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集聚特征及效应研究--以河北省大河镇中塘镇张家窝镇曲寨为例_集聚效应论文

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集聚特征及效应研究--以河北省大河镇中塘镇张家窝镇曲寨为例_集聚效应论文

中国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集聚的特征及效果——以天津市张家窝镇、中塘镇与河北省大河镇曲寨村为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河论文,天津市论文,河北省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张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至1999年底,共有城市667个,建制镇1.9万多个,城镇化水平达30.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中国城镇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中国乡镇企业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造成乡村劳动力因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的非同步性而滞留在农村,又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如何改变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促进企业集聚,是目前城镇化与乡镇企业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张家窝镇、中塘镇及河北省大河镇曲寨村(以下简称“三镇(村)”)乡镇企业集聚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北方集体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集聚的主要特征、集聚的主要动力与制约因素和集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等问题并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概况

2000年7~12月,北京大学“中国乡镇企业集聚动力与激励方式”课题组对天津市张家窝镇、中塘镇及河北省大河镇的乡镇企业与人口集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作为北方集体经济发达地区的样本研究(注:根据北京大学“乡镇企业集聚动力与激励方式”课题组及该课题组成员姜世国、邹力对河北省大河镇调查资料:《天津张家窝镇与中塘镇调查报告》整理而得。)。三镇(村)的具体情况是:

1.张家窝镇。该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最南端,距区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天津市区2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和京福公路穿境而过,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镇域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总人口2.2万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2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该镇有工业企业108家,职工1.1万人,占全镇劳动力的91%。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9家,年利税3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含千万元以上6家)。工业以燃料化工、橡胶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四大类为主,工业集中尚在起步,规模较大的企业多分布在镇区,2个工业小区正在建设中。

2.中塘镇。该镇位于天津市东南部,距天津市区40公里,紧邻大港城区的天津石化工业基地,地处津港、山广、津淄三条公路相交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辖区面积30.2平方公里,耕地1.6万亩,总人口2.1万人。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1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工业产值为19.8亿元。该镇有工业企业120家,职工1.2万人,占全镇劳动力的87%。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工业以黑色金属加工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橡胶制品、汽车配件、电焊条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为主,初步形成了集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商贸区为一体的格局。

3.大河镇。该镇东邻石家庄市,距石家庄市12公里,距石家庄机场20公里;南邻鹿泉市,距鹿泉市市区10公里,石太高速公路从镇南经过,大宋铁路专用线从镇域内经过;辖26个行政村,镇域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总人口3.9万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1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2元,工业总产值达13.6亿元。该镇有工业企业159家,职工0.95万人,占全镇劳动力的43%。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工业以建材、造纸、冶金铸造、制鞋业为主。其中,曲寨村位于鹿泉市北5公里,石家庄西北15公里,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29亩,总人口为1936人。1999年,工业生产总值为7.4亿元,固定资产2.29亿元,从业职工达3500多人,解决邻村、外省市2500多人员就业。曲寨村共有工业企业11个,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工业以建材、造纸、铸钢等业为主,企业基本集中在工业小区内。

调查显示,三个调查样本均存在着乡镇企业集聚与相应的人口集聚现象,集聚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相似特征。但由于所在具体区域的基础条件与经济实力差异等原因,区别仍然很显著,即使是毗邻天津市的张家窝镇与中塘镇,企业与人口集聚过程也各有千秋。

二、乡镇企业集聚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一)集聚的共同特征分析

1.集体经济发达。据调查,三镇(村)的企业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乡镇政府拥有强大的财政实力,对整个社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政府有能力也愿意兴建各种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以三镇(村)的工业与住宅小区建设来看,除基础设施与相关公共设施基本由镇政府投资兴建外,住房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以成本价售出,还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这样既减轻了居民的负担,又提高了居民购房的热情。例如,张家窝镇除了企业统一投资建设公寓式住宅楼以外,还由镇政府投资建了幼儿园、学校、老年公寓、医院及文体设施,镇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大河镇曲寨村受政府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除住宅楼以成本价销售外,所有公共设施、供水、供暖等均由集体出资,居民免交电费,供暖费也仅出一部分。镇政府的这种行为大大调动了居民购房的积极性,三镇(村)住宅小区的入住人口均已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有的小区甚至吸引了附近村镇的居民入住。

