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235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2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1)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1)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胃肠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疼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October 2018 to our hospital 62 case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1)for routine care,observation group(n = 31)clinical nursing path,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degree of pain,quality of lif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Results the pain degre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P<0.05;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exhaust time and defec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nd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postoperative pai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nursing path
术后疼痛是人体组织遭到损伤后,机体正常的修复反应,同时也是外科手术后必然经历,术后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是手术毕竟还是有轻微的创伤,且由于患者负性心理和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对于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具有积极作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2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1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6 例,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31.29±2.29 岁,胆囊结石20 例,胆囊炎1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31.65±2.42 岁,胆囊结石21 例,胆囊炎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医院的治疗条件和陪护制度,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必要的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即 ① 入院当天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2],向患者详细讲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过程、预后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温度维持在24 ℃~26 ℃,湿度控制在40 %~60 %,确保患者体感的舒适,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② 术前1 d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完成皮肤准备工作,术前4 h禁饮,12 h禁食,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强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设备的可靠性和优越性,技术手段的成熟性,指导患者掌握体位训练和情绪松弛法,同时向患者强调术后疼痛是机体自身修复过程,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一方面增强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一方面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③ 手术当天 术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积极开导患者,鼓励患者主动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聆听患者的诉说,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路、常规心电监护、吸氧等,手术结束后完成护理工作的有效衔接;④ 术后护理 术后使用松紧适宜的腹带,减少对患者手术切口的刺激,术后给予患者健康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适当延长吸氧时间,确保将腹腔内残留的CO2排除干净。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价,满分10 分,0~3 分:疼痛轻微,可忍受;4~6 分:疼痛明显,需给予疼痛护理;7~10 分,疼痛难以忍受,对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造成影响。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优。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考察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3],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恢复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它主要是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能够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的护理方案,使护理方法合理化和流程化,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以提高护理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日益广泛。。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SF-36评分和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胃肠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焱.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56-57.
[2] 石维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14-15.
[3] 黎瑞仪,胡礼琼.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负性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92-94.
论文作者:任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胆囊论文; 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路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