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由2000年的79477家发展到2012年的近40万家,创业板上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355家。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李扬、杨思群认为,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低,资产状况差,缺乏有效的担保或抵押物;李长友、彭志刚认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不高,经常设法拖欠贷款利息,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度;杨丰来、黄永航认为,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系统缺乏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新产品;黄蕴洁、肖新华认为,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办法。陈汉文认为,提高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林毅夫认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前提是建立全国性信用体系,征信机构,担保体系及政府、市场机制;刘秀丽认为,应该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中小企业;金丽红、辛珣认为,应建立一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王闯、韩苗认为,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毛文霞认为,政府应鼓励民间金融参与中小企业融资。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融资特征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包括股东本金、盈余留存以及亲友、职工借款等;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

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此,创业初期,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以及外源性直接融资(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很难获得外源性间接融资(如银行信贷)。但当创新型企业发展较为成熟时,外源性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就会逐步进入,银行信贷所占比例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就会逐步增加。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1.融资结构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周期紧密相关

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风险程度不同、创新水平不同以及经营稳定程度不同,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要求不同。

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起步阶段,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和政策性融资。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创业板市场提供风险投资,通过制定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和贷款担保等手段提供政策性融资。

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时,除风险投资增加后续投资外,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开始介入,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贷款和信用融资。随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成熟,企业的收益水平逐步提高,经营的风险随之下降,信用等级不断提高,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占主要比例将是银行融资,并且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获得直接融资。

2.企业资产构成不适应抵押货款的要求

受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商业银行很难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准确的识别,无法给创新型企业较高信用级别,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就不可能发放信用贷款.只能提供严格的抵押担保贷款。但创新型中小企业资产构成不同于一般中小企业,无形资产在全部资产中占比较高,无法满足银行抵押贷款要求。

3.高负债率加剧信贷融资约束

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过创业板市场融资的只是少数成熟企业,大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银行信贷融资。但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严重依赖民间借贷、职工借贷和信托贷款,导致普遍的高利息率,加剧了信贷融资约束,从银行获取信贷融资的能力减弱。

4.短期资金充裕但长期资金缺乏

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企业技术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二是流动性周转资金需求。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而且资金投入的周期较长;但商业银行对长期贷款的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并且利率高,无法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资金需要。商业银行更愿意提供短期信贷资金,但创新型中小企业对短期资金需求相对较少。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些自身问题包括:第一,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家族式”管理,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保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投资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经营透明度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最大障碍。第三,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稳定性低,风险大,无法获得投资者信任。

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高收益与高风险的特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者需要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投资者更高的风险承担能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

(二)商业银行方面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必须以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性为原则,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信贷风险的管控,因而,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放给大企业,而不愿意投向中小企业,对于高风险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就更难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

(三)政府和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融资问题,制定和实施了诸多扶持政策,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雷声大,雨点小”,缺乏专门的配套的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虽然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形成,而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就更加缺乏。

2.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分担银行的信贷风险。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进度,但发展不平衡,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配套,相应的中介服务平台不完善,如投资咨询、资产信用评估、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市场及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没有形成服务支撑。

三、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要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家族式”的管理问题,要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通过兼并重组、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与运营,树立企业的公众形象;二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加大信息透明度,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真实,为今后获取商业银行信贷创造条件;三是要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客户、取信于政府、取信于社会,为获取多渠道融资和政府扶持创造条件。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观念,改善金融服务,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国有商业银行需改变“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主动寻找,吸引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优质客户,不断根据创新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提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投资理财咨询、资产重组、改制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用能力。

(三)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制度是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的基石,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加以完善。一是需要完全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杠杆作用;二是增加担保品种,延长担保期限;三是要解决担保费定价偏高以及反担保条件严等问题;四是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制度特殊的担保方式,如政府以设立代偿基金,进行风险补偿等方式提供间接担保。

(四)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融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建立创业板市场是保证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的重要场所。我国已于2009年建立起了创业板市场,三百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实际可上市融资,极大地缓解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必须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创业板市场的各种配套法律、法规,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五)加大政策性融资力度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美国建立了“间接扶持”的政策性融资模式,即政府很少向企业提供直接资金,而是政府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共同帮助中小企业活动融资;日本建立了“直接扶持”的政策性融资模式,即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我国应借鉴美国与日本的做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融资模式。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不能照搬日本模式;同时,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业相对落后,也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而应建立一套以商业性金融体系为基础的政策性融资模式。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技术创新基金等支持政策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引导商业银行向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

(六)不断改善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通过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全社会资金向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的制度环境,进而形成有利的金融环境,消除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抑制,促进商业银行改善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推进科技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促进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