2.企业、人口集聚以工业小区与住宅小区为基本形式。企业与人口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根据已有研究,乡镇企业集聚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高级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若干企业成组布局,或是建设工业小区,统一配置公用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明显的城镇功能分区体系。三镇(村)目前都已进入了成组布局或工业小区建设的较高级阶段,张家窝镇准备在中心镇区外建设一个轻工业小区与一个化工小区;中塘镇初步形成了集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商贸区为一体的格局;大河镇曲寨村工业企业已主要集中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工业小区内,该工业小区是目前河北省鹿泉市唯一的村级工业小区。同时,三镇(村)人口的集聚均以住宅小区为基本形式。从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这也是一种普遍趋势。在经历了调整、提高与快速发展阶段后,我国乡镇企业逐渐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追求在一定区域内共享基础设施以及由企业集聚产生的外部效应,并相应产生了企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等现象。在集体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状况主要以企业集中到工业小区和人口集中到住宅小区为基本特点。

3.乡村工业与人口集聚均以土地流转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目前,我国以小农为本位的农业经营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而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及大量兼业人口的存在,进一步限制了劳动力完全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因而,企业与人口集聚往往以土地的自由流转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和条件,对三镇(村)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张家窝镇采取集体农场形式,到1997年共有集体农场10个,集中了全镇59%的粮田面积。中塘镇与大河镇曲寨村主要采用将土地集中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的方式。其中,1998年大河镇曲寨村90%以上的村民放弃了土地的经营权,除村里5%的机动地以及每户5分的口粮田外,其余均交给村里十几个种粮大户,有的村民的口粮田也在近两年进行了转包。

4.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不发达。调查显示,三镇(村)企业基本以重工业为主。这种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类型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金,通过工业小区的建设,共享区域基础设施,产生良好的规模与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可以极大地控制污染,为社区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因而适合集聚。三镇(村)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普遍不发达,镇区建设主要以住宅与工业区为基本构架,商业与文化娱乐设施普遍匮乏,商业活动以小规模的零售商业和定期的集贸市场为主,相对于工业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共同特点。这种模式不能很好地利用工业的集聚与发展所提供的良好的基础条件,没有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改善社区环境及整个地区的发展没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5.采取限制性行政指令与指导性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与人口的集聚。调查显示,目前三镇(村)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的集聚,通常是通过优惠条件与限制措施相结合而实现。首先,小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其次,在企业入驻的初期,采取减免土地租金、相关费用、税收等优惠措施。第三,村镇社区集体和镇政府规定,新建企业必须进入工业小区。同时,已有企业的新建、扩建,原则上也要求进入工业小区;而原有企业搬迁比较困难的,则任其自生自灭,对亏损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对人口集聚过程同样采取优惠政策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针。例如,张家窝镇在镇区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的同时,由镇政府与所在村集体对购买住房的农户分别补贴部分购房款,并给予其它优惠政策(如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清再次优惠等),规定除高村和东琉城两村之外,其余各村一律停止在原农村新建或翻建住宅,合建中心镇区,但允许农民保留村里原有住宅;中塘镇的情况也类似;大河镇曲寨村不仅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采取的措施更彻底,除了对购房有相应的补贴外,对农户原有的宅基地、住宅分别给予估价、补偿,不允许保留原有住宅,村民必须迁入规划住宅区内。

(二)集聚的特征差异分析

1.区位条件引发集聚类型的差异。产业性质对企业集聚起着关键性的指向作用,区位条件则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业而与企业集聚发生关联。张家窝镇与中塘镇分别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与大港区内,乡镇企业在起始阶段都是利用紧邻天津市的优势,依靠分流出来企业而逐渐发展壮大。但目前张家窝镇工业小区紧靠京福公路,距天津机场40公里,从天津市区到经济小区仅15分钟路程,享受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并且医药化工已有一定基础,以后的产业方向将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主;中塘镇则紧邻大港城区的石化工业基地,受其辐射与影响,企业主要也从事相关产业,近期不会有太大变化;曲寨村的乡镇企业由于受石家庄市的经济辐射弱,并主要依托当地资源而发展,故其行业发展趋势的市场指向作用更为强烈。人口集聚同样受区位条件的影响而有差异。

2.产权制度影响下集聚强度的差异。对于企业集聚而言,产权的归属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三镇(村)中,大多数企业为集体所有制,其中大河镇曲寨村企业归属于村集体所有,张家窝镇与中塘镇的企业则归属于镇级集体所有。相应地,企业集聚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曲寨村工业小区仅为村内企业集聚体,而张家窝镇与中塘镇工业小区集聚的对象与范围则广泛得多,不仅有镇内各村的企业加入,还有镇域乃至市域之外的企业进驻。

