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与分类研究_发展能力论文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与分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作为“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有10年的历史。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对国民经济及各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代表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的方向。自从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第一批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53个。到1999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企业20796家,其中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252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43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6家[1]。可见,高新区内的企业规模化的发展非常迅速。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至少有40%的产值出在高新区,其中计算机及外设部件、通信设备、网络产品、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等有60-80%出自高新区的企业,高新区还是我国新型家用电器、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产品的主产地。而且不少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然,我国高新区及产业发展能力与国际一流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区划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因素分析和对比研究,找出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优势和差距,对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实现高新区优势互补与合理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思路

综观现有文献[2,3],对我国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及区划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从定性分析出发,首先建立了中国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估与区划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作为支撑平台,利用区域数量分析科学方法——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与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4,5]相结合的组合定量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进行综合集成评估及区划分类比较实证研究。

2.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高新技术革命所推动的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般而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经济区域划分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研究,首先需要选择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数据指标构建评估分析指标体系。本文初步选取了以下8项指标:即企业数、职工人数、总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额、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值率(注:劳动生产率=产业总产值/职工人数,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销售总收入/53个高新区全部销售收入,出口产值率=出口创汇产值/产品总产值。),这些指标概括地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模、经济实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基本发展能力和水平。

2.2 选择评估方法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区划进行评估分析研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既有定性分析法也有定量分析法。目前,定量分析方法科学、可靠,比较成熟的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本文将这两种定量方法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因素分析和分类的综合研究。

2.3 建立评估数据库

本文分析评估的样本是中国大陆5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最高技术产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1]中公布的数据,建立了中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估及区划统计指标数据库(略)。该数据库是一53×8的矩阵,横行53是区域(开发区),纵列8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区划统计指标变量。

2.4 进行综合集成分析评估

首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通过因子分析评估,获得53个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的分项和综合得分。其次,进行聚类分析。虽然因子分析结果可以清晰地反映53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的先后次序,但是未能对其进一步进行科学、正确的类型及阶段划分。因此需要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获得高新区发展能力的分类。最后,进行综合集成分析。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二者结果,并进行定性分析,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进行综合集成分析,获得综合发展能力的区划结果。

3 评估分析结果

3.1 因子评估

对开发区评估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先求出相关矩阵,使各可观测指标变量的计量单位实现无量纲化,并对相关系数矩阵计算方差、特征值、贡献比例值和累计贡献比例值(表1)。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准则,主成分方差(communalities)在0.9054-0.9883之间,选择3个变量就可共同解释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的95.49%(累计贡献率),说明全体变量能很好地被3个主因子解释,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表达的信息。故选择3个主因子的信息已能充分地反映和描述53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的基本情况。

由于原始数据之间有些变量指标的相关系数很大(达到0.8以上),即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因此,本文没有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假设各因子之间不相关),而进行方差极大斜交旋转(各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后,得到了因子载荷矩阵、斜交因子图形矩阵和结构矩阵(表2),进而计算出了1999年53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在主因子一、二、三上的单项因子得分(表3)。若各个开发区在主因子上的(综合)得分为正,则意味着该开发区的这些变量的得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的平均水平之上,分数越大,发展能力越强;得分为负则表明在平均水平以下,说明还需要继续努力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表1 因子特征值、比例值及累计比例值

Tab.1 Eigenvalues,ratios and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ios

变量

方差

 特征值

 贡献值%

累计贡献值%

1

 0.9054

5.046663.0828

 63.0828

2

 0.9578

1.701821.2731

 84.3559

3

 0.9755

0.890311.1292

 95.4850

4

 0.9883

0.21002.62467

 98.1097

5

 0.9409

0.08781.09765

 99.2074

6

 0.9883

0.05210.65078

 99.8581

7

 0.9120

0.01130.14186

 100.0000

8

 0.9706

5E-16 6.1E-15

 100.0000

表2 因子载荷值矩阵、斜交因子旋转图形(装载)矩阵与结构(相关)矩阵

Tab.2 Promax factor pattern(load)matrix and structure (correlation)matrix

从因子载荷矩阵、特别是斜交因子图形(装载)矩阵、斜交因子结构(相关)矩阵(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高新技术企业数、职工人数、总收入、劳动生产率等变量上具有很大的载荷和解释能力,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在产业规模与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由表3可知,北京、上海、天津、西安、苏州、深圳、南京、青岛等在这些指标上具有较高的贡献。其中北京是居于第二位的上海的近2.6倍,是第三位天津的3.9倍,是西安第四位的7.4倍。第二主因子在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和解释能力,上海、深圳、南京、青岛、苏州、惠州、佛山、北京、福州、杭州、绵阳等在该指标上具有较高的贡献。第三主因子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产值率、市场占有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和解释能力,在这些指标上较高的高新区在苏州、无锡、上海、深圳、石家庄、厦门、天津、珠海、威海、大连等。其中,北京中关村、上海、天津、深圳、苏州、无锡、大连、威海、厦门等9个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外经贸部最近共同认定的我国第一批16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由于以上三个主因子对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发展所能解释的变异能力不同,它们对各个样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的贡献率也不一样,因此,为了求得一个反映各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和整体发展能力的综合分数,本文按照各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表1)计算综合因子得分为∑F=0.630828f1+0.212731F2+0.111292F3,综合分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综合因子分数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0)的地区有有18个,其中,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六个高新区得分最高(均在1.0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高新区发展能力的平均水平,是最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它地区位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之下(<0),居于最后、得分最低(<-0.65)的是乌鲁木齐和杨凌2个高新区,综合发展能力最低。显见,北京(综合得分为3.9201)和杨凌(综合得分为-0.7490)的发展差距非常大。

