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论文_盘小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论文_盘小燕

广州市越秀区秉正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作为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 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在深度解析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深入的探讨了小学音乐欣赏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音乐欣赏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让小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能够有效启发灵感,陶冶情操以及培养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新课程改革的本质

新课改要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如果能改变一直以来在音乐课上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那么多年来音乐课课堂效率低下、音乐课虚设的缺陷就可以改善。同时,新课程改革有别于传统应试教育,其本质在于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强调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学习关系,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艺术和能力方面的均衡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当中,打破传统的定量评价模式,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教育。

3 当前小学音乐欣赏的现状

3.1 当前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传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是音乐教师将音乐作品及其作者生平介绍给学生,然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形成初级感受,然后教师将音乐作品拆分进行详细听赏,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最后学生再进行一次完整听赏。这种音乐欣赏模式是传统音乐欣赏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抹杀了学生对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3.2 音乐实践体验不足

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主要集中对作品形成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而对于音乐本身的美感和价值涉猎很少。对音乐作品背景故事的讲解远远多于学生实践听赏,且讲解内容是教师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被动接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限制了其想象空间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多维度理解和听赏。

3.3 教学方法和设备陈旧

目前多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更多的时候只是负责将音乐作品播放,对于音乐本身的讲解很少。并且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学设备严重落后,很多音乐欣赏播放器音质效果不佳,严重影响音乐作品的听赏。

4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策略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胜于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产生好奇,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形象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通过抽签等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选择不同音乐曲目,然后引导他们在组内进行讨论,总结欣赏感受,最后再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情感体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活动结束后,分别对他们的汇报作出评价,教师要善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将生活融入音乐欣赏教学

小学音乐欣赏课当中,音乐作品是课程的载体,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听赏,感受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故事,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和描述,从而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最终达到培养美感的目标,这也是小学音乐欣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是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动态描述,音乐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将音乐欣赏作品与小学生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美学的培养。将生活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当中有利于小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美。例如:在听赏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四册第六课《大海》作品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通过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在充满海的味的音乐声中诵大海、唱大海、演大海、画大海,并通过歌曲学习体验歌曲的情感表现。之后教师会对音乐作用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作品的创造的意境。最终在小学生内心当中潜移默化的建立起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学价值观念。

4.3 强化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合作关系,小学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听赏培养美学价值观,师生在音乐的听赏过程中,是平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教师不再是音乐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和学生一样的聆听者,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学生实时交流互动,分享学生的发现,共同徜徉于音乐作品当中,当学生针对作品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疑惑,教师也不要立刻给予答案,而是引领学生探索问题发现答案。此外,音乐欣赏教学的互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当中,也可以拓展到欣赏课之外,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与具有音乐爱好的小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尊重学生对音乐美感的认识,对学生体育的观点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度的点拨,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思维。

4.4 强调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化

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当中,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创新的培养,教师在音乐听赏的过程中,设定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音乐的美。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前奏部分深沉而有力,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设定情景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前半部分使用了深沉有力的音符,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景和思想?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发挥想象解读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

4.5 提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视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学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对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美感培养的认识,学校领导也要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从宏观的角度规划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制定音乐欣赏教学计划,引进具有全新教学理念和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不断的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生活的阳光品质,教师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合理引入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努力拓展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运用一些新思维、新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邹义辉.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2)

[2] 莫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推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5(11)

论文作者:盘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论文_盘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