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综合调查报告_政企分开论文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综合调查报告_政企分开论文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综合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中国论文,政府官员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鉴于国家已把实现政府与企业分开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问题,以更好地为深化改革和实现政企分开提供参考依据,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和深圳社会发展研究所共同设计了《政府行为变化特征调查问卷》,在全国69个城市对地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480份,共收回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95%,该项调查共获得数据4.5万个,调查数据由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对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本报告主要考察以下问题:(1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2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转换行业协会存在问题;(3 )中央政府在推动改革中的作用和地方利益;(4 )地方政府官员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5)政府机构改革将触及地方官员的切身利益,他们怎样看待自身地位,作出何种选择。

一、地方官员对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

1.企业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适应状况

在对地方政府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业务主管的调查中,提出“本部门管理范围内企业对于1994年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适应状况”的问题,回答“很适应”的占1.3%,“基本适应”的占4.2%。“一般”的占29.3%,回答“不太适应”的为33.9%,而“很不适应”的占4.2 %。对宏观经济政策不适应或很不适应的近四成。

企业不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被调查地方政府各部门领导中的27.7%认为来自企业内部,56.9%的人认为是企业外部原因,持“不清楚”或其他原因的占15.4%。

2.宏观经济改革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

1994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企业找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次数总体上有所减少。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没有变化的占26.2%,回答减少的占41.8%,比回答增多的高近10个百分点。

与此相适应,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政府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也有所缩小;在调查中,回答管理权限不变的占34.4%,而回答管理权比以前缩小的占55.7%,回答比以前有所扩大的仅10%。

进一步分析表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部门管理权限的缩小,在行业主管部门反映得尤为明显。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官员对该项调查的回答如表1所示。

表1 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部门管理权限的变化(%)

综合经 行政主行政管

济部门 管部门理部门

本部门管理权限比以前扩大 10.1

6.4

17.3

本部门管理权限比以前缩小 51.9

63.1 45.9

本部门管理权限没有变化38.0

30.5 36.7

表中数据反映出,在地方政府三类经济部门中,行业主管部官员认为“管理权限缩小”的比例最高,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管理权限扩大”比例最低。这种变化,为今后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等形式奠定了基础。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有利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对此问题,2/3的地方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回答是肯定(详见表2)。

表2 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人数 频率%

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

304

66.6

无影响 98

21.5

不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54

11.9

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行使权限以资产处置和投资决策权为主,行使这两项权限的占被调查人数(回答者限选一项)的77.9%。而在列的其他4项权限中, 无一项回答人数超过总数的10%。具体数据见表3。这种状况表明,一方面, 经过近些年来的改革,企业在一些方面特别在税后利润分配、进出口和产品劳务定价方面已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另一方面,涉及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资产处置权和投资决策权,却多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控制。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投资决策和资产处置的有关决定,应在公司内部作出,而不应由政府部门干预(国有独资公司除外)。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转换职能、推进政企分开,以最终实现企业自主经营。

表3 本部门对企业行使的权限(限选一项)

人数频率%

资产处置权21045.9

投资决策权14632.0

工资奖金分配权 44 9.7

税后利润分配权 21 4.7

进出口权

21 4.7

产品劳务定价权 14 3.0

合计 456100.0

3.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政企分开

1994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各项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逐步规范了企业和政府行为,建立起市场规则,从总体上看,缓和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政企分开。

从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手段来看,政企间彼此协商,签定合同协议等经济手段,逐步代替了行政命令。调查表明,在政府部门实施对企业管理最常用的手段中,彼此协商占43.8%,签定合同协议占25.3%,经济调控占17.5%,这三项经济手段合计为86.6%,而采用行政命令手段的仅为13.4%。这种状况,既表明经过近些年来的改革,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逐步为经济手段所取代,同时也反映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制度变迁中,政企仍难以分开,还需花大力气解决。

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摩擦或矛盾的变化来看,总体上有所缓和。被调查的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的49%认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实施后,政企之间的摩擦或矛盾比以前有所缓和,而仅有24.8%的人认为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从对政企分开的影响来看,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企分开,持这一看法的人占71.4%,而认为“加重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观点的人仅占12.6%,比前者低58.8个百分点。

