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17-02
COPD(慢阻肺)属于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研究发现重度COPD者因病程时间迁延、心肺功能降低、合并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等原因而极易引发呼吸衰竭,且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则病情快速进展,可进展为肺性脑病、甚至死亡[1]。ICU内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能快速纠正血气指标和改善预后。我院ICU内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心肝肾脑等疾病或精神疾病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5~68岁,平均(54.8±0.2)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0~65岁,平均(54.5±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ICU内常规治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积极改善呼吸状况,病情严重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咳痰者应用祛痰药物治疗,并同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积极纠正酸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机型为PB840型,选择合适的面罩吸氧,设置呼气气压低于吸气气压,呼气气压4cmH2O吸气压6~10cmH2O。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气压,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治疗24h后监测PaO2、PaCO2等指标。24~48h内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部分改善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气流持续受限,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态势,与肺部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有关,关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认为慢性支气管严重、肺气肿等也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2]。COPD发病后,支气管黏膜变形、坏死,加上严重损伤及反复修复,气道阻塞越来越严重,损伤肺泡弹性纤维诱发支气管管腔狭窄,进一步削弱通气功能,肺部血液及气体分布失衡,诱发呼吸功能障碍。一旦诱发呼吸衰竭则死亡率明显增加[3]。无创呼吸机是呼吸衰竭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改善通气,促进CO2排出,增加通气量,缓解气道阻力,预防气道陷闭及改善肺内气体分布。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应用安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新军.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4):14.
[2]张凯,张国俊.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84.
[3]胡耀斌.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142-143.
论文作者:王向华,李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有效率论文; 呼吸机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气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