产权制度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张家窝镇镇域住宅小区内入住人口基本为镇域范围内人口,中塘镇迁入居民住宅楼的居民除本镇人口外,还有部分大港区居民,而大河镇曲寨村为了保障集体资产与集体内部成员的利益,对入住别墅区与高层住宅楼的居民有明确的限制,只允许本村村民购买并给予购房补贴。

3.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方式的不同引发人口集聚强度的差异。虽然三镇(村)的农业都采用了规模经营方式,但由于土地流转与经营方式不同,由此引发的人口集聚强度也有差异。在强大的集体经济支持下,张家窝镇对土地流转采取集体农场的形式,实行统一的机械化管理。集体农场除了承担基本的耕作费用外,每年还要向农民定额交粮,余下的收益归农场经营者,农民从集体得到一定的收益而不用付出任何成本,致使集体负担过重。大量农民在交出承包田进入城镇居住的同时,保留着原宅基地与住宅和口粮田,近两三年来,有不少农民要回自己的承包田,分散趋势加剧,人口进一步集聚过程受阻。中塘镇与大河镇则采取以市场为核心的有偿服务和自由流转方式。其中,大河镇曲寨村成立的农业公司为村民农业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有偿服务,但不承包土地,而是通过平均每亩100元~150元的承包费将土地交由村里十几个种粮大户耕种,村集体没有任何负担且获得了村民的支持。目前,除了家中有老人的农户,大部分村民将口粮田也交由集体经营,人口集聚相对比较彻底。

4.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造成集聚程度的差异。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政府在为乡村社区提供基础设施与文化环境建设费用的同时,有的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社会保障。张家窝镇和中塘镇的社会保障主要解决老、弱、残、孤寡及军烈属的生活保障,对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尚未考虑。曲寨村则由于村集体单元小而经济实力相对强大,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在给全体村民进行财产保险后,从1995年开始实行养老保障制度。村集体规定,凡65岁以上的村民村里年均发给每人720元的保险费,在此基础上,老党员外加党龄补贴,老干部外加职务补贴,企业上班的职工另有3%工资保险。同时,在村民购房时,对于原有的住宅和宅基地都进行了估价,将其计入村民的收益中,使农民不再将土地视为最后的保障而不愿放弃。因此,承包田与原有住宅已不再成为集聚的阻力,村民积极响应住宅小区的建设与集中,人口集聚过程顺利而彻底。

三、乡镇企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1.不能简单地强调乡镇企业集聚。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制约了乡镇企业本身的发展。通过企业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其收益一般会超过企业集聚的成本,从而对企业及整个社区都有更大的意义。因此,目前倡导乡镇企业集聚是必要而且明智的。但是,提倡乡镇企业的集聚并不意味着凡是分散布局的企业都必须集聚,集聚也要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及行业部门等因地制宜。对于本文分析的三个调查样本而言,这些地区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集体经济发达并有一定的积累,乡镇政府在现阶段可利用集体积累用于各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小区与住宅小区的建设提供启动资金、财政补贴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使社区的建设意图能够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促使人口集聚。此外,这些地区产业偏向重工业生产行业,诸如石化、建材、机械等,这些行业通过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收益,并可以明显改善环境,因而集聚是必要的。但对于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多从事诸如纺织、服装等轻工业,这种产业所需场地不大,规模小,并正处于资金积累阶段,现阶段搬迁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此,企业集聚需要因地、因时及不同行业等加以区别对待。

2.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及人口集聚的关键因素。产权制度对企业与人口集聚的影响,主要通过土地制度与集体利益的再分配而发生作用。这种差异往往造成企业与人口集聚的地区分割,使企业与人口集聚难以达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其分散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的廉价,企业建立在原乡村社区内,只需偿付廉价的土地费用甚至没有土地成本。如果企业追求集聚效应而离开原社区,意味着要付出较高的土地成本,往往造成村属企业集聚到村里的工业小区,镇属企业集聚到镇里的工业小区,形成了鲜明的地区分割。而产权制度对人口集聚的促动与限制,突出的表现之一则为购房补贴及相关的福利。农民购房时,原乡镇政府一般为自己社区内村民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及相应的优惠,而其它社区内的居民则无法享受到优惠待遇,这同样也是原有集体利益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但产生的制约与后果极为严重。诸如曲寨村,由于不愿其他地区人员分享原有集体利益,住宅小区拒绝外来人口进入,只是单一的村级人口的集聚体,既妨碍了更大规模的人口集聚,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个社区缺乏活力。因此,消除产权差异造成的影响,使企业与人口集聚更趋合理,既需要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同时又能够合理分配原有集体利益。