4.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

宏观调控是不是明显的计划手段,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的46.9%认为是,而47.1%的人认为不是。对“1994年起实行的宏观调控是新一轮紧缩的开始”的说法,同意与不同意的人分别占43.9%和42.6%。

对于“您认为目前经济生活中最大的隐患是什么?”问题的选择:34%的人认为是“国家企业亏损面加大”,31.3%的人认为是“物价上涨过快”,16.2%的人选择“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下降”,9.1 %的人认为“失业人数增加”,还有7.8%的人选择了“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对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抱有较大信心

地方政府官员怎样看待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一问题,列出了信心“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甚至没有”5个选项请他们回答。结果表明,对今后经济体制改革信心较小和很小甚至没有的地方政府官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2%,认为“很大”的占17.9%,选择前两项的人数合计占全部被调查地方政府官员的近2/3。

地方政府官员对今后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抱有较大信心,从而形成拥护、支持并贯彻下一阶段改革的基础条件。

二、政企分开与转换政府职能

1.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在于机构改革

在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进行调查中,提出“您认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在给出的三项选择中,认为重点是“建立中介组织”的占7.7%,选择“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占23.5%, 而把“政府机构改革”作为重点的高达65%。从而可见,“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在于政府机构改革”已成为多数地方官员的共同心声。

政府机构改革是否会对政府官员的个人前途产生不利影响?被调查人中的81.1%持否定看法,仅有18.9%的人认为会对个人前途产生不利影响。

2.行业协会的组建与经费来源

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不会不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在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42%的人认为企业离开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而无法在市场上公开竞争,而58%的人认为没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在市场上可以公平竞争。

实现政企分开后,行业协会作为沟通企业与政府关系的一种中介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行业管理部门改成行业协会的做法,存在着不同看法。

表4 怎么看行业主管部门改成行业协会(限选二项)

选项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累积频率

频率% 频率%

%

换汤不换药

①30.5⑤ 3.3

③33.8

有其名,无其实④12.8①35.3

①48.1

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

②29.9⑥ 1.8

④31.7

有利于更好为企业服务 ③15.0③15.4

⑤30.4

有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③15.0④12.2

⑥13.7

协调企业利益,维护公平竞争⑤ 1.5②32.0

②42.3

合计 100.0 100.0

200.0

由表4可见, 地方政府官员对行业主管部门改为行业协会的做法有较大争议。在第一选择中,持“换汤不换药”和“有其名,无其实”看法的合计占43.3%,累积频率(两项选择频率的和)达81.9%(累积合计为200%),这两个选项分居第一选择和第二选择的首位。 在肯定这种做法的选择中,“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和“协调企业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分居第一选择和第二选择的第二位,其累积频率分别处于第4位和第2位。此外, 同意“行业主管部门改为行业协会有利于更好为企业服务”看法的累积频率也较高(30.4%)。

从调查数据来看,半数以上的政府官员认为行业协会应由企业自发组成。被调查人中,认为行业协会的组建应“由行业主管部门改组”的占38.9%,认为应由“国家重新组建”的占10.2%,而认为应当“企业自发、国家认可”的占50.9%。

与上述意见相一致,多数政府官员认可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于企业。其中,43.3%的人认为应由成员企业交费,29.8%的人认为来源于服务性收费,这两项合计达73.1%,而认为经费来源主要应是事业费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8%。

三、中央政府推动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1.建立市场经济,中央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官员是如何认识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的呢?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类问题请他们回答。

调查表明,80%以上的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中央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必须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资料数据请参见表5。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央政府作用是最重要的”这一问题,持赞成意见的有38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3.9%; 而不同意这一观点的仅40人,占8.8%。前者人数比后者多出近9倍。该项调查数据反映出,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政府推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持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的态度。

表5 是否同意下列观点(限选一项):

(%)

同意 无所谓不同意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3.97.3

8.8

中央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2.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7.76.6

5.7

必须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

3.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政府不应干预

表6 下一步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力量是(限选一项)