3.2 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因子分析对53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估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并能对其进行区划研究,本文又采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以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样本或案例(cases),选用组间距离(Between Groups)法计算样本间的距离,得到聚类谱系图(略)。聚类分析结果将我国53个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分为四类:合肥、济南、郑州、淄博、重庆、福州、大连、广州、厦门、威海、石家庄、中山、扬陵、乌鲁木齐、洛阳、昆明、保定、太原、南昌、襄樊、常州、大庆、桂林等被聚成一类,株州、珠海、潍坊、南宁、宝鸡、鞍山、贵阳、包头、兰州、海南、天津、无锡、沈阳、西安、吉林、绵阳、长春、长沙、武汉、杭州、成都、哈尔滨等被聚成一类,佛山、惠州、南京、青岛、苏州、深圳等被归为一类,北京和上海自成一类。

3.3 综合集成评估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除了聚类分析结果排列顺序与因子分析得分先后顺序略有不同外,二者其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考虑我国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现实情况及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向,我们得到了中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估及区划分类研究的综合集成结果见表3。综合集成分析结果显示:53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地分为领先型集团Ⅰ、挑战型集团Ⅱ、追赶型集团Ⅲ、以及后进型集团Ⅳ等4种区划类型。其中,Ⅱ类进一步可划分为Ⅱ[,1]、Ⅱ[,2]、

表3 中国53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因子评估综合得分、排序及区划(1999年)

Tab.3 Synthesis scores and sorting order of high-techindustrydevelopment competence and regionalization in 53 development areas of China(1999)

高新区 主因子1

主因子2

 主因子3

综合得分

排序

区划分类

1北京

5.8172

0.89940.5312

 3.9201

1Ⅰ

14上海 2.2294

 3.4098

 1.8402

 2.3365

2

36深圳 0.7083

2.83781.8392

 1.2552

3

18苏州 0.7639

1.62903.0133

 1.1638

4Ⅱ[,1]

2天津

1.4841

-0.5920

 1.4328

 0.9698

5

15南京 0.6624

1.8904-0.2710

 0.7899

6

17无锡 0.1364

1.44472.9639

 0.7232

7

25青岛 0.5683

1.6469-0.3590

 0.6689

8

49西安 0.7862

-0.6200-0.4360

0.3155

9Ⅱ[,2]

38惠州 -2.770

1.6121 0.4729

0.2207

10

7沈阳

0.4806

-0.2630-0.5850

0.1822

11

31武汉 0.3641

-0.1020-0.5500

 0.1467 12

40佛山 -0.2550

1.5165-0.5200

0.1037

13

11吉林 0.2334

0.1236-0.8080

 0.0836

14Ⅱ[,3]

10长春 0.3394

-0.2540-0.8340

0.0672

15

33长沙 0.1443

0.1054-0.6010

0.0466

16

12哈尔滨 0.2129

-0.5860

 0.3270

0.0460

17

8大连

0.1761

-0.88500.9749

0.0313

18

46绵阳 -0.0380

0.5840-0.9400

-0.0050

19

39中山 -0.1280

-0.36901.3403

-0.0100

20

19杭州 -0.2280

0.8452-0.5860

-0.0290

21

21福州 -0.3520

0.8537-0.0140

-0.0420

22Ⅲ[,1]

22夏门 -0.4750

0.33021.5352

-0.0580

23

45重庆 0.1931

 -0.5950

 -0.6120

-0.0730

24

3石家庄 -0.1920

-0.7680

 1.6344

 -0.1030 25

28威海 -0.3590

-0.3580

 1.0572

 -0.1850

26

44成都 -0.1430

-0.2480

 -0.8470

-0.2370

27

26淄博 -0.1970

-0.2060

 -0.6260

-0.2380

28

35广州 -0.2250

-0.3340

 -0.4860

-0.2670

29Ⅲ

29郑州 -0.3120

-0.0620

 -0.6760

-0.2860

30

37珠海 -0.6980

0.0643

 1.1729

 -0.2960

31Ⅲ[,2]

24济南 -0.2660

-0.2840

 -0.6930

-0.3050

32

20合肥 -0.2720

-0.3620

 -0.6410

-0.3200

33

16常州 -0.4130

-0.5410

 0.3011

-0.3420

34

48昆明 -0.5450

-0.3390

 0.1070

-0.4040

35

5太原 -0.3100

-0.8500

 -0.4740

-0.4290

36

30洛阳 -0.3580

-0.8270

 -0.3680

-0.4420

37

4保定 -0.4140

-0.7580

 -0.2500

 -0.4500

38

 Ⅲ[,3]