3.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应当引进市场机制。乡村工业与人口的集聚通常以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为前提,只有乡村劳动力与农业生产活动完全脱离并不受土地制约时,才会根据非农业生产的需要选择集聚而不受地域限制。三镇(村)人口集聚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地集约利用与适度集中的举措,但由于采取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张家窝镇进行土地流转后采取了大规模的土地集中以及基本费用由集体承担的方式,结果造成集体亏损,土地集中的规模也开始下降;大河镇曲寨村,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推向市场,明确规定了承包者应当承担的费用与责任,集体并不承担任何费用,既没有给集体增加任何负担也受村民欢迎,许多村民将口粮田也交由集体管理,为人口进一步集聚扫清了障碍。强大的集体经济在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基础的同时,原有的行政惯性也往往造成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而忽略市场机制,成为另一种制约,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中应当重视引进市场机制。

4.人口集聚过程中户籍制度的制约作用有限。户籍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城镇化滞后的根由,但对乡镇企业与人口集聚的作用有限。愿意到镇区居住的农民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户口问题,许多农民在入住镇区后也没有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反而认为保留农村户口更有价值。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没有得到其它保障时,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因而不愿轻易放弃。以张家窝镇为例,镇区有1.3万人居住,但其中92%的人口为农村户口,在基本保留农村承包地(至少是口粮田)的同时,大部分居民也保留了原有村落中的住宅,这种人口集聚实际上并没有起到“退居还田”、节约耕地的目的。中塘镇的情况也类似。但大河镇曲寨村则由于对全体村民实行了社会保险,村民很乐意将承包的土地与口粮田交由集体管理,并在迁入小区时拆除了原有住宅。

5.住宅小区建设应当地域集中并坚持住房商品化。由于乡镇住宅小区的建设资金一般来源于乡镇集体的财政收入、村民集资等,资金有限,因此在尚未形成规模前,应当集中设点建设,保证社区住宅小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物业管理,与乡村居住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以吸引人口入住。张家窝镇在建设初期,在镇区规划建立一个住宅小区,并规定各村不允许新建住宅,必须在镇区购房或新建,因而能够集中财力,形成完备的设施环境,吸引了大量农民入住,住宅区规模逐渐扩大,物业管理也运行良好,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相形之下,中塘镇的小区建设在起始阶段即分三个住宅点进行建设,结果目前只有一个住宅点运行状况较好,其余两处由于无法形成规模,下水设施、周边基础设施与住宅小区环境问题难以改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无法实施,居民也颇有怨言,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反而起到了负面影响。因此,在乡镇住宅小区建设的初期阶段,首先应当选定适当的地点集中建设。同时,三镇(村)的住宅小区建设也说明,有能力的集体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补贴及优惠条件,但仍然应当坚持住房商品化的原则,否则集体负担过重无论何时都是极大的隐患。

6.住宅小区的建设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应有完整、统一的规划。乡镇住宅小区面对的是广大乡村居民,这部分人口虽然离开村落进入镇区,但仍有人间歇从事农业活动,在建设中要考虑这部分人口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相应的户型以适应需要。同时,应当适度控制别墅的建设,鼓励建设中高层住宅楼。即使建设别墅,也要根据当前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特点调整别墅面积与规模,以免占用过多的耕地。大河镇曲寨村的别墅住宅面积过大,三层的别墅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有一层基本空置,同时每户占用2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既不适合目前的家庭结构,浪费了财力,又没有达到人口集聚、节约耕地的目的。中塘镇也存在此类问题。张家窝镇的住宅小区则主要采用中高层住宅楼,人均居住面积27.1平方米,结构也较为合理、适用,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此外,三镇(村)住宅与工业集中过程的一个较为成功的经验是整体建设中均有统一规划,避免了盲目性与重复性。因此,无论是工业小区还是住宅小区的建设,都应当从更高层次出发,要与整体区域相协调,防止重复建设,更有效地利用与配置生产要素。

标签:;  ;  ;  ;  ;  ;  ;  

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集聚特征及效应研究--以河北省大河镇中塘镇张家窝镇曲寨为例_集聚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