政府官员

企业家

人数 频率% 频率%

1.企业家

154

33.7 40.5

2.中央政府官员 133

29.2 26.2

3.地方政府官员 84

18.4 16.3

4.企业职工 67

14.6 15.4

5.专家、学者 20.4

0.3

6.其他 163.6 1.3

建立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放弃干预。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7.7%的人认为“政府不应干预”,而近八成的人认为政府应该进行干预,后者是前者人数的4.5倍。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又以中央政府的调控最为重要和有效,这一看法,已成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的共识。在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87.7%的人认为“必须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而不同意这种看法的人仅有5.7%。

地方政府官员的认识和行为,是中央政府各项改革措施最终能否得到贯彻的重要保证。地方政府官员的上述认识,有利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转换职能,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

2.企业家和中央政府官员是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力量

地方政府官员如何认识中央政府官员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下一步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的力量是什么”的问题,并给出5类人员以供选择,数据如表6所示。在456 名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有154人(占总数的33.7 %)认为企业家是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力量;有133人(占总数的29.2 %)认为中央政府官员是最重要的力量。两项的累计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近2/3。再从政府官员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是“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力量的被调查者占47.6%。而认为企业家和企业职工是最重要力量的人为48.3%。

在企业家问卷中,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40.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家是推进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力量;而认为政府官员是推进企业改革最重要力量的被调查人数的42.5%,其中26.2%的人认为中央政府官员是最重要的力量。

该项问题的调查表明:第一,与改革初期完全由中央政府官员推动改革的作法相比,目前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官员已成长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特别在企业改革方面,企业家已成为主导力量。第二,在各级政府官员中,中央政府官员仍是推动改革的最重要力量。

3.地方政府官员看地方利益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利益。对于这一点,地方政府官员持何态度?对此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2个问题(见表7)。

表7 是否同意以下观点(%)

政府官员企业家

同意 无所谓 不同意同意 无所谓 不同意

1.属于地方的利

益即使有政策

62.5

6.5 31.0 57.9

10.931.2

限制,也要全力

向上争取

2.为减轻宏观经

济改革带来的

压力,地方应根 80.7

4.9 14.4 82.18.4 9.6

据自身情况采

取有效的应对办法

对“属于地方的利益,即使有政策限制,也要全力向上争取”的提法,近2/3的被调查地方政府官员表示赞同,近1/3的人反对。在同时进行的企业家调查中,同意这一观点的企业家占57.9%,略低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比例,持不同意看法的企业家比例与政府官员相同。

对于“为减轻宏观经济改革带来的压力,地方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的观点,地方政府官员的80.7%持赞同看法, 14.4%表示反对;表示同意这一提法的企业家占82.1%,高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比例,相应地,表示反对的企业家仅占9.6%,低于政府官员。

在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官员日益成为推进改革重要力量的情况下,该项调查结果反映出以下倾向:一是当中央改革政策与地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抵制,从而存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讨价还价”的“谈判”,增加推进改革的难度,因此更应注意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方的利益协调。二是会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做出对中央政策的补充,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地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中央政策的变相抵制,使中央政府推进改革的方针政策难以落实。

四、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

1.现代企业制度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否真正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这个问题,47.8%的地方政府官员回答“能够”,回答“不清楚”的占23.8%,而认为“不能”的达28.4%。

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不能或不清楚呢?究其原因,49%的人认为是“外部条件不配套”,23.2%的人回答“未能解决产权问题”,而18.8%的人提出是“政企仍难以分开”,这三项企业外部因素合计达91%,与认为“内部问题不能解决”的9%形成鲜明对照。

从而可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应在完善外部条件、解决产权问题和实现政企分开等方面花大力气。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基本形态,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着重于转换经营机制。那么,仅靠公司制改组能否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92.9%的被调查地方政府官员回答“不能”,仅有7.1 %的人认为“可以”。为什么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仅靠公司制改组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对于我们给出的原因,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择如表8。

表8 仅靠公司制改组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原因 (限选一项)(%)

