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功能出血辩证治疗论文_孙本清,韩文智

阐述功能出血辩证治疗论文_孙本清,韩文智

孙本清 韩文智

(河北省张家口是沽源县中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400)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18-0

提起“功能性子宫出血”是西医名称,中医称这个病为“崩漏”。 这个病中医称它为“崩漏”,崩漏虽然常常同时并提,但崩和漏却是两种不同的症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崩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也就是说,“崩”就是经来血量特多而急猛,形若山崩洪水下泻,病情危急,必须急治,一般称作“血崩”或者“崩中”。“漏”与此相反,其来势缓慢,出血量少,连续不断,像屋檐漏水,所以又称它为“漏下”。崩漏可以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衰,也可变作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可能变成崩。

1 中医病机

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崩漏病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漏下多因肾虚、血瘀,冲任失约所致。崩中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2 中医诊断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2.1 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2 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2.2.1 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2.2 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2.2.3 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 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2.2.4 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2.2.5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2.2.6 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2.2.7 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2.2.8 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2.3 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2.4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2.5 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中医辨证论治

3.1 血热崩漏

胞宫血热证:经来无期,阴道突然大量流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紫红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便秘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清热凉血止血。清热固经汤加减或凉血十炭汤方药组成(生地炭20克,地楡炭15克,黄芩炭15克,柏叶炭15克,血楡炭15克,芥穗炭10克,酒当归12克,艾叶炭15克,棕榈炭15克,大小蓟炭15克,益母草30克)。

3.2 瘀阻胞宫证

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紫暗或挟有瘀块,少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有斑点,脉涩。化瘀止血。逐瘀止崩汤加减。

3.3 肝郁气滞证:

经期紊乱,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精神抑郁,性急易怒,经前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苔薄黄,脉弦。疏肝理气,逍遥散加生地、枸杞子、山茱萸、益母草。

3.4 脾不统血证: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面色?白或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便溏,舌淡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或芤。补脾摄血。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三七。

3.5 肝肾阴虚证:

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或有盗汗,舌质红,苔少而黄干或无苔,脉细数。滋补肝肾。左归丸去牛膝,加丹皮、女贞子、续断、益母草。

3.6 脾肾阳虚证:

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畏寒肢冷,面色白或晦黯,腰膝酸软,或有浮肿,尿频而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肾。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益母草。

3.7 心脾气血两虚证:

下血如崩似漏,精神倦怠,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心悸失眠,不思饮食,面色淡白,舌淡嫩,脉细缓。补益心脾气血。归脾汤加枸杞、山药、山茱萸。

3.7.1 辨证论治:

(1)胞宫血热证: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清热凉血止血。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

(2)瘀阻胞宫证: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晴或黑,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沉涩或弦紧。活血化瘀。逐瘀止崩汤加炒蒲黄、茜草炭等。

(3)胞宫湿热证:经血淋漓,或骤然量多如崩,血色深红或紫暗,质粘稠,带下量多气腥臭,小腹胀痛,或有发热,渴不欲饮,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止血。三妙红藤汤加减。

(4)气不摄血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白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脉虚大或细弱。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加淮山、升麻、茜草炭等。

(5)肾阴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滋补肾阴。左归丸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6)肾阳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尺部尤甚。温补肾阳。右归丸去附子、肉桂,加黄芪、巴戟天、仙灵脾等。

功血(漰漏)是历史考证过的,《济阴纲目?论崩漏杂治法》曰:"丹溪云: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通流。"

漏下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妇人有漏下者"。《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漏下候"

崩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崩中出血"。《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崩中候"。崩和漏的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是其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其主要机理是由冲任损伤,不能固摄、制约经血所致。崩漏证在临床上可分为血热、血淤、气虚、肾虚和郁怒五大类,这五类里面又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治疗方面,初宜止血以塞其流,中宜清血以澄其源,终宜补血以复其旧。

论文作者:孙本清,韩文智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阐述功能出血辩证治疗论文_孙本清,韩文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