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脉汤对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疗效的观察论文_刘志勇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采取益气通脉汤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月到2017.5月,将其依据动态随机化原则分2组,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益气通脉汤(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数据96.00%,各指标得到良好改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针对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实施益气通脉汤的方案治疗,其效果理想。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益气通脉汤;胸痹

西医当中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范属称为“胸痹”等[1],胸痹疾病在临床上的特征主要包括胸部闷痛、彻背、喘息难卧,其中一种典型证型为:气虚血瘀型[2]。西医单独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往往效果不佳,且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治疗效果,故此,本文中针对此类患者,展开中医方面的根治,选取药物主要为益气通脉汤、复方丹参滴丸等,选取对象为本院2016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当中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将100例此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为主治疗,另外一组再增添益气通脉汤实施联合治疗,见正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100例,所选时间区间是2016.5月-2017.5月,将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

100例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50例。

观察组——男患者、女患者之比为29、21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2岁,下限值45岁,年龄平均值(58.72±10.57)岁。

对照组——男患者、女患者之比为28、2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3岁,下限值46岁,年龄平均值(58.23±10.82)岁。

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上述各资料,其数据经过统计核算表示对比微弱,说明P值>0.05,由此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可以进行比对试验。

1.2 方法

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本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用药的方式为:一天3次,一次使用10粒。

复方丹参滴丸+益气通脉汤的方案——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方式同上,再给本组使用益气通脉汤[3]:①其中药方组成成分和剂量分别是:20g炒酸枣仁,15g菟丝子、15g丹参、15g黄芪,10g人参、10g淫羊藿、10g川芎、10g茯苓、10g炙甘草。②针对胸闷严重的患者,再增加10g紫苏和枳壳;胸痛严重患者,增加3g三七粉,10g延胡索;失眠多梦患者,增加20g柏子仁和生龙牡。③服用方法为水煎服用,分早晚各服用一次,一天1剂,取300mL药汁。

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均共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情况,并以此判断治疗效果。

1.3.2判定标准

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项目分为[4]:

①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各项症状(心绞痛等)消失,心电图显示正常——显效。

②患者的症状(心绞痛程度、发作频率以及持续发作的时间等)改善,但心电图并未显示达到完全正常——显效。

③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显示和治疗前几乎无变化——无效。

单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总有效率=单组总概率(100.00%=50例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③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的方式,反映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疗效概率——卡方值检验,在使用SPSS 22.0版本核算后,若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对比强烈时,则表达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数据为:96.00%,优于对照组,2组的数据(96.00% VS 72.00%)存在强烈的比对性,P值<0.05。如表1:

表1:对比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各项治疗数据

注:△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相比,其数据有优势,P值<0.05。

3 讨论

祖国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为机体当中阴邪上乘、邪正相搏、焦阳气不足导致,气血为物质根本,若气虚则导致血瘀,气行则血行,故此针对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需要实施气血双调、标(活血化瘀)本(补助胸阳)兼治方式治疗[5]。本文当中,为了有效的改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疾病危害,本文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对2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实施不同的方案治疗,其中一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另外一组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益气通脉汤进行治疗,得出后者的效果更加理想。

益气通脉汤方中主要包括的药物为:人参、黄芪、菟丝子、淫羊藿、川芎、丹参、茯苓、炒酸枣仁、炙甘草等。其中,人参、黄芪2味药称为君药,前者可补患者肾元和心肺,后者配伍起到活血益气功效;菟丝子、淫羊藿2味药物能够通血脉、化瘀活血、助阳补肾;川芎可止痛、行气;丹参能清心、安神、定志;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炒酸枣仁能够养血;炙甘草可补五脏、利百脉等。在上述诸药合用之下,益气通脉汤可起到通脉、通阳、补气、活血、化瘀等诸多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在采取复方丹参滴丸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脉汤的方案进行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00%,体现为优于未使用益气通脉汤的对照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P值<0.05。此现象表示为,2组在对比治疗的疗效方面等,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更胜一筹)。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给予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使用益气通脉汤的方案治疗,其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虚、血瘀症状,达到治愈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建波,宋翠玲.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17.

[2]沈萃萃,宋平.宋平应用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胸痹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9):871-872.

[3]王莹威,王亚威,贾振等.益气降浊汤治疗痰阻心脉型胸痹心痛探析[J].河南中医,2013,33(9):1470-1471.

[4]吕廷国,陈军,吕军祥等.益气破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245-246.

[5]罗粤铭.李家庚教授辨治胸痹的临床经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论文作者:刘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益气通脉汤对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疗效的观察论文_刘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