34株洲 -0.5950

-0.5070

0.2411-0.4570

39

32襄樊 -0.3920

-0.6420

 -0.8010

-0.4730

40

23南昌 -0.5000

-0.4250

 -0.7800

-0.4930

41

42桂林 -0.5130

-0.5860

 -0.5750

-0.5120

42

13大庆 -0.5660

-0.3090

 -0.8950

-0.5230

43

43海南 -0.7870

0.2544

 -0.8980

-0.5420

44Ⅳ[,1]

6包头 -0.5780

-0.7810

 -0.1710

-0.5500

45

41南宁 -0.5920

-0.5590

-0.5960

 -0.5590

46

50宝鸡 -0.5230

-0.8250

-0.6970

 -0.5830

47Ⅳ

27潍坊 -0.6320

-0.5620

-0.7340

 -0.6000

48

9鞍山 -0.4830

-1.0520

 -0.7240

-0.6090

49Ⅳ[,2]

52兰州 -0.5290

-0.9480

-0.7680

-0.6210

50

47贵阳 -0.5790

-0.8300

-0.7520

-0.6250

51

乌鲁木齐 -0.7480 -0.9790

0.2357

-0.6540

 52Ⅳ[,3]

51杨凌 -0.8250

-0.8370

-0.4520

-0.7490

53

注:表中第一栏(高新区)的数字1-53代表统计年鉴中的高新区的序号

Ⅱ[,3],Ⅱ[,1]是最具有挑战力的地区;Ⅲ类进一步细分为Ⅲ[,1]、Ⅲ[,2]、Ⅲ[,3],Ⅲ[,1]类追赶能力最强;Ⅳ类可分为Ⅳ[,1]、Ⅳ[,2]、Ⅳ[,3],其中Ⅳ[,3]类发展能力最弱。

4 结论及建议

(1)自从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中国53个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取得了很大提高,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在规模实力、经营管理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三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区划存在着显著的区域非均衡差异性,明显地呈现出4个集团竞争格局。而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是省会城市和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培育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经济区域均衡布局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强化企业经营管理,革新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和培训人才,提高研究与开发(R&D)投入力度,加强资金运营效率,加强“官产学研”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以提高我国各个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最终将高新区建设成为集知识经济、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智能园和创新“蜂聚”区,为当地经济竞争力的增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规模的大小,从一定意义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当然,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除了应着眼于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尤其要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对企业之间的竞争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把握好市场战略,改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运行效率,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社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增强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具有较强发展能力,53个国家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沿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以及沿亚欧大陆桥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为了实现把各个集团高新区建设成各具特色的国际化、区域化、现代化科技创新源地的战略目标,必须发挥特色优势,进行分区规划(如信息技术区、生物医药技术区、光机电技术区、环保产业技术区),增强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科技、信息、文化中心地位突出,人力资源密集,科技水平非常发达,投资环境良好,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和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区域。北京中关村、上海也是我国新近认定的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高等院校集中,科教水平发达,是我国高科技的区域创新最活跃的“蜂聚”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最强的“龙头老大”,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核心区域,对全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北京、上海两个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芯片业、软件业、互联网业、电子商务、电脑制造业等信息技术(IT)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方向是将其建成我国具有世界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5)挑战型集团包括深圳、苏州、天津、南京、无锡、青岛、西安、惠州、沈阳、武汉、佛山、吉林、长春、长沙、哈尔滨、大连等16个开发区,大多位于沿海市、省会与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很快。天津、深圳、苏州、无锡、大连、哈尔滨、青岛等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沿海地区的深圳、苏州、天津、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很强。集团内部各个区域发展差距不大,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颇具竞争力的区域,要努力在东中西部建设几个创新“蜂聚”的发源地,如东部“硅谷”深圳、苏州,中部“光谷”武汉,西部“航谷”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发动机”与核心区。

(6)追赶型集团包括绵阳、中山、杭州、福州、厦门、重庆、石家庄、威海、成都、淄博、广州、郑州、珠海、济南、合肥、常州、昆明、太原、洛阳、保定、株洲、襄樊等22个开发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跃。其中部分开发区如广州、合肥、威海等高新区出口能力较强。发展重点是海洋高新工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高科技新材料技术和其他适宜技术。要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培育奋起直追的条件,以便与挑战型集团展开竞争,提升其发展能力,并跻身于挑战型集团行列。

(7)后进型集团包括南昌、桂林、大庆、海南、包头、南宁、宝鸡、潍坊、鞍山、兰州、贵阳、乌鲁木齐、扬陵等13个区域,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有少数分布在沿海经济比较后进地区(如海南、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较差。但是,它们都位于大中城市,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经济相对发达。面对即将加入WTO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有利背景和更加激烈的挑战,要尽快深化改革,进行观念、制度与服务创新,尽早制定适宜的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自己在全国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位置,以便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及区划格局中承担其应有的地域分工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西部地区和后进地区创新的“蜂聚”源地,对西部某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及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与分类研究_发展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