全国(不含深

深圳市全国(含深

圳市)频率

频率 圳市)频率

1.产权难以明确 0.053.8 3.7

2.政府职能难以转换 6.123.1 7.3

3.《公司法》难以贯彻3.1 7.7 3.4

4.无法摆脱行政干预 7.8 0.0 7.3

5.受企业经营状况制约7.311.6 7.6

6.内部人事、机构变革难 3.4 3.8 3.4

7.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太重

69.5 0.0 64.7

8.其他 2.8 0.0 2.6

从调查数据来看,近2/3的人认为“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太重”是公司制改组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最主要原因,选择其余各项因素的人数比例无一项超过10%。其中大于7 %的是“受企业经营状况制约”、“政府职能难以转换”和“无法摆脱行政干预”。这项结果显示,在公司制改组的同时,必须注意解决企业的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问题,还必须与政企分开、转换政府职能结合进行。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难点是未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产权不明和政企不分

我们列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10项难点,请被调查者选择,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难点选择 (限选三项,按重要程度排序)

1.产权不明 41.45.55.552.4

重要

62.1

2.政企不分 11.2

20.04.035.2

重要

27.6

3.未建立社会22.8

31.6

23.077.4

重要

58.6

保障机制

4.劳动力市场 1.15.54.411.0

一般6.9

不完善

5.党政关系不顺

1.14.65.511.2

一般

17.2

6.存在内部

1.87.2

11.220.0 较重要 24.1

管理问题

7.政府职能

7.2

11.29.427.8 较重要 13.8

难以转换

8.企业分配机 0.73.14.8 8.6 不重要 31.0

制改革难

9.宏观管理体10.79.6

26.7 7.0重要 34.5

制不配套

10.企业没有 1.31.74.2 7.2 不重要 20.7

自主权

11.其他 0.70.01.3 2.0 不重要

3.5

合计 100100100 300

300

注:各项选择的重要程度按累积频率高低分为四类:①重要,30%;②较重要,20~30%;③一般,10~20%;④不重要,10%。

从第一选择的频率分布看,选择人数比例超过5 %的选项依次为:“产权不明”占41.4%,“未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占22.8%。“政企不分”占11.2%,“宏观管理体不配套”占10.7%,“政府职能难以转换”占7.2%。

从累积频率〔1〕看,在全部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 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未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占77.4%,“产权不明”的占52.4%,“宏观管理体制不配套”的占47.0%,“政企不分”的占35.2%,“政府职能难以转换”的占27.8%,“企业存在内部管理问题”的占20.2%,“党政关系不顺”的占11.2%,“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占11.0%。

进一步的考察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企业外部条件方面,而企业内部因素不占主要位置。这一结果与我们同时对企业家进行的抽样调查高度吻合,因此,在今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把着眼点放在改进并解决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方面,中央政府要注意宏观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各级政府都应花大力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需要指出,过去反映较强烈的企业没有自主权和企业分配体制改革难等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已不再突出。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出扩大企业自主权等项改革措施已取得较大进展,另一方面也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涉及比过去更深层的问题,要从更根本的明晰产权、政府与企业分开角度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加剧政府与企业间的冲突与矛盾。

与全国地方政府官员的调查数据不同,对深圳市各级政府官员的抽样调查反映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产权不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难点,这一选项的累积频率达62.1%,居第一位,而未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58.6%,位居第二;第二,“宏观管理体制不配套”选项的累积频率虽然也居第三位,但仅有34.5%,低于全国的47%达12.5个百分点;第三,“政府职能难以转换”选项的累积频率为13.8%,不到全国该选项27.8%的一半,“政企不分”选项的累积频率为27.6%,也低于全国的35.2%近8个百分点, 从而反映出深圳市通过“企业无上级主管”改革,政府职能转换和政企关系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约已大大弱化;第四,反映企业内部因素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约的选项的累积频率高出全国总数据,“企业存在内部管理问题”为24.1%,比全国该选项的20.2%高出近4个百分点,“企业分配体制改革难”的累积频率为31 %,高出全国的8.6%,达2.6倍。此外,“党政关系不顺”和“企业没有自主权”选项的累积频率均高于全国。

