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息”的“志气”义的探源论文_刘盼盼

“出息”的“志气”义的探源论文_刘盼盼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 《汉语大词典》中,“出息”共有六个义项,“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义与其他义项关系紧密,但使用频率最高。“出”、“息”二字的发展轨迹与“出息”词义的演变紧密相连,“出息”由其本义逐步引申为“志气”义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出息;“前途或志气”义;探源

李维琦《佛经释词再续 ( 六则 )》(2001)解释“出息”一词侧重“生出利息”义,[1]戴军平《<十诵律>词汇研究》(2012)为“出息”增加了“借出钱物,向人收取利息”义。[2]李轩《“出息”的“放债”义探源》(2015)探究了“出息”的“放债”义。[3]本文试探讨其“前途或志气”义的产生,初步认为“出息”的“前途或志气”义与“呼出的气息”、“放债”、“收益”有密切联系。

一、“出”和“息”的字义

《说文·出部》:“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4]段玉裁注:“又凡言外出,为内入之反。”[5]“出”有“出生”、“生育”意。

《说文·心部》:“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6]《汉字源流字典》中“息”字的演变历程如下(仅摘录前六项):本义为“喘气”,“呼吸”,引申为“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又引申指“叹气”,“繁育”、“滋生”,“生长”。又引申指“子女”,特指“儿子”。又引申指“利钱”。“息”的“利息”义,如:

(1)《字汇·心部》:“息,今人出钱生子亦曰息。”

(2)《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二、“出息”的“志气”义探源

《汉语大词典》共收录“出息”六个义项,分别为:1.呼出的气息;2.收益;3.犹出挑;长进;4.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5.犹底细;6.犹出色;特别佳美。

我们初步认为“出息”由“呼出的气息”引申为“放债”,由“放债”引申为“收益”,由“收益”引申为“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

北大语料库查到的出息的“志气”义最早出现在《元代话本选集》中,且为孤例:

(3)你如今读这几句死书,便读到一百岁,只是这个嘴脸,有甚出息!(《元代话本选集》)

我们初步判断“出息”的“志气”义最早产生于元代,并多用于口语。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中“出息”的“志气”义的同义词为“出产”、“出豁”:

出产:1出息,前途。《金瓶梅词话》第八七回:“你爹已是死了,你只顾还在他家做什么,终是没出产。”《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就是贡了,还只说咱选个老教官,没什么大出产,也还不理。”

出豁:1出息。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奴家求庇于李大公大婆,庄家有甚出豁?”《水浒传》第三八回:“李大哥,你闲常最睹的直,今日如何恁么没出豁?”

北大语料库中含“出产”、“出豁”的语料如:

(4)我们开茶坊的人家,有甚大出产?(明《喻世明言》

(5)亲戚之间,尽为姚公不平,却没个出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明《初刻拍案惊奇》)

(6)世上偏有等不争气没出豁的男子!(清《儿女英雄传》)

明清时,“出息”、“出豁”、“出产”均有“志气”义,而“出息”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二者;现代汉语中,“出产”已无“志气”义,“出豁”也不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

《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出息”为:2<名>品德才学(贬义)北京官话。北京[tşʻu55 ɕiᶜ]。曹禺《雷雨》第三幕:“我伺候他们两年,他们那点出息我哪一样不知道?”邓友梅《那五》:“瞧你这点儿出息,可惜二十多年咸盐白吃了。”

窃以为把该词定为“贬义”不确,它也有“夸赞”的色彩,如:

(7)“有出息!”(孙幼忱《聪明的木娃》1984)

(8)孩子将来有了出息,你跟着也沾光,这才是理想嘛。(丁广泉《淑女》1989)

诚然,贬义用例偏多,但属语用范畴,非其本身色彩义。

出息”的“志气”义,自明以后,使用极广泛,到了现代汉语,可说“独霸天下”:

(9)恁样不知好歹的人,跟他有何出息?(明《今古奇观》)

(10)恁样不知好歉的人,跟他有何出息?(明《醒世恒言》)

(11)太老爷还时常夸我很伶俐,将来必有出息。(清《七侠五义》)

(12)妇人笑道:“没出息的东西。(清《风流悟》)

(13)代儒已经变着脸,说:“怪不得你老爷生气,说你没出息。”(清《红楼梦》)

(14)对一切事无不驯服,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15)有人说吃糠咽菜是穷人的本分,依我来看,那就是没有出息。(《红旗谱》)

(16)鸿渐这孩子,自己白白花钱栽培了他,看来没有多大出息。(《围城》)

统计北大语料库中关于“出息”的语料,结果如下:

明代含“出息”词的语料共9条,3条是出息的“收益”义,6条为“志气”义,“志气”义占比67%;清代含“出息”词的语料共99条,1条是“出落”义,31条是“收益”义,67条为“志气”义,“志气”义占比68%;民国期含“出息”词的语料共56条,1条是“出落”义,6条为“收益”义,49条为“志气”义,“志气”义占比88%;现代文学语料162条,2条为“底细”义,1条为出落义,12条为“收益”,147条为“志气”义,“志气”义占比91%。

故出息的“志气”义自元代产生后,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比率远超“出息”的其他义项。

三、结语

我们初步认为“出息”的“前途或志气”义与“呼出的气息”义、“放债”义、“收益”义密切相连。由“呼出的气息”引申为“放债”,由“放债”引申为“收益”,由“收益”引申为“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在《元代话本选集》中我们看到了首例且是孤例“志气”义的“出息”一词;在宋、明时,“出产”、“出豁”与“出息”的“志气”义为同义词,但很快不再使用;明以后,出息”的“志气”义使用极广泛,至现代汉语,在“出息”的诸多义项中“独霸天下”。

参考文献:

[1]李维琦:《佛经释词再续(六则)》,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02期。

[2]戴军平:《<十诵律>词汇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

[3]李轩:《“出息”的“放债”义探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第01期。

[4]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7页。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3页。

[6]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7页。

论文作者:刘盼盼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出息”的“志气”义的探源论文_刘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