需要切换信道时选择最佳信道,并在信道质量改变后及时调整链路层路由表,使数据传输自动进入最佳链路中传输。

3 结语

一体化通信模式在军事、应急通信领域已获得一定的应用,在民事领域更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如在交通、能源、金融、工业自动化、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等领域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研究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IP化技术、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结合技术、卫星通信宽带化、多信道管理技术的应用,为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玉超. 多模式移动通信技术的探究[J]. 中国新通信,2012,14(6):66-68.

[2] 徐亚冲,赵越. “军民一体化”应急体系下新型协作通信应用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2015(6):51-55.

[3] 刘兴旺. 移动通信本地网建维一体化模式的分析和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9):6824-6826.

论文作者:张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多模态通信体系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_张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