综上分析,深圳市政府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和政企分开,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央政府相关的产权不明等难点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因素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也更加显著。

3.地方政府官员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的看法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后,公司董事会如何产生?对此,提出“您认为应该是怎样”和“本部门下属企业实际情况是怎样”两个问题请地方政府官员回答。数据见表10所示。认为董事会应由上级任命的只占9.6%,但实际上49.4%的部门下属企业董事会是上级任命的;86.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由股东选举,而实际上由股东选举的仅占被调查的44.6%,这一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反映出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后仍带有鲜明的政府干预色彩。

表10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后,董事会的产生与公司最高权力(限选1项)

您认为应该怎样 本部门企业实际情况

频率%频率%

公司如何董事会产生1.上级任命9.6 49.4

2.股东选举

86.8 44.6

3.其他3.6 6.0

谁行使公司最高权力2.董事长 10.139.5

3.公司党组织

0.03.6

4.监事会

0.20.0

5.职代会

0.91.8

6.股东大会39.1

14.4

7.政府部门 0.7

6.6

从各项选择的频率看,行使公司最高权力的理性认识与实际情况均集中在董事会、董事长和股东大会三个选项。其中实际情况为:董事长行使公司最高权力选项的频率39.5%,表明企业家在现阶段企业发展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是否可能实现政企分开?对此问题,34.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政企分开,而58.1%的人则认为不能实现政企分开。根据这种判断,在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的同时,各级政府还要下大力气实现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公司化是否必然走向私有化?被调查的地方政府官员中有5.3%的人同意这一说法,而87.4%的人不赞成这一看法。

4.严重亏损企业应被兼并或破产

如果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企业严重亏损,地方政府官员将作何选择?53.1%的被调查者愿意企业被兼并,29.3%的人选择企业破产,而希望企业被拍卖的占10.7%。

实施《破产法》会对亏损严重企业的职工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调查显示,50.4%的人认为会“产生紧迫感,有督促使用”,44.9%的人认为会“造成人心浮动”,还有4.7 %的人感到会“产生‘破罐破摔’思想”。因此,实施《破产法》,需要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工作,并应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五、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地位的评价

1.对自身地位的认识与比较

政府官员怎样看待自身地位,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收益预期和行为方式。对此,在调查问卷中,请地方政府官员将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按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对全国地方政府官员的调查表明,认为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人占47.4%,接近全部被调查者的半数,而把社会地位看得最重要的政府官员仅占22.5%;政治地位选择频率处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之间,为30.1%。因此,从总体上看,对于全国地方政府官员来说,三种地位的重要性依次为: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

作为这次调查的个案深圳市,政府官员对三种地位重要性的顺序与全国相似,但经济地位重要性的程度比全国要低,而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这表明与全国相比,深圳市政府官员对政治地位的预期要更高。

调查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官员普遍认为,与国有企业同级别人员相比,自身经济地位较低,政治地位则相对较高。

在经济地位方面,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与国有企业同级别人员相比自身地位较高的仅占3.5%,而认为较低的却高达76.8%。

在政治地位方面,44.3%的地方政府官员认为自己比同级别国有企业人员高,仅有4.9%的人认为低,半数的人认为政治地位相同。

在社会地位方面,认为比企业人员高的地方政府官员占37.8%,认为低的比例15.8%。

以上数据与同时进行的企业家调查相对比,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比较结果是十分接近的,即企业家普遍认为自身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均低于同级政府官员。但对经济地位的评价却存在较大差别。企业家中认为自身经济地位低于政府官员的比例为37%,认为经济地位高于政府官员比例为27%。而政府官员认为自身经济地位低于企业家的比例却高达76.8%。

超过3/4的政府官员和1/3以上的企业家认为自身经济地位低于对方的状况表明,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自身目前的经济收入持不满意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抱有较高的经济收益预期。在进一步的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如何满足他们的收益预期,是下一阶段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更进一步,对于“您认为国家官员个人利益通过什么来体现?”的问题,回答“高工资”的占56.4%,“高福利”的占12.6%,两者合计达69%,认为通过“稳定的就业保障”来体现的占18.8%,通过“成就感”体现的仅占10.4%。

2.政府官员的流动意愿与工作选择

从调查数据看,地方政府官员中多数愿意留在原机构工作。在回答“如果现在由您作出工作单位的选择”的问题时,62%的人选择了“留在原机构”,19.3%的人选择了“经商”,还有18.7%的人做出其他选择。

地方政府官员尽管工资低,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仍愿在机关工作呢?其回答如表11。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地方政府官员愿意留在机关工作的原因,位居首位的是“机关工作稳定”,这一原因的首位频率为48%,累积频率(第一选择与第二选择合计)高达86.8%。处于第二位的原因是“政府地位高”,其第一选择频率为27.8%,累积频率41.1%。居于第三位的原因,从首位频率看是“权力较大”,占18.2%;但从累积频率看则为“有成就感”占23.6%。而“可以获得其他好处”的累积频率为13.4%。

表11 地方政府官员愿意留在机关工作的原因(限选二项)

第一选第二选 累积 累积

择频率择频率 频率 频率

% %

%%

1.权力较大

18.2

3.0

21.2 28.7

2.政治地位高 27.8 13.3

41.1 35.8

3.机关工作稳定

48.0 38.8

86.8 76.6

4.福利待遇较好1.1 12.8

13.9 7.4

5.可以获得其他好处2.0 11.4

13.4 14.7

6.有成就感2.9 20.7

23.6 36.8

合计 100

100200 200

从深圳市情况看,政府官员愿意留在机关工作的第一位原因与全国总体状况相同,但“机关工作稳定”原因的累积频率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政治地位高”原因变为第三位并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 而“有成就感”这项原因的累积频率为36.8%,即有近4成人选择了该因素, 比全国数据高出13个百分点,成为愿意留在机关工作的第二位原因。这表明,与全国地方政府官员相比,深圳市政府官员对于通过机关工作实现个人抱负的成就感有更高的预期,也反映出走在改革前列的深圳市政府为政府官员实现成就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在面对更多机会选择的深圳市,政府官员对机关工作稳定和政治地位高的预期均有所降低。

如果让政府官员“下海”经商,他们愿意选择什么单位?对此,我们提供了6项选择:选择“与外商合资、合作企业”的占34.5%, 位居第一;第二是“去私营企业”,占20.7 %; 选择去“国有企业”的占315.5%,居第三位;希望“去外商独资企业”的占12.1%,处于第四位;第五、六位分别为“城市集体(含股份合作制)企业”(占9.5 %)和“乡镇集体(含股份合作制)企业(占6%)。 此项数据反映出地方政府官员经商选择意愿的变化,与外资、私营企业有关的选择合计达2/3以上,而选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仅各占15.5%。在国有企业亏损面加大、经营机制难以转换、政企不分的局面下,企业对个人既无法提供较高的收入,又难以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政府官员愿意去能提供高收入的外企、私营企业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了。

综上所述,从此项调查看,地方政府官员对自身经济收入普遍不满意,同时又对提高自身经济地位抱有较高预期;多数人愿意留在机关工作的原因,是机关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

因此,在推进政企分开、政府转换职能的改革中,应当特别重视以下方面:其一,提高经济收入和稳定的就业保障是地方政府官员的普遍预期,当进一步的改革减小或破除这种收益预期时,将面对部分人员的抵触,如何既保证政府官员收益有所增加又能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再就业机会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关键;其二,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对经济地位抱有较高预期,同时又都对自身目前经济地位普遍持不满意态度,因此,在政企分开的过程中,如何使各阶层收益递增,实现收益分配的帕累托有效,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其三,借鉴深圳市的经验,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和成就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换的保证。

注释:

〔1〕累计频率指当允许两项或两项以上的选择时, 把每项选择的被选总频数加点,表明在多次选择中,同意该项选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例。例如,某项选择的累积频率为50%,意指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计有一半人同意该项选择。

标签:;  ;  ;  ;  ;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综合调查报